如何培养学生上美术课的兴趣

如题所述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的提出:兴趣是美术学习的源动力。应将美术教学的特色充分发挥,应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转化成一生不变的爱好。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主动过程,当学生把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成热情、主动的“我要学”时,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这种转变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增强学习兴趣,走向成功的过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成功的美术教育,不仅仅取决于教师是否拥有高超的教学水平,我认为师生之间的良好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是否成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情绪色彩,其表现在喜欢哪科教师就对哪科比较有兴趣,不喜欢哪个老师就不想听那个老师的课,这种主观情绪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关心和爱护学生的成长,和学生交朋友,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用宽容、豁达的态度诚恳地对待学生,与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大朋友的身份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为学生创设出民主、安全、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在美术学习中、哪怕有一丁点成绩的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努力促使师生关系和谐递进。
另外,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应摒弃过去反对学生质疑的做法,即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不同见解不应受到压制。著名学者波普尔说:“正是怀疑问题鼓励我们去学习、去观察、去实践、去发展知识”。产生疑问、追究原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对学习感兴趣的表现。在美术学习中,教师有必要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多进行探索,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自身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其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也就更加明显。
二、多进行美术欣赏,培养学生的兴趣
美术学习兴趣是能够推动美术学习的一种精神力量。它让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让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艺术思维,明确要探究的方向。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通过看幻灯片以及画展的形式,对优秀作品进行欣赏,比如说我在上《动物的脸》这一课时,找了各种动物的不同头像,让学生了解的各种风格的美术作品,通过广泛接触不同的艺术作品以及艺术形式,亲身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带来的不同的艺术感受,领悟到不同的艺术思想。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精神进行陶冶,开阔艺术视觉,丰富自己的知识,重要的是养成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起自己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从而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观点。那么面对不同层次学生,如何将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呢?我认为其首要前提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自信心的建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对我们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的不断进取的探究能力,开发学生具有鲜明个性的创造力。
鼓励是开发学生各项能力的催化剂,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欣赏的目光、赞赏的话语、会意的微笑,都会带给学生最大的快乐和无穷的信心。我们在过去的教育中只看学生的成绩的做法,导致很多同学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丧失了创作的积极性。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应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机会,使我们能够时刻关注到学生对成功的体验。日积月累的成功体验是积极情感的催化剂,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愉悦的同时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倾向,从而对学习产生新的热情。
四、对学生作品给予准确的评价,帮助儿童建立自信
课堂永远是师生互动与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时空,是向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能不能发挥作用,发挥多少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得看教师的评价首先是不是真诚的,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是相当敏感的,只要学生感觉到老师的评价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就更容易接受并产生震动,受到感动。记得有一次在我的国画课上,应该画的是《白蛇传》中的小青。结果有一个同学画完时将小青画成了一个身强体壮的男人,全班同学都在嘲笑他。他无地自容,满脸通红,只是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我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说:“画的不错,比例掌握的很好,就是下次多注意女人的特点就可以了”他听了我的话后,不好意思地笑了,而我也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自信的回归。因此,老师在评价作品时,学生只要有较好的艺术表达就应充分肯定,学生在美术作业中,有进步有独到之处就应给予赞扬,使学生分享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只有在不断地由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实践中,兴趣的层次才能不断地提高,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美术教学效果。所以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儿童的情绪体验,通过评价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允许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接纳孩子不同的创造结果,不以只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评价孩子,只有这样的评价才会提高儿童的绘画水平。
兴趣是一个人对认识和活动的某种特殊的倾向,必须以需要为基础加以培养,小学生早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可能对他未来从事有关方面的活动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对于那些绘画水平较高的学生应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美术方面兴趣的培养。所以,“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多种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的学习氛围,在学习中逐步体验成功与激情,进而产生强烈的研究,这样才能使美术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4

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给您简单支7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