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东段花岗岩类的岩石学特征

如题所述

东昆仑东段花岗岩类的主要岩石类型有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角闪辉长岩等。各种岩石的主要特征描述如下。

图5-28 花岗岩K2O-SiO2图(底图据LeMaitre等,1989)

图5-29 SiO2-AR图解(底图据WrightJ.B.,1969)

图5-30 QAP分类(底图据IUGS,1972)

1.石英闪长岩

岩石为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为普通角闪石(5%~10%)、黑云母(5%~8%)、斜长石(50%~70%)、钾长石(10%~15%)和石英(10%~15%)。普通角闪石呈半自形柱状,墨绿色,镜下具墨绿—黄绿色多色性,吸收性为:Ng=深绿色,Nm=黄绿色,Np=浅绿色。角闪石颗粒的边部经常可见榍石和磁铁矿等矿物的包裹体。经电子探针分析,该角闪石主要为钙质闪石类。黑云母为半自形片状,薄片中具深褐色—褐色—浅黄色多色性,经常包裹有锆石和磷灰石等矿物。电子探针分析表明为铁质黑云母。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聚片双晶发育,可见环带构造。经电子探针分析证明主要是中长石。钾长石和石英呈它形粒状充填于斜长石和暗色矿物的粒间,钾长石主要为条纹长石,次为正长石(图5-31)。

2.花岗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出露面积最大,岩石呈灰—灰白色,半自形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40%~65%)、钾长石(20%~30%)和石英(25%~35%);次要矿物为角闪石(6%~8%)、黑云母(5%~10%)等;副矿物组合为锆石、磷灰石、磁铁矿,有时可出现少量赤褐铁矿、钛铁矿和榍石等。斜长石为自形—半自形板状,具聚片双晶,经电子探针分析属更长石—中长石;斜长石具环带结构,由中心向边缘,An逐渐升高。斜长石中经常包裹有磁铁矿、角闪石和黑云母。钾长石均呈半自形—它形,包括正长石、条纹长石和微斜长石。有时钾长石中包裹有斜长石和黑云母。石英为它形粒状,分布在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和斜长石的颗粒间隙中。角闪石为普通角闪石,自形柱状,长约2~3mm,多色性明显,Ng=深绿色,Nm=黄绿色,Np=浅绿色,吸收性为Ng>Nm>Np。在角闪石晶体的边部经常可见自形的磁铁矿和榍石被包裹于其中。黑云母呈褐色至墨绿色,铁含量比较高,为铁质黑云母,晶体中可见榍石、磁铁矿和角闪石包裹体(图5-32)。

图5-31 石英闪长岩(样品D2107)正交偏光

图5-32 花岗闪长岩(样品QW1032)正交偏光

花岗闪长岩中经常发育大量的暗色微粒包体。有关包体的特征将在后面章节中介绍。

3.二长花岗岩

岩石为灰白—浅红色,粗粒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30%~45%)、钾长石(30%~35%)、石英(25%~35%)和黑云母(3%~6%),有时含有少量角闪石。斜长石多数为自形或半自形板状,发育卡钠复合双晶和聚片双晶,环带构造少见;经探针分析确定为更长石,晶体中也可见到磁铁矿等包裹体。钾长石包括正长石、正条纹长石和微斜长石三种,呈半自形到它形,充填于斜长石粒间,与斜长石和黑云母的接触边界比较平直,也可见到钾长石呈不规则状伸到斜长石颗粒之间。黑云母含量较少,呈自形片状,表明为早期结晶产物。有时在黑云母中也可见磁铁矿、磷灰石等包裹体。石英呈它形粒状充填于斜长石、钾长石和黑云母的间隙中(图5-33)。二长花岗岩中也含有少量的暗色微粒包体。

图5-33 二长花岗岩(样品D2093)正交偏光

图5-34 中细粒花岗岩(样品X1030)正交偏光

4.细粒花岗岩

出露面积比较小,在清水泉附近,呈小岩枝状侵入到中粗粒花岗闪长岩体中。两者接触关系复杂多变,或截然、或呈渐变过渡关系,或为断层接触关系。在有些地方可见中细粒花岗岩呈树枝状穿插到中粗粒花岗闪长岩中的现象。细粒花岗岩呈灰白色,细粒-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30%~45%,为中长石)、钾长石(35%~40%)和石英(25%~30%),另有少量黑云母(6%)。副矿物以锆石、磷灰石、磁铁矿为主,少量钛铁矿和赤褐铁矿(图5-34)。细粒花岗岩中不含包体,据此,在野外露头上很容易将其与中粗粒花岗闪长岩区分开。

图5-35 碱长花岗岩(样品Q1152)正交偏光

图5-36 二云母花岗岩(样品D2100)正交偏光

5.碱性花岗岩

碱性花岗岩也是东昆仑地区的主要花岗岩类型之一,在清水泉一带有出露。岩石主要呈带状分布在中粗粒花岗闪长岩中,规模不大。新鲜岩石为肉红色—浅肉红色,风化后颜色发暗,通常为中细粒—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组成为钾长石(50%~65%),斜长石(6%~20%)和石英(25%~30%),岩石中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几乎未见角闪石,也不含包体。但是具俞建等(1987)研究,在白日其利沟、冰沟和波洛斯太也有碱性花岗岩分布,在波洛斯太的正长花岗岩中,可能有碱性角闪石(图5-35)。

6.二云母花岗岩

分布在都兰北东50km处,岩体规模不大,但岩性变化比较大。通常岩石呈灰白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是钾长石(30%~35%),斜长石(15%~25%)和石英(35%~40%),黑云母(3%~5%),白云母(3%~5%)。钾长石呈板状,主要是正长石或条纹长石。斜长石较自形,聚片双晶发育。长石的绢云母化或高岭石化较明显。石英呈它形粒状充填于其他矿物之间。白云母呈片状,与黑云母共生,具不太明显的定向性。根据白云母的晶形和分布特征,初步推测为原生白云母的可能性较大(图5-36)。

7.角闪辉长岩

角闪辉长岩是东昆仑地区岩浆混合作用的一个基性岩浆端元,主要产于香日德东南的约格鲁花岗岩体之东北边缘,主要呈岩枝状产出,出露面积不大,与花岗岩类呈渐变过渡接触关系。岩体内成分不均匀,在其边部可见由角闪辉长岩逐渐变化为闪长岩和/或花岗闪长岩的情况。角闪辉长岩具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40%~50%),角闪石(25%~35%),黑云母(15%~25%),钾长石(5%~15%)组成,有时可见少量石英。斜长石呈自形板柱状,双晶发育,双晶纹比较宽。有时可见斜长石呈集合体分布于角闪石形成的空隙中。经电子探针分析,该斜长石主要是培长石。角闪石为自形-半自形长柱状,绿—浅黄绿色多色性明显,常见简单双晶。黑云母为半自形片状,深褐—浅黄色多色性显著,极完全解理。副矿物主要是磷灰石和榍石。磷灰石:半自形柱粒状,无色透明,经常被包裹于斜长石或黑云母等矿物内。榍石为半自形粒状,含量较少,多为星散状分布(图5-37、图5-38)。

图5-37 角闪辉长岩(样品Q1160)单偏光

图5-38 角闪辉长岩(样品1160)正交偏光

对角闪辉长岩的分类定名具有特殊性。按岩石的色率和实际矿物组成,应该定为超基性类中的角闪石岩,但岩石中大量基性、中性及中酸性斜长石的出现,又与超基性岩中的角闪石岩不同;如果按全岩化学成分和结构,该岩石的SiO2<52%,全晶质中粗粒结构,应归于基性侵入岩类,但是岩石中缺乏或仅有极少量的辉石出现,又与基性侵入岩-辉长岩有所差别。这是造山带岩浆混合作用中基性端元侵入岩的一种特征,与造山带岩浆混合作用发生的地区,基性岩浆的源区富含水,因此从岩浆中结晶出的铁镁矿物是含水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而不是辉石。正是基于上述两方面的考虑,我们将这种岩石定名为角闪辉长岩,用以区别于通常的中型侵入岩闪长岩和基性侵入岩辉长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