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的由来

如题所述

国旗的由来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政协筹备会议首次会议向全国发出征稿启事,最终复字第32号图案被确定为国旗,寓意是一颗大星引导在前,几颗小星环绕其后,形成众星拱北斗之势,大星即为中国共产党,小星代表中国人民。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6月16日,全国政协筹备会议首次会议上,决定成立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小组,并向全国发出征稿启事。应征的国旗方案也各具特色,最后确定其中的复字第32号图案,经毛泽东审查通过并在9月27日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作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这面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是上海一名普通的经济工作者。国旗的寓意是:一颗大星引导在前,几颗小星环绕其后,形成众星拱北斗之势,大星即为中国共产党,小星代表中国人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5

五星红旗由上海人曾联松所设计,一颗大星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四颗小星表示工、农、士、商的平等。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五星红旗获得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会议代表一致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的国旗。

国旗的寓意是:一颗大星引导在前,几颗小星环绕其后,形成众星拱北斗之势,大星即为中国共产党,小星代表中国人民,党和人民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确定小星的数目时,他联想到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人民包括四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所以他决定以四颗小星代表广大人民。

毛泽东对五星红旗的意义作了说明: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面左上方一颗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现在我国人民所包括的四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每颗小星各有一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

第2个回答  2019-10-05
1949年7月4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六小组决定发出征集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的启事。该启事中列出了国旗图案的注意事项:
中国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
政权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形式为长方形,长阔三与二之比,以庄严简洁为主;
色彩以红色为主,可用其他配色。
启事发出后,当时在上海工作的曾联松希望设计一幅国旗图案来表达他对新国家的爱国热情。时值七月中旬,他在自家的阁楼上开始了国旗图案的设计。他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以五角星作为自己的标志的,而且中国共产党又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进而决定用五角星来象征它。而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则指出当时人民由四个社会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因此他决定用四颗小五角星来象征由四个社会阶级组成的人民。于八月中旬将自己的设计“红地五星旗”寄给了筹备会。
1949年8月20日,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共收到了2992幅,评选委员会从中精选出38份草图, 并将之汇编入《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提交给新成立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曾联松的方案最初并未入选,后来在田汉的主张下才被收为“复字32号”“红地五星旗”,并根据小组讨论的意见去除了类似苏联国旗的锤子镰刀。
1949年9月23日,政协全体会议代表分组讨论了国旗方案,但并未形成定论;会中有代表觉得32号方案中的四颗小五角星提法不妥,认为不应提到资产阶级。毛泽东和大多数代表起初都赞成一颗星一条横杠的4号图案,但张治中后来向毛泽东表达了他的反对意愿,认为一条横杠有分裂国土、分裂革命之嫌,而且容易使人联想到孙悟空的金箍棒。1949年9月23日当晚,彭光涵向周恩来推荐了32号图案,而周对该设计感到满意,并要求彭绘制较大的图样。此外,陈嘉庚也曾向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建议,认为政权特征比地理特征更为重要,因此无需坚持使用象征黄河的横杠。两天后,毛泽东在中南海召开了座谈会,说明了他赞成红地五星旗的理由,并在与会代表间取得了共识。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决定采纳红地五星旗的方案,并将其改名为“五星红旗”。1949年9月29日,《人民日报》
刊发了新国旗的图样和制法说明,提供给社会各界制作使用。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上,五星红旗首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05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6月16日,全国政协筹备会议首次会议上,决定成立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小组,并向全国发出征稿启事。一个月内就收到国内外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1992幅。

  应征的国旗方案也各具特色,如陈嘉庚设计的国旗是镰刀斧头旗;郭沫若设计的国旗是两个长条,象征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江和黄河;朱德设计的国旗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嵌有红五角星,象征晴朗的天空。

  这些图案经过认真挑选,选出38幅图案印发给政协代表,让大家评议。最后确定其中的复字第32号图案,经毛 主 席审查通过并在9月27日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作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这面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是上海一名普通的经济工作者。国旗的寓意是:一颗大星引导在前,几颗小星环绕其后,形成众星拱北斗之势,大星即为中国共产党,小星代表中国人民,党和人民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确定小星的数目时,他联想到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人民包括四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所以他决定以四颗小星代表广大人民。

  从此,五星红旗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第4个回答  2019-10-05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旗帜:国旗的前身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既然建立了共和国,就需要有国旗。当时,中国共产党实际上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也大体上是仿照苏联创建的。因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旗也是仿照苏联国旗设计的。

2、“复字第1号”图案:获得青睐的应征国旗图案

1949年6月,新政协会议筹备会在北平成立。第六工作小组的任务就包括研究草拟国旗的方案。截至8月20日,共收到应征国旗图案2992幅。

“复字第1号”图案,有三种样式。三种样式总体相同,都是红色,左上角有一颗大五角星,下边带杠。其不同点就在下边的杠上,一种是带一条杠,即在旗面下边三分之一处加一条杠;一种是加两条杠,另一种是加三条杠。说明中的共同点是: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对于三种样式的不同解释是:加一条杠,代表黄河;加两条杠,代表黄河和长江;加三条杠,代表黄河、长江和珠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