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点来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4

关于“十三点”这个词的来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十三点”源自赌具牌九中的“幺五”和“牌九幺六”,这两张牌象征着不匹配,暗示人的言行不一致。此外,"六加七等于十三"这个数字组合,也常被引申为一句俚语,如“他这个人有点幺五么六”,这里的“十三点”实际上被巧妙地“歇”去,显得不那么直接。
第二种说法:在上海市井中,“十三点”起源于解放后上海人口迁移至广州,这个词逐渐演变成俚语。最初的意思是“敲乱钟”,形容人行为失常,比如钟声本应是十二下,但意外敲响十三下,象征着问题或异常。因此,“十三点”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性格“癫癫地”。
第三种说法:在上海滩,对“十三点”的解释更带有一种戏剧性的解读。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暗示被戏称为“十三点”,因为“梁山伯”与“两三八”谐音,加起来是十三,暗讽其不解风情。甚至剧中人物梁山伯的书童四九名字加起来也是十三,这与痴字的十三画相符,进一步证实了这个词与“痴”字的关联。

在四川部分地区,“十三”被简称为“十三儿”,并带有一定的口语化和趣味性,有着无、糟糕和垃圾等多层含义。不过,随着社会进步,“十三儿”这类粗话的使用逐渐减少,人们更多地用更诙谐的方式表达类似的意思,如“差点就八加五了”。


特殊用法:在时间上,正午12点过一个小时,被称作“十三点”,这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其独特的含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