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古代诗人们是怎样用绿色描写春天的

如题所述

唐朝贺知章在《咏柳》诗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把柔软的柳条比喻成绿色的丝带,是十分恰切的。元朝的赵孟顺则在《东城》中这样 描写:“陌头杨柳绿烟丝。”把柳条形容为含烟的绿丝,倒也别具一格。南宋杨万里《麦田》诗日:“无边绿锦织云机,全幅青罗作地衣。”把碧绿的麦田,描绘为 天上的织云机织出的绿色锦缎,丰富的想像力溢于字里行问。
用“绿波”描绘春色的也不少,如五代前蜀诗人韦庄《稻田》中的“绿波春浪满前陂”,唐朝王涯《春游曲》中的“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前者“绿波” 指稻浪,后者“绿波”则指江水。同样写稻浪,明朝的杨慎则特色独具,他的《出郊》诗中“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为我们展现了洁白的鹭鸳点破稻海绿波的 动人画面,画面中蕴含着无限的诗意。
同样描写绿色,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则气势恢宏。北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三)中的“长郊草色绿无涯”,描写原野上绿色的青草,向远方伸展,无 边无际,其气势尽在“绿无涯”之中。平心而论,在诸多描写绿色的古诗中,最为人们经常诵读的应属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诗日: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个“绿”字,可谓画龙点睛,表现了春风的神奇力量,把长江南岸吹绿了。这个“绿”字,据传是作者反复推敲,修改十几次才定稿的,真是刻意求工,一字千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