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诗云中君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1,屈原诗歌中,借歌咏神仙以抒发其浪漫情调的以九歌为主,以下为你选出几首代表,打不开了,有册节  ●九歌·山鬼  山鬼 【山鬼】  【译文】  仿佛有人经过深山谷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含情流盼啊嫣然一笑,温柔可爱啊形貌娇好。驾着赤豹啊紧跟文狸,辛夷为车啊桂花饰旗。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折枝鲜花啊聊寄相思。  竹林深处啊暗无天日,道路险峻啊独自来迟。孤身一人啊伫立山巅,云海茫茫啊浮游卷舒。山色幽暗啊白昼如夜,东风狂舞啊神灵降雨。我痴情等你啊忘却归去,红颜凋谢啊怎能永葆花季?  我在山间采撷益寿的灵芝,岩石磊磊啊葛藤四处缠绕。抱怨公子啊怅然忘却归去,你思念我啊却没空到来。山中人儿就像杜若般芳洁,口饮石泉啊头顶松柏。(心念公子啊暗自沉吟,)你想我啊是真是假。雷声滚滚啊细雨蒙蒙,猿鸣啾啾啊夜色沉沉。风声飒飒啊落木萧萧,思慕公子啊独自悲伤。  【山鬼的形象】  《山鬼》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全诗有着简单的情节: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约定某天在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情人,忘记了回家,但情人终于没有来;天色晚了,她回到住所,在风雨交加、猿狖齐鸣中,倍感伤心、哀怨。  全诗将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以人神结合的方法塑造了美丽的山鬼形象:  她披戴着薜荔、女萝、石兰和杜蘅,乘着赤豹拉的辛夷车  车上插着桂枝编织的旗,身边跟着长有花纹的花猫……  其衣食住行无不带有强烈的神性和野性色彩,又与山鬼的身份地位相适应  然而山鬼的容貌体态和情感变化又都是正常人的表现  她感叹青春不能永驻,期盼爱人早些到来,不来则忧伤孤独……  这种人神合一的形象创造,正是屈原诗歌中的一贯方法  【赏析】:  《山鬼》出自《九歌》的第九首。《九歌》是一组祀神的乐歌,据说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修改而成的。《九歌》中有不少篇章描述了鬼神的爱情生活,如《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等,本文也是如此。[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为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山鬼》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全诗有着简单的情节: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约定某天在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情人,忘记了回家,但情人终于没有来;天色晚了,她回到住所,在风雨交加、猿狖齐鸣中,倍感伤心、哀怨。  ●九歌·云中君  屈原《九歌之二·云中君》赏析  出处“教师CN”  咀华庐 整理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浴兰汤兮沐芳,①  华采衣兮若英。②  灵连蜷兮既留,③  烂昭昭兮未央。④  搴将憺兮寿宫,⑤  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⑥  聊翱游兮周章。⑦  灵皇皇兮既降,⑧  焱远举兮云中。⑨  览冀州兮有馀,⑩  横四海兮焉穷。⑾  思夫君兮太息,⑿  极劳心兮忡忡。⒀  用兰汤沐浴带上一身芳香,  让衣服鲜艳多彩像花朵一样。  灵子盘旋起舞神灵仍然附身,  他身上不断地放出闪闪神光。  我将在寿宫逗留安乐宴享,  与太阳和月亮一样放射光芒。  乘驾龙车上插五方之帝的旌旗,  姑且在人间遨游观览四方。  辉煌的云神已经降临,  突然间像旋风一样升向云中。  俯览中原我目光及于九州之外,  横行四海我的踪迹无尽无穷。  思念你云神啊我只有叹息,  无比的愁思真让人忧心忡忡!  ①兰汤:兰草浸入其中而带有香味的热水。此下四句为祭巫所唱。②华:使之华丽。英:花朵。③灵:灵子,有神灵附身的巫觋。连蜷(quan2权):屈曲,此处指舞蹈时身体婀娜摆动的姿态。既留:已经留下来。④烂:分散的光。昭昭:小光(闻一多《九歌解诂》)。央:尽。  ⑤蹇(jian3剪):梗阻,停留。憺(dan4旦):安。寿宫:供神之处。此下四句扮云中君的巫所唱。  ⑥服:章服,指车驾上所树旌旗。  ⑦周章:周游。  ⑧灵:此处指云中君。此下二句祭巫所唱。⑨猋(biao1标):龙卷风,此处用为形容词。举:起。⑩览:看。冀州:古九州之一,此处代指中原大地,中国。此下二句云中君所唱。⑾横:横布或横行。⑿太息:叹息。此下二句祭巫所唱。⒀劳心:忧心,伤心。忡忡:忧愁的样子。  【赏析】  《云中君》是祭祀云神的歌舞辞。王逸《楚辞章句》题解说:“云中君,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江陵天星观一号墓出土战国祭祀竹简有“云君”,显然是“云中君”的简称,可证云中君就是云神。或以为月神、雷神、云梦泽之神、云中郡神、高禖女神等,俱不可从。  ●九歌·湘夫人  屈原《湘夫人①》赏析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帝子降兮北渚,②  目眇眇兮愁予。③  袅袅兮秋风,④  洞庭波兮木叶下。⑤  登白薠兮骋望,⑥  与佳期兮夕张。⑦  鸟何萃兮苹中,⑧  罾何为兮木上?⑨  沅有芷兮澧有兰,⑩  思公子兮未敢言。⑾  荒忽兮远望,⑿  观流水兮潺湲。⒀  麋何食兮庭中,⒁  蛟何为兮水裔?⒂  朝驰余马兮江皋,⒃  夕济兮西澨。⒄  闻佳人兮召予,  将腾驾兮偕逝。⒅  筑室兮水中,  葺之兮荷盖。(19)  荪壁兮紫坛,(20)  播芳椒兮成堂。(21)  桂栋兮兰橑,(22)  辛夷楣兮药房。(23)  罔薜荔兮为帷,(24)  擗蕙櫋兮既张。(25)  白玉兮为镇,(26)  疏石兰兮为芳。(27)  芷葺兮荷屋,(28)  缭之兮杜衡。(29)  合百草兮实庭,(30)  建芳馨兮庑门。(31)  九嶷缤兮并迎,(32)  灵之来兮如云。(33)  捐余袂兮江中,(34)  遗余褋兮醴浦。(35)  搴汀洲兮杜若,(36)  将以遗兮远者。(37)  时不可兮骤得,(38)  聊逍遥兮容与。  美丽的公主快降临北岸,  我已忧愁满怀望眼欲穿。  凉爽的秋风阵阵吹来,  洞庭湖波浪翻涌树叶飘旋。  登上长着白薠的高地远望,  与她定好约会准备晚宴。  为何鸟儿聚集在水草间,  为何鱼网悬挂在大树颠?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  眷念公主却不敢明言。  放眼展望一片空阔苍茫,  只见清澈的流水潺潺。  为何山林中的麋鹿觅食庭院,  为何深渊里的蛟龙搁浅水边?  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  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  好像听到美人把我召唤,  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  在水中建座别致的宫室,  上面用荷叶覆盖遮掩。  用香荪抹墙紫贝装饰中庭,  厅堂上把香椒粉撒满。  用玉桂作梁木兰为椽,  辛夷制成门楣白芷点缀房间。  编织好薜荔做个帐子,  再把蕙草张挂在屋檐。  拿来白玉镇压坐席,  摆开石兰芳香四散。  白芷修葺的荷叶屋顶,  有杜衡草缠绕四边。  汇集百草摆满整个庭院,  让门廊之间香气弥漫。  九嶷山的众神一起相迎,  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  把我的夹袄投入湘江之中,  把我的单衣留在澧水之滨。  在水中的绿洲采来杜若,  要把它送给远方的恋人。  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  暂且放慢步子松弛心神。  ①湘夫人:湘水之神,女性。一说即舜二妃娥皇和女英。②帝子:犹天帝之子。因舜妃是帝尧之女,故称。③眇眇:望而不见的样子。愁予:使我发愁。④袅(niao3鸟)袅:绵长不绝的样子。⑤洞庭:洞庭湖。⑥登:此字据《楚辞补注》引一本补。白薠(fan2烦):一种近水生的秋草,或谓乃“苹”之误。骋望:放眼远眺。⑦佳期:与佳人的约会。张:陈设。⑧何:此字据《楚辞补注》引一本补。萃:集聚。苹:水草名。⑨罾(zeng1增):鱼网。  ⑩沅、醴:沅水和澧水,均在湖南。醴,《楚辞补注》引一本作澧,下同。茝(zhi2止):即白芷,一种香草。  ⑾公子:指湘夫人。  ⑿荒忽:犹“恍惚”,迷糊不清的样子。  ⒀潺湲:水缓慢流动的样子。  ⒁麇:一种似鹿而大的动物,俗称“四不象”。  ⒂蛟:传说中的龙类动物。裔:边沿。  ⒃皋:水边高地。  ⒄济:渡。澨(shi4逝):水边。  ⒅腾驾:驾着马车奔驰。偕逝:同往。  (19)葺(qi4气):编结覆盖。盖:指屋顶。  (20)荪:香草名。紫:紫贝。坛:中庭,楚地方言。  (21)椒:花椒,多用以除虫去味。成:借作“盛”。  (22)栋:屋梁。橑(lao3老):屋椽。  (23)辛夷:香木名。楣:门上横梁。药:即白芷。  (24)罔:同“网”,编结。薜荔:一种蔓生香草。帷:幕帐。  (25)擗(pi3癖):掰开。櫋(mian2棉):檐间木。  (26)镇:镇压坐席之物。  (27)疏:分列。石兰:香草名。  (28)芷:白芷。荷屋:荷叶覆顶的房屋。  (29)缭:缠缭。杜衡:香草名。  (30)合:会集。实:充实。  (31)馨:远传的香气。庑:走廊。  (32)九嶷:湖南九嶷山,即传说中舜的葬地。缤:众多纷杂的样子。  (33)灵:神灵。如云:形容众多。  (34)袂(mei4妹):扬雄《方言》释为“复襦”,也就是夹袄。高亨《诗经今注》以为系“祑”的传写之误,作佩囊解。  (35)遗:丢下。褋(die2蝶):单衣。  (36)搴(千):摘取。汀洲:水中或水边平地。杜若:香草名。  (37)遗(wei4味):赠送。  (38)骤:骤然,立即。  【赏析一】  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如果把这两首祭神曲联系起来看,那么这首《湘夫人》所写的情事,正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作品即由此落笔,与《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较为费解。“帝子”历来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会作尧之二女,但毫无疑问是指湘水女神。一般都把这句说成是帝子已降临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节兮北渚”而来;但这样便与整篇所写湘君盼她前来而不见的内容扞格难合。于是有人把这句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见詹安泰《屈原》),这样文意就比较顺畅了。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而其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接着与湘夫人一样。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其结果则与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  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因此当九嶷山的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最后一段与《湘君》结尾不仅句数相同,而且句式也完全一样。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综上所述,《湘君》和《湘夫人》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两个悲剧,但合起来又是一幕两情相悦、忠贞不渝的喜剧。说它们是悲剧,是因为赴约的双方都错过了相会的时间,彼此都因相思不见而难以自拔,心灵和感情遭受了长时间痛苦的煎熬;说它们是喜剧,是由于男女双方的相恋真诚深挚,尽管稍有挫折,但都没有放弃追求和期盼,所以圆满结局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当他们在耐心平静的相互等待之后终于相见时,这场因先来后到而产生的误会和烦恼必然会在顷刻间烟消云散,迎接他们的将是湘君在幻觉中所感受的那种欢乐和幸福。  这两篇作品一写女子的爱慕,一写男子的相思,所取角度不同,所抒情意却同样缠绵悱恻;加之作品对民间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对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它们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尽管这种热烈大胆、真诚执着的爱情被包裹在宗教仪式的外壳中,但它本身所具有强大的生命内核,却经久不息地释放出无限的能量,让历代的读者和作者都能从中不断获取不畏艰难、不息地追求理想和爱情的巨大动力。这可以从无数篇后代作品都深受其影响的历史中,得到最好的印证。 (曹明纲)  新。  2,关于第二点首先要说的是,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自然物常常被拟人化、人格化。原始时代的人类认为万物都是神灵,而神灵都具有人的性格、人的形象。因此这些神灵都取有人的名字。如中国神话中的太阳神,是驾驶人日车的伏羲。而月亮是李白最常赞颂的对像,这是一大部分,李白一生爱月,月亮好象是他生命中的组合。他是我国古代写月写得最多的诗人,他的咏月诗流传最多,数量也最多,他的咏月诗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二百多首。  推荐如下:  送杨山人归嵩山  李白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赏析:  这首诗写作于天宝初年。杨山人大约是李白早年“访道”嵩山时结识的朋友。李白《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一诗云:“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唯有君。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在朱紫盈门的境遇里,与之言行契合的只有这位杨山人,可见两人情谊之深。如今这位道合者就要离去,诗人抚今忆昔,感慨倍增。  全诗分三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嵩山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嵩山以及对昔日遁迹山林、寻仙访道生活的眷念之情。  首联写峰峦,起句豪迈。一个“我”字颇有“万物皆备于我”的气慨。“万古宅”似即指嵩阳县境内的玉女峰。李白当年访道嵩山,未必就栖身于此,这里选用“玉女”的峰名,是为了与上句的“万古宅”相对应。“玉女”为天上的仙女,“万古宅”就暗含仙人居所的意思,使神异的气氛更加浓厚,也更加令人向往。  三、四句展示的境界更加美丽神奇。月不可留,而要“长留”,并且使它处在最恰当、最美好的位置上。晶莹的月亮悬挂在苍翠挺拔的松树之上,下面是长流不断的溪水。它不只生动地显现了嵩山秀丽的景色,而且寄托着隐居者高洁的情怀。  五、六句为第二层,写杨山人归山后的活动。诗人想象杨山人归去后将采摘仙草,而嵩山玉女峰一带就散布着开满紫花的菖蒲。这种菖蒲“一寸九节,服之长生”(《神仙传》),正可满足他求仙的欲望。这联上句写人,下旬写山。人之于山,犹鱼之于水,显然有“得其所哉”的寓意。“尔”字又和前面的“我”字呼应,渲染出浓郁的别离气氛。  末二句为第三层,诗人向好友表示“岁晚或相访”。要和他一起去过求仙访道、啸傲山林的生活。结句把这种思想情绪化为具体的形象:仿佛在湛蓝的天空中,一条白龙在向前蜿蜒游动,龙身上骑坐着风度潇洒的诗人,他那仙风道骨与“青天”、“白龙”相表里,构成了美丽和谐的意境。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从头至尾不写离愁别恨。写景的部分清幽高远,写杨山人归山后的生活,恬静安适。结尾骑龙相访的神奇画面,又显得豪放飘逸。通篇紧扣诗题,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把送别之意、惜别之情表达出来。借用前人的话说,就是用景语代替情语。它所写的“景”,既为外在的景物,也为内在的感情,是“情与景偕,思与境共”的统一体。例如描绘嵩山秀丽的  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它的爱慕之情,就寓有怀念杨山人和向往栖隐生活的思想感情在内。三者迭合在一起,惜别的情意,就显得十分浓烈。惜别而不感伤,一往情深,而又表现得超奇旷达,这样的送别诗是非常罕见的。它构思新奇,如镜花水月,亦真亦幻,不受通常的时空观念的束缚,不为常人的思想感情所左右,更不因袭模仿,落人前人的窠臼,表现了诗作者惊人的创造力。  李白写诗还常常运用夸张的艺术手腕使描绘的对象理想化、神奇化,以引起读者想象与思慕的情趣。例如,“宅”为常见事物,并无新奇之处,可是在前面加上“万古”二字,就变得神奇、空灵而耐人寻味了。又如一轮明月挂在溪边的松树上,景物固然迷人,但若仅仅如此,诗味并不很多。诗人别出心裁,在前面冠以“长留”二字,突出意志的力量,这样人和物都发生了“超凡入圣”的变化,涂上一层神奇瑰丽的色彩,从而引人遐想,逗人情思。唐人张碧曾用“天与俱高,青且无际”(《唐诗纪事》)评价李白的诗,这八个字形象地表现了李白诗歌神奇超迈而又质朴自然的特色,确乎是知音者的评判。 (朱世英)  【注】①紫茸:指紫色的菖蒲花。茸,形容花娇嫩美好。此二句亦作“君行到此峰,餐霞驻衰容。’②骑白龙:飞升成仙的意思。  梦游天姥(mǔ)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mǔ),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tāi)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dàn)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详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1) (一作《别东鲁诸公》)选自《李太白全集》  作者:李白(唐)  海客谈瀛洲(2),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3)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4)。  天台(5)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6)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7)。  谢公(8)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9),身登青云梯。  半壁(10)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1)  熊咆龙吟殷岩泉(12),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13),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14),訇然中开。  青冥(15)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16)。  霓为衣兮风为马(17),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18),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19)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20)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21)  安能摧眉折腰(22)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实在。难求:难以寻访。  (3).越:指今浙江一带。明灭:时明时暗。  (4).拔:超出。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的南门,土色皆赤。  (5).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十道山川考》:"天台山在台州天台县北十里,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一万八千丈:形容天台山很高,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非实数。此:指天姥山。两句意为:巍然高耸的天台山同天姥山一比,好像矮了一截。  (6).之:天姥山及其传说。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南。  (7).剡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县南,曹娥江上游。  (8).谢公:指谢灵运,南朝刘宋时期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永嘉太守,后移居会稽。他游览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过,所作《登临海峤》诗有"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之句。渌水:清水。  (9).谢公屐:指谢灵运游山时穿的一种特制木鞋,鞋底下安着活动的锯齿,上山时抽去前齿,下山时抽去后齿。青云梯:形容高耸入云的山路。  (10).半壁:半山腰。天鸡:《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鸣。  (11).暝:黄昏。  (12).熊咆两句可解为:熊咆龙吟,震荡着山山水水,使深林和山峰都惊惧战栗。也可解为:在这样熊咆龙吟的山林中,人的心灵被震惊了。殷:这里作动词,震响。  (13).列缺:闪电。  (14).洞天:神仙所居的洞府,意谓洞中别有天地。石扉:即石门。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15).青冥:青天。金银台:神仙所居之处。《史记•封禅书》载:据到过蓬莱仙境的人说,那?quot;黄金银为宫阙"。  (16).金银台:金银筑成的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17).霓为衣兮: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傅玄《吴楚歌》:"云为车兮风为马"。  (18).虎鼓瑟兮:猛虎弹瑟,鸾鸟挽车。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如麻:形容很多。  (19).忽魂悸两:从梦中惊醒,长叹不已。  (20).惟觉句:梦醒后只剩下眼前的枕席,刚才梦中的烟霞美景都已消失。  (21).君:指东鲁友人。且放句:我且把白鹿放养在青山上,欲远行时就骑它去访问名山。  (22).折腰:陶渊明曾叹“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题解]  --------------------------------------------------------------------------------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来往于海上的人谈起仙人居住的瀛洲,烟雾,波涛迷茫无际,实在难以寻求。越地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时隐时现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盖过赤城山。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西倾斜拜倒一样。我根据它梦游到了吴越,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水荡漾,猿猴清啼。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像青云梯一样险峻的石梯。半山腰就看见了海上的日出,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倚石欣赏迷人的山花忽然天色已经昏暗。熊咆龙吟震动了山岩清泉,茂密的森林为之战栗,层层山峰为之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神仙洞府的石门,訇然一声从中间裂开。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台。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琴,鸾凤拉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惊魂动魄,恍惚间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的绮丽仙境已经消失。人世间的欢乐也不过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水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川大山。我岂能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18
祭云神的诗歌,云中之神为一男性(或曰女神),号“云中君”,在神话中云神名叫丰隆,又名屏翳。
  《云中君》是祭祀云神的歌舞辞。王逸《楚辞章句》题解说:“云中君,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江陵天星观一号墓出土战国祭祀竹简有“云君”,显然是“云中君”的简称,可证云中君就是云神。或以为月神、雷神、云梦泽之神、云中郡神、高禖女神等。
  《云中君》这篇诗是以主祭的巫同扮云神的巫(灵子)对唱的形式,来颂扬云神,表现对云神的思慕之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