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扁鹊的故事

如题所述

1、一身浩气捍医术 治病救人有原则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显现一派百家争鸣、空前开放的盛况,但现实社会生活中,神权至上、巫术横行的恶俗也根深蒂固。

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扁鹊依然能够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浩然正气捍卫医学的权威尊严。

当时,秦武王久病不愈,无奈之下,决意召请扁鹊为其诊疗。谁知,却遭到了以太医令李醯为首的一帮庸医佞臣们的百般阻挠。情急之下,扁鹊不得不怒摔砭石。

向秦武王摊牌:“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却又允许一班蠢人从中捣乱,假使你也这样来治理国政,那你一举就会亡国!”这才最终说服他接受治疗,果然不久之后,秦武王就痊愈了。后来,自感技不如人的李醯,竟然恼羞成怒,派刺客将扁鹊残忍杀害。

扁鹊在疾病诊疗上,提出了有名的“六不治”原则,至今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

2、望闻问切皆精通 四见桓侯发人醒

经过不懈努力,扁鹊将中医的望、闻、问、切4种基本诊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完善。在具体的临床诊疗当中,他能够灵活自如地应运各种诊法,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个被后人称道的奇迹。

其中有两例最为典型。晋国卿相赵简子由于“专国事”,导致昏迷数天不省人事,大家很是担心,就向恰好路过此地的扁鹊求救。经过一番把脉之后,扁鹊平静地告诉大家,病人脉象正常,不出三日,定会自然康复。

果然两天之后,赵简子就醒了过来。可见,扁鹊切脉诊病的技术的确相当高明。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曾所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至于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就直言不讳说其有病在身。之后,每遇一次,都强调其病情正在由表入里,逐步加重。

可固执己见的桓侯就是不信,直到最后感觉身体真的不适时,才恍然大悟,但却病入膏肓,为时已晚。这个故事之所以发人深省,就在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疾病贵在早诊早治。

3、起死回生也低调 技高一筹亦谦虚

扁鹊虽然医术高超、声名远播,但无论到了哪里,他都能做到低调谦虚,从不因为自己有一技之长就高人一等,摆架子。

有一回,扁鹊来到虢国,见到一群人聚在一起哀号痛哭、跪地祈祷,一问才知是这里的太子死了。弄清原委之后,扁鹊怀疑病人并不见得是真死,很有可能只是突然之间昏迷不醒,“尸厥”发作所致。于是赶紧前去察看诊断,果真如其所料,经过一番针刺药熨之后,太子竟然奇迹般苏醒过来。

从此,他能“起死回生”的传言便不胫而走,四处传播。扁鹊听了,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向大家解释澄清说,患者并没真正死,他只是让患者及时苏醒,恢复健康而已,哪有大家传说的那么神乎其神。

另外,说到疾病治疗和身体保养,扁鹊也是客观谦虚。认为现实中的疾病太多太多,而对医生来说,不论到什么时候,都总是苦于诊疗的方法少之又少。因此,扁鹊大力提倡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做法,主张把疾病消灭和控制在最初的萌芽阶段。

4、悬壶济世医精湛 游医四方通全科

在毕生游医四方、悬壶济世的生涯中,扁鹊非常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总结。在临床实践当中,扁鹊医术精湛、技法高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治学方面,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不乏独特的主张和见解。在医术的追求探索上,他不满足于只掌握简单的一技一法,而是力争广泛涉猎。到越国都城邯郸,扁鹊看到当地有很多妇女患者苦不堪言,就潜心研究妇科方面的疾病,当起了“带下医”,从而让她们尽可能地摆脱病痛折磨。

东周都城洛阳,见当地许多老人有视听方面疾病,随即又开始致力于五官方面疾病的研究,当起了“耳目痹医”,为众多老人带去了光明和声音;到了秦国首都咸阳,看到当地小孩的患病率极高,又下定决心探寻病因,当起了“小儿医”,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久而久之,扁鹊不仅只是精于内科,在儿科、妇科、五官科,乃至外科方面,也都有较高的水平。

5、杏林春满德高尚 桃李遍地美名扬

扁鹊一生行医四方,除病消灾。不但医术令人惊叹叫绝,而且在医德上,也同样让人佩服。

作为一代神医,经他之手的病人,自然不计其数,但在扁鹊眼里,患者并没有贵贱之差、贫富之别。不管是君王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他都能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既不轻视小看贫穷弱小之辈,更不屈从迁就当权富贵之流。

在长期治病救人的行医当中,他除了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之外,更注重不断钻研探索。无论在临床诊疗方法上,还是在病因病理的探究方面,都对中医做出了卓越贡献。

同时,对自己耗尽毕生心血,积累下的经验和成果,扁鹊又毅然毫无保留倾囊而出,广授门徒传之于众。学生当中的子阳、子豹、子越等人,后来都成了当时颇有名气的佼佼者。

甚至,就连汉代时出现的《难经》也被传为是扁鹊所作。足以可见其学术影响是多么广泛而深刻。难怪,扁鹊历来被尊为“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他是“总结经验的第一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9

扁鹊,姓秦,名越人,是河北任丘县人,生于公元前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是别人对他的尊称,意思是他经常深入民间给人民百姓治病,到处都有他的足迹,象喜鹊一样给大家带来福音。

扁鹊早年给当时著名的医生长桑君学医,学成后便周游各国给百姓治病,除在河北行医外,还到山西、陕西等地,深受广大黎民的欢迎。他为人热情、医术高明,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脉,是当代有名的医学家。

一次扁鹊到了虢国,听说虢国太子暴亡不足半日,还没有装殓。于是他赶到宫门告诉中庶子,称自己能够让太子复活。中庶子认为他所说是无稽之谈,人死哪有复生的道理。扁鹊长叹说:“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试着诊视太子,应该能够听到他耳鸣,看见他的鼻子肿了,并且大腿及至阴部还有温热之感。”中庶子闻言赶快入宫禀报,虢君大惊,亲自出来迎接扁鹊。

扁鹊说:“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谓的‘尸厥’。人接受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阳主上主表,阴主下主里,阴阳和合,身体健康;现在太子阴阳二气失调,内外不通,上下不通,导致太子气脉纷乱,面色全无,失去知觉,形静如死,其实并没有死。”

扁鹊命弟子协助用针砭进行急救,刺太子三阳五会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过来。扁鹊又将方剂加减,使太子坐了起来。又用汤剂调理阴阳,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愈了。

这件事传出后,人们都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绝技。

扩展资料:

对后世的影响

扁鹊奠定了祖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难怪司马迁称赞他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他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扁鹊的医学经验,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

因此,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说他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称他是“总结经验的第一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扁鹊的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扁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2

一次扁鹊到了虢国,听说虢国太子暴亡不足半日,还没有装殓。于是他赶到宫门告诉中庶子,称自己能够让太子复活。

中庶子认为他所说是无稽之谈,人死哪有复生的道理。扁鹊长叹说:“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试着诊视太子,应该能够听到他耳鸣,看见他的鼻子肿了,并且大腿及至阴部还有温热之感。”中庶子闻言赶快入宫禀报,虢君大惊,亲自出来迎接扁鹊。

扁鹊说:“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谓的‘尸厥’。人接受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阳主上主表,阴主下主里,阴阳和合,身体健康;现在太子阴阳二气失调,内外不通,上下不通,导致太子气脉纷乱,面色全无,失去知觉,形静如死,其实并没有死。”

扁鹊命弟子协助用针砭进行急救,刺太子三阳五会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过来。扁鹊又将方剂加减,使太子坐了起来。又用汤剂调理阴阳,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愈了。

这件事传出后,人们都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绝技。

扩展资料:

扁鹊耗尽毕生精力,专注于治病救人上,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学成后走南闯北,不惜奔走各国,为饱受战乱和疾病的百姓们,带去了生的希望。

并且他善于运用四诊:问闻望切。精通内、外、妇、儿、五官等科。还是脉学的创始者,善用针灸、汤药、按摩治病,特别对针灸有很高的造诣。

扁鹊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开创性,尤其是他的四诊。

所谓“望”,就是观察病人的神态、精神状貌的变化。“神”是指人所呈现的整个一种精神状态;“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征象;“态”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

这就是对病人面目、口、鼻、齿、 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观察,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

扁鹊很重视也很善于望诊,把它列为四诊之首;而“闻”,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 咳嗽、嗳气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等发出的气味;“问”,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大小便、饮食等各 种状况。

太史公《史记》还单独为扁鹊立传,司马迁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在总结前人诊法的基础上,扁鹊又发明创造了“切诊法”。扁鹊发明的“切诊”,就是脉诊和触诊。

脉诊就是切脉,看病要先掌握病人的脉象。触诊,就是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变的部分,来察看病人的体温、 硬软、拒按或喜按等,帮助其诊断。除此外,他还精通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当时,扁鹊的医术高超,名扬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扁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9

1、魏文王曾经向扁鹊求助,他说:“你们家的三兄弟都擅长医术,那么谁的医术最为高明呢?”扁鹊回答说:“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的医术稍微差一点,而我的医术最差。”

魏文王感到困惑:“请你再说明白一点。”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人发病以前,这时候病人都不知道自己有病,大哥下药就把病情扼杀在萌芽中,即使他的医术不被世人所理解。

但在我们家,都认为他的医术很高明;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情刚刚显现的时候,这个时候病人的病情还不是很严重,病人也没有什么痛苦,二哥一剂药下去就可以药到病除。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而我治病,是在病情已经很严重的时候,病人已经受到了很多的心痛的折磨。,所以他们看到我用针放血,或用毒药以毒攻毒,或者动大手术。

让病情很快痊愈。所以病人都认为我的医术非常高明,只有我闻名天下。”魏文王恍然大悟。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2、一次扁鹊到了虢国,听说虢国太子暴亡不足半日,还没有装殓。于是他赶到宫门告诉中庶子,称自己能够让太子复活。

中庶子认为他所说是无稽之谈,人死哪有复生的道理。扁鹊长叹说:“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试着诊视太子,应该能够听到他耳鸣,看见他的鼻子肿了,并且大腿及至阴部还有温热之感。”

中庶子闻言赶快入宫禀报,虢君大惊,亲自出来迎接扁鹊。扁鹊说:“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谓的‘尸厥’。人接受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阳主上主表,阴主下主里,阴阳和合,身体健康。

现在太子阴阳二气失调,内外不通,上下不通,导致太子气脉纷乱,面色全无,失去知觉,形静如死,其实并没有死。”

扁鹊命弟子协助用针砭进行急救,刺太子三阳五会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过来。扁鹊又将方剂加减,使太子坐了起来。又用汤剂调理阴阳,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愈了。

3、扁鹊见秦武王,秦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扁鹊,扁鹊建议他及早医治。而秦武王的大臣却感到了困惑:“大王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未必能够治好,弄不好还会造成失明或者耳聋。”

秦武王把这句话告诉扁鹊,扁鹊听到后非常生气:“大王你同治病的人一起讨论病情,又把病情告诉不懂的病情的人,却听信不懂病情的人的话。

干预治疗,就凭这个就可以知道秦国是有多么混乱。让不懂的人指手画脚,却不听信懂的人的话。秦国随时都有灭亡的可能。”

4、扁鹊来到蔡国,蔡桓公知道扁鹊的名气很大。于是打算宴请扁鹊,扁鹊见到蔡桓公说:“大王你有病,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不治疗的话会加重。”蔡桓公不仅不相信,还很不高兴。

十天之后,扁鹊再次去见了蔡桓公。见到蔡桓公时说:“大王你的病已经到了血脉,再不治疗的话会加深。”蔡桓公更加不信,而且还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左右,扁鹊见到蔡桓公说:“病情已经到了,肠胃再不治的话会更加严重。”蔡桓公非常生气,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又过了十天。扁鹊这次见到蔡桓公,就躲开了。

蔡桓公很困惑,派人去问扁鹊。扁鹊说:“刚刚发病的时候病情在肌肤之间,还很好治疗;在血脉之中的话,还可以用针刺来治疗;到肠胃中的时候,喝酒就可以治疗。

可是现在病到了骨髓中,我就无能为力了。”五天之后,蔡桓公的病情就加重了,派人去找扁鹊,可是他已经离开了。后来蔡恒公就这样病死了。

5、扁鹊少年时期在故里做过舍长,即旅店的主人。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长住的旅客长桑君,他俩过往甚密,感情融洽。长期交往以后。

长桑君终于对扁鹊说:“我掌握着一些秘方验方,现在我已年老,想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其医术,终于成一代名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0-28
扁鹊扁鹊(公元前407—前310),春秋战国时代名医,医术精湛,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轩辕时代的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史记》中记载他是渤海郡的一名大夫,而卢医则是指他的出生地在卢国。由此可见,“扁鹊”是古代医术高超者的一个通用名词。秦越人也被称为“扁鹊”,按照古人的传说,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将安康和快乐带到哪里,好比是带来喜讯的喜鹊,所以,古人把那些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称作“扁鹊”。而这个出生在卢国、名叫秦越人的医生医术高明、学识渊博,走南闯北、治病救人,顺理成章地被人们尊敬地称作“扁鹊”。
  扁鹊是中医学的开山鼻祖。世人敬他为神医。从司马迁的不朽之作《史记》及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可以看到扁鹊既真实又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扁鹊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扁鹊所处的年代,正是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社会发生着激烈变革、动荡的年代,也是人才流动,人才辈出的时代,各国的竞争机制,形成了一个尊重人材,招纳贤士的社会风尚。为增强实力,各国都在拢络有用之材。秦国地处西陲,被中原诸侯以夷翟遇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秦国的几位先公先王,非常重视从东方各国招徕人才。为广招贤能,秦国采取了兼收并取之法,为各类人才创造了一个各显其能的用武之地。秦国除重视治理国家的人才外,对医生也很尊重。《庄子.列御寇》载:“秦王有病,招医,破费溃痤者得车一乘,所治愈下,而所得愈多。”给予医生以极好的待遇,各国名医纷纷到秦。扁鹊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秦人的。
  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 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 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中医理论的奠基人。
  因为扁鹊一生游历四方,所以去过的很多地方.以至于关于扁鹊的籍贯有一些争议。有古书记载的是渤海莫人(今河北任丘)扁鹊见蔡桓公写到渤海莫人。唐朝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引《黄帝八十一难》说:“(秦越人)家于卢国,因命之曰卢医也。”卢国,在今山东长清。“渤海郡”在今山东省中南部和西北部。“郑”,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一生创有:《难经》,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扁鹊(活动期公元前4世纪初)中国战国时期的医学家。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总结前人经验,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妨忌杀害。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故事传说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他的技术十分全面,无所不通。在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带下医(妇科医生)。在洛阳,因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不论在哪里,都是声名大振。
  根据典记,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1]:“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秦武王有病,召请名闻天下的扁鹊来治。一天,太医令李醯和一班文武大臣赶忙出来劝阻,说什么大王的病处于耳朵之前,眼睛之下,扁鹊未必能除。万一出了差错,将使耳不聪,目不明。扁鹊听了气得把治病用的砭石一摔,对秦武王说:“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却又允许一班蠢人从中捣乱;假使你也这样来治理国政,那你一举就会亡国!”秦武王听了只好让扁鹊治病。结果太医令李醯治不好的病,到了扁鹊手里,却化险为夷。在这场技术高低的较量上,扁鹊彻底战胜了李醯。李醯自知“不如扁鹊”,就产生忌妬之心,使人暗下毒手,便杀害了扁鹊。
  一天,晋国的大夫赵简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骇怕,扁鹊看了以后说,他血脉正常,没什么可怕的,不超过三天一定会醒。后来过了两天半,他果然苏醒了。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到那里的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就问是谁病了,宫中术士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继续调补阴阳,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否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能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
  还有一次,扁鹊来到了蔡国,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桓公不相信,还很不高兴。10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会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悦了。又过了10天,扁鹊又见到桓公时说,“病已到肠胃,不治会更重”,桓公十分生气,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10天又过去了,这次,扁鹊一见到桓公,就赶快避开了,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达到治疗效果;在肠胃里时,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可病到了骨髓,就无法治疗了,现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无能为力了。”果然,5天后,桓公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鹊,而他已经走了。不久,桓公就这样死了。
  可见,扁鹊的望诊技术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神医了。在中医的诊断方法里,望诊在四诊当中居于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奥,要达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寻常。这三个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医学故事,“起死回生”、“讳疾忌医”的成语也出于此。相传扁鹊名声过大,因为受到秦国太医李谧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医学的一部经典之作《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所作,但从内容上看应该是《黄帝内经》成书以后问世的作品,成书于汉代。其内容深奥,是中医学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将该书托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鹊在人们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书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与怀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