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个成语故事,要比初中水平略高一点,写主要内容即可,也不要太简短,大概50~100字左右。

成语不要太简单了,可以多写几个。字数也不要太多或太少。

抱薪救火

  战国末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不断并吞邻近的国家,好扩大自己的领土。其中,秦国曾经三次进攻魏国,占领魏国许多的土地,魏国军民也伤亡惨重。
  有一回,秦国又派乒攻打魏国,魏国于是请韩、赵两国援助,可惜兵力太弱,最后还是被打败。大将段干子提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战略家苏代却持反对的意见,他说:“秦国想并吞魏国,只割让土地是无法满足秦国的野心,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柴没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可是魏王不听苏代的劝阻,还是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最后真的就像苏代说的一样,秦国根本不满足,仍然继续攻打魏国,掠夺了魏国更多城池,最后弱小的魏国就被秦国消灭了。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因为有功被赵王封为上卿,官职比老将廉颇还要大。廉颇很不服气,就想给蔺相如难堪。蔺相如却尽量避开廉颇,别人都以为他怕廉颇,可是蔺相如却说他连秦王都不怕,又怎幺会怕廉将军!不过是因为他和廉颇都是赵国的栋梁。如果他们成了仇人的话,赵国就危险了。这话传到廉颇耳里,非常惭愧,他便袒露上身,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家去认错,两人于是成为生死之交。

惩前毖后

  周武王灭商后第二年,因积劳成疾,身染重病,不久便撒手人间。他的儿子姬诵继位,即周成王,而此时的周成王还是一个天真烂漫、毫不懂事的少年。面对刚打下来的江山和年幼无知的侄儿,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出面代行天子之事,替成王摄政。此举引起管叔和蔡叔(周武王的堂兄弟)的猜忌,他们牢骚满腹,四处造谣,许多人信以为真,连年少的成王也充满疑虑,对周公旦的所作所为产生了怀疑。

  管叔和蔡叔在嫉妒、物欲以及权力欲的驱使下,和武庚(商纣王之子)同流合污,举旗反叛,发动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管蔡之乱”。消息传来,周王室上下十分惊恐。成王此时虽然年少,但也知道情况严重,完全依赖周公。经过众人的商议和安排,最后决定由周公亲自率领大军迎敌,开始了名扬千古的第二次东征。经过三年苦战,赢得了巨大的胜利,武庚在战斗中被打死,管叔被诛杀,蔡叔成了俘虏,流放到人烟稀少的蛮荒地区。

  大军回师那天,周成王亲自到城外去迎接周公,满脸歉疚地说:“予其惩前而毖后患。(我一定要惩戒以前独生子过的错误,使以后的行为谨慎,避免错误再次发生。)”成语“惩前毖后”由此而来。惩:警戒;毖:谨慎。意思为:要从以前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防止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