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费尔巴哈的思想观点
德国旧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肯定自然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辛形式,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但他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唯物主义依然是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关于“费尔巴哈式的寂寞”我的理解为:他论证了宗教和唯心主义在本质上的联系,提出唯心主义只是用理性改造了的神学。在否定了过去的宗教之后,他试图建立一种无神的宗教来宣扬超阶级的爱。这就是费尔巴哈的思想,他的寂寞在于,他既否认唯心主义哲学,但又不同意黑格尔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他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我想,他就是孤独的吧,两大派系他都不属于,而是自己孤独地坚持着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另外补充一点,“费尔巴哈式的寂寞”原文出自邵燕祥的名作《沉默的芭蕉》—— 呵,沉默的芭蕉
要谈心请拿我当朋友
要争论请拿我当对手
在这边乡风雨夜
打破费尔巴哈式的寂寞
2)、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观点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那个运动的顶峰;虽然他对康德时常有所批评,假使原来没有康德的学说体系,决不会产生他的体系。黑格尔的影响固然现在渐渐衰退了,但已往一向是很大的,而且不仅限于德国,也不是主要在德国。十九世纪末年,在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在纯哲学范围以外,有许多新教神学家也采纳他的学说,而且他的历史哲学对政治理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家都知道,马克思在青年时代是个黑格尔的信徒,他在自己的完成了的学说体系中保留下来若干重要的黑格尔派特色。即使(据我个人认为)黑格尔的学说几乎全部是错误的,可是因为他是某种哲学的最好代表人物,这种哲学在旁人就没有那么一贯、那么无所不包,所以他仍然保持着不单是历史意义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一生没有多少重大事件。在青年时代,他非常热中于神秘主义,他后日的见解多少可以看成是最初他以为是神秘洞察的东西的理智化。他起先在耶拿大学当Privatdozent (无俸讲师)——他曾提到他在耶拿战役开始的前一天在耶拿写成了《精神现象学》(Phenomenology of Mind)——然后在纽伦堡大学当Privatdozent,后来又在海德堡大学作教授(1816—1818),最后从1818年至逝世在柏林大学作教授,在以上各大学都讲授哲学。他晚年是一个普鲁士爱国者,是国家的忠仆,安享公认的哲学声望;但是在青年时代他却藐视普鲁士而景仰拿破仑,甚至为法军在耶拿的胜利而欢欣。
黑格尔的哲学非常艰深,我想在所有大哲学家当中他可说是最难懂的了。在开始详细讨论以前,对他的哲学先作一个一般勾画,或许有些帮助。
由于他早年对神秘主义的兴趣,他保留下来一个信念:分立性是不实在的;依他的见解,世界并不是一些各自完全自立的坚固的单元——不管是原子或灵魂——的集成体。
有限事物外观上的自立性,在他看来是幻觉;他主张,除全体而外任何东西都不是根本完全实在的。但是他不把全体想象成单纯的实体,而想象成一个我们应该称之为有机体的那类的复合体系,在这点上他与巴门尼德和斯宾诺莎是不同的。看来好像构成为世界的那些貌似分立的东西,并不单纯是一种幻觉;它们或多或少各有一定程度的实在性,因为真正看起来便知道各是全体的一个方面,而它的实在性也就在于这个方面。随着这种看法,当然就不相信时间与空间本身的实在性,因为时间和空间如果认为是完全实在的,必然要有分立性和多重性。所有这一切,最初想必都是在他心里产生的神秘的“洞察”;他的书中提出来的理智精制品一定是后来才有的。
3)、费希特的思想观点费希特哲学在近代欧洲政治哲学特别是在德国政治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其后的政治哲学思想发展的深刻影响,尤其是他在实践哲学、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方面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产生发生的直接和间接的深刻影响。费希特将形成经验知识的认识主体、意识条件把握为哲学研究的对象。费希特较好地解决了形成经验知识的感性表象与思维规定的关系问题,但他却把思维规定,即概念、范畴看成是先验的,这是他的失误。
任何一种哲学思想,或隐晦,或明显,都包含着对于哲学本身的看法,从而形成各自的哲学概念。费希特也不例外。哲学的对象是什么?或者说,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对这个间题的提出和回答,是费希特构造他的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并且也决定了他的哲学思想的全部内容和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