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奉先寺造像有什么历史意义?

如题所述

龙门奉先寺造像是唐代佛教造像在布局中最为完美的一个典型,全部是由九尊像所组成。阵容全备,主从分明。这一龛9尊像不仅完备,在构成上也很突出。

左右两侧边的护法天王和力士雕像,其所显示的威武姿态,与正面的佛、菩萨的温雅恬静,是完全相对比的。天王明亮的铠甲和力士雄强的肌肉,都助长了他们的威势。

这一组雕像的艺术成就,反映了唐代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出身于劳动人民中的雕刻匠师们的巨大魄力及高超的艺术才智。

在奉先寺中央大佛的台座周围,雕有很多的负荷佛座的小型力士像,他们一个个曲身怒目,表现出在重压下的吃力形状。在这些力士及上述巨型天王、力士的脚下,都踏有鬼卒,咬牙切齿,显得更为吃力,体躯肌肉也更为扩张。

这种鬼卒,在其他石窟以至墓葬俑像中的天王、力士的脚下,也是常见的。其用意在于表现天王、力士的威力。这本来是一种艺术衬托手法,使主题意义在对比之下更为突出。

奉先寺9尊像的布置,约成为半个口字形,如此更能使这一组群像的焦点,聚集于正中央的大佛,然后再由中央分散到两侧。

后壁的5尊像的庄重、安详和左右两侧壁天王、力士的威武、激动,在一静一动的气氛中,适成为和谐的对照,更加强了整体的感染力,形成对立的统一体。

从这种富有节奏、变化的布局上,更显示了古代巨匠们对于群像雕刻的创造才能,同时也表现出唐代佛教雕刻艺术的高度水平。

“看经寺”、“擂鼓洞”两处的窟室四壁,都满布着罗汉像和小千佛浮雕。罗汉造像在唐代以前的佛教雕塑中是没有的,据佛教经典的译述,直至唐末五代时期,罗汉才在我国出现。

擂鼓中洞和看经寺洞的罗汉像,都是以装饰浮雕的形式雕于洞窟的四壁。前者共雕有25像,是按照《佛法因缘经》中的祖师数目雕出的,后者则在25祖师之外,加上达摩和其他4祖,是按《历代法宝记》的祖师数雕出的。故看经寺洞雕为29像。

所有这些罗汉的形象,实即当时佛教信徒们的写照,没有一点神的气息。由于他们是正在修道的高僧,其形象应是“隐蔽圣仪”、“同常凡众”。

他们应该是与一般的比丘相类的,因而在造型上不受佛教造像仪轨的束缚,成为现实人物的自由表现。各个罗汉的名称不同,年龄不同,形态动作也有区别,这些都经过雕刻作者的认真忖度、刻画,各给以恰如其分的神情状貌。在不同的人物形态及衣纹处理上,由于是浮雕,以致与同时代的人物绘画的线描形式有些相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