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对环境保护有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现在大气污染严重,所以人们以植树来“绿化”。因为树木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而且能抵挡风沙。还可以美化环境。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植树的传统,涌现出了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植树以清明时节为最佳,此时气候温暖,春雨飞洒,利于树苗成活。

扩展资料:

立法

中国古代虽有劝民植树的说法,但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节日则是现代的事。1914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创办人斐义理先生,曾将美国植树节的推行办法,建议当时的农林部希望中国政府仿效。1915年7月31日中国政府规定每年农历清明节时为植树节,届时全国各地举行植树典礼,组织造林活动,后来因故没有正式推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届第六次会议于1979年2月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1984年 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

1981年夏天,四川、陕西等地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水灾。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倡议,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

决议指出,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决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

从此,义务植树作为一项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被付诸实施,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义务植树运动在中国持续开展了26年。全民义务植树26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不论工作有多忙,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外地,都认真履行公民应尽的植树义务。统计显示,自1982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中国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104亿多人次,累计义务植树492亿多株。

参考资料:植树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2-09
植树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碳汇作用: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从而对抗气候变化。
2. 防风固沙:树木能够固定土壤,防止风沙侵蚀,尤其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是防止沙漠化的有效手段。
3. 保持水土:树木的根系能够抓住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地,提高土壤质量。
4. 净化空气:树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氧气,同时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颗粒物等,改善空气质量。
5. 调节气候:树木能够降低地表温度,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同时通过蒸发作用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
6. 生物多样性:树木为许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食物和庇护所,有助于维持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7. 美化环境:植树造林还能够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生态旅游的魅力。
8.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植树造林,可以促进林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植树是一种有效的环境保护行动,它不仅能够直接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够促进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行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