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中的嘉庆帝把中国强盛时却又为何会衰落呢?

??

满清政府自乾隆以后开始衰落, 无论在政治架构, 满洲人的质素, 以至对国家统治的效能,经济,对外关系方面, 都出现问题. 然而清朝的衰落与前代各朝均有相异之处, 现分述之.
首先, 君主腐化. 清初以来, 君主质素日逊, 例如雍正帝不如康熙帝的博厚宽仁: 乾隆帝虽有才干, 但喜欢夸示富强, 并不如雍正帝的励精图治, 他又习染了奢华享乐的风气, 形成朝野争相奢侈. 至於后继的嘉庆帝和道光帝, 虽有节俭, 才能却逊於乾隆帝; 而且及后光绪帝却进行政革, 但无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政治实权, 从此可知政治在乾隆后期逐渐败坏.不过, 君主腐化的情况, 不只在清朝, 普遍上每个朝代都有这个情况出现. 例如在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民间, 深切了解民生困苦, 实行独裁政策, 废宰相, 集大权於一身, 可见其才能. 但是其后即位的惠帝实行削藩, 被燕王即日后的成祖以「清君侧」之名出兵攻陷京师, 地位不保, 而成祖统治其间又宠信宦官, 设立厂卫制度使宦官掌权, 得以干政. 之后君主质素下降, 使外患入侵, 土地兼并, 宦官擅权等加剧.(只限明朝, 其他史料多而不尽有用 )
其次, 官员贪污. 清朝最著名的贪官就是和珅, 他富可敌国, 其后被抄家时所找出的财物, 据史家记载, 足以是当时百多年的全国总收入!同样, 历朝也有官员贪污.如明朝, 贪污最严重的是宦官, 如英宗时王振,宪宗时汪直, 武宗时刘瑾,熹宗时魏忠贤等, 贪污严重, 使国库收入大减, 国家衰落.但是相比之下, 清朝官员贪污情况不及历朝严重, 清朝国库空虚主要是战争赔款, 白银外流, 而不是贪污, 因此相比之下, 清朝官员贪污情况较轻.(是否明之贪污由俺宦所致 )
接著, 贬斥贤能.乾隆后期, 为加强君权,任意贬抑大臣,如顾命大臣鄂尔泰,张廷玉, 虽在乾隆初年得优待, 然而, 鄂尔泰死后, 他的侄儿鄂昌涉嫌结党,鄂尔泰因而被撤出「贤良祠」.至於任取内阁大学士达二十四年的张廷玉, 最后也被乾隆削去「伯爵」, 以大学士休致.而历朝贬斥贤能的君主有秦,隋,宋,元,明等朝, 其中以宋朝为最. 北宋初年, 宋太祖为提升其权力, 实行集权政策, 分割相权, 例如设参知政事, 分正相权力; 又以枢密院握兵权,三司掌财权, 分削中书省职权; 更设「台谏」监察百官. 中央权细分, 官员一律向君主负责, 使员政风因循, 而地方官员职名不副实, 行政混乱.因此贤官不能舒己见, 以用於世, 埋没了不少人才, 冗员日多, 使北宋积弱, 当外敌入侵便很容易灭亡. 此点清宋两朝致相同, 但清虽有外国列强入侵, 但亦有三百多年国祚.
再者, 土地不足. 康熙以后, 长期承平, 天灾较少, 加上蕃薯, 玉蜀黍和花生等新农作物引入, 粮食充足.在顺治至道光二百年间, 人口激增十倍, 造成道光时期, 人,地比例失衡, 大部份土地又被豪强兼并, 人民「每岁收入难敷一年口食」,耕地不足, 人民生活困苦, 国家收入大减, 趋向衰落.而历朝中, 唐元等均有此情况, 如元朝, 蒙古人入关后, 到处圈占耕地为牧场, 并没收民田为官田.此外, 江南地区又实施「助役田」, 规定民户有田一顷以上, 抽田入官助役, 因此当地官吏不发薪俸, 只予「职田」.至於军队, 贵族, 官吏以至僧道, 也常强占民田, 史称: 「江南蒙众占农地, 驱使佃民, 无爵邑而有封君之责, 无印节而有官府之权, 恣乡从妄为, 靡所不至,」使汉族饱受压榨. 虽然元清均有耕地不足的情况, 但清朝是因人口过多, 而元则因官吏强占民田, 因此元朝强烈反对政府, 促成民变, 而清则衰落而已,不致亡国!
其次, 国库空虚. 乾隆帝承康,雍两朝余荫, 大肆发挥, 在位六十年间, 为了建功立业创下「十全武功」, 耗费巨大, 例如对金川用兵五年, 军费便达七千多万 . 而乾隆帝性格奢侈, 任内四度东巡, 五度西巡, 六度南巡, 又增建长春,万春诸园和避暑山庄等七十多处离宫, 竭尽人民财富, 加重国家负担, 经过乾隆时期极度消耗, 嘉庆和道光年间, 国库已极为匮乏. 乾隆帝更倡导奢侈风气, 消磨满族的勇武奋发精神, 对政治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清帝国随渐走下坡. 加上, 及后的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甲午战争等大量巨额赔款和慈禧用海军军费兴建豪华的颐和园, 更加剧清朝衰落.然而历朝中, 秦,隋,宋,元,明等均有国库空虚的情况.如隋朝, 隋文帝晚年和隋炀帝生活奢华, 任意挥霍. 炀帝多次巡幸, 在位十三年间, 留京不足一年, 被称为「靡有定居」的皇帝. 而且文帝和炀帝均有大兴土木, 其建设包括开凿广通渠,邗沟,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 辟驰道, 御道; 修长城; 营大兴, 洛阳两都; 置官仓和义仓; 以及建离宫供炀帝游玩等等, 这些均使国库空虚.隋,清均有此情况, 但前者是把国库用在建设上, 后者则用在战争和军事上.不过两者都使国库空虚, 民生困苦, 加速民变, 但隋国祚只有数十年, 而清国祚则有三百年之多, 可见清的统治根基较深厚!
还有, 军队败坏. 满清入关时, 以一百万人统治为数一亿的汉人, 为加强统治, 沿袭满族传统, 将八旗子弟全部编入军队. 随著统治的巩固, 八旗兵疏於训练, 生活腐化, 成为一个既无生产力,又无战斗力的寄生集圈, 朝廷已无法倚赖八旗兵.及后洋务运动加强了军队质素, 有南北洋舰队, 但从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之役,甲午战争的失败, 以及太平天国的叛 乱要借列强的常胜军平乱,足以证明清朝军队的质素下降.历朝中如隋,唐,宋,元,明等朝的军质素也有下降情况.如唐朝, 唐太宗实行府兵制, 武功显赫, 出兵降服东 突 厥, 薛 廷 陀,回 纥, 吐 蕃等, 使各族纷纷向唐称臣入贡, 太宗更被尊称「天可汗」, 在西域设有都护府, 以管辖边地及�縻外族. 及后府兵制被破坏, 玄宗实行�骑制, 在贞观及开元之治的盛世下, 军队质素不断下降, 使胡人有机可乘.安史之乱中, 唐军兵败如山倒, 更要借回纥兵平乱, 可见军队质素差落. 唐清两朝的对比, 除了军队质素下降, 不能抵挡外族入侵, 渐渐衰落, 两朝亦不是被外族夺国, 而是因民变和兵变而亡, 前者被平定黄巢之乱的朱温所亡, 后者被军阀袁世凯迫清漙仪退位, 结束君主统治.
此外, 改革失败.满清政府曾实行三次改革, 分别是自强运动,戊戌维新和晚清改革, 但三次均终告失败.虽然三次的改革均告失败, 但它们各具意义.首先洋务运动中,中国官员企图仿效西方富国强兵之道, 派留学生出洋留学, 邀请外国教官训练海陆军, 设立大学,中学,翻译外国书籍等, 对近代中国军事, 学术文化发展均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甲午战争战败使中国官员明白必须全面性改革才可以富强, 也增加士人对朝廷的关心, 促使戊戌维新的出现, 但是戊戌维新的推动者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等均无政治实权, 以及慈禧为首的保守势力强大等因素, 使清朝第二次改革也失败, 但使革命份子明白非革命不可救国. 最后慈禧感到清朝统治地位威胁及革命运动激烈时, 推动晚清改革, 宣布立宪, 但她根本无意放权, 宪法名不副实, 使士人对清朝完全失去信心,转投革命, 促使清朝加速衰落, 甚至趋向亡国. 历朝曾进行改革有秦的商鞅变法和北宋的庆历和熙宁变法等, 以北宋变法为例, 两次改革与清三次改革一样是失败.同样宋两次改革失败也是推行者欠缺政治实权, 反对势力过大等因素招致失败.然而宋清两朝的改革意义有所不同的, 前者使朝廷澄吏治, 减轻人民税役负担等, 有利巩固北宋的统治, 但是后者则使士人转投革命运动, 加速清朝的灭亡.(上半部太累赘!)
再者, 民族差异.清朝是以少数民族 ( 满人统治多数民族 ( 汉人的朝代.为镇压汉人并树立声威, 清朝实行高压政策, 如清初「杨州十日」,「嘉定三屠」,又实行文字狱. 满人地位又比汉人高, 朝廷高官以满洲人为主等等, 这些歧视汉人的政策均使汉人不满, 日渐使民心思变.历史中, 大致是秦( ),元等朝与此点相似, 元朝蒙古人同样以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 也为巩固政权, 实行高压政策, 把人民分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种, 其政治,社会,司法地位均有很大差异, 汉人和南人远逊於蒙古人和色目人, 使人民不满.加上元朝官吏横徵暴歛, 强占民地, 欺压百姓等,都使元朝仅数十年而亡. 但是清朝除实行高压政策外,也有实行怀柔政策, 加上清以「满汉一家」为口号,得到大部份汉人的支持, 因此元,清朝在统治民族差异上是有程度之分,两朝衰亡因而有异.
左宗棠与李鸿章之争
此外,官吏不团结.清朝官吏除有满汉之分外,还有改革派和保守派之别,如戊戌维新中,改革派分子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人士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高官互相对立,更有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互相猜忌.可知清政府官员不团结,长期积弱,加速清朝衰落.历朝中,唐,宋,明等朝也有此情况,如南宋,官吏对主和和主战派有不同看法,而主和派势力较大,使武将多次北伐受制肘,南宋与金签订和议,如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嘉定和议等,由於官员政见分歧,使南宋未能统一,最终被金消灭.因此宋清两朝均有官吏不团结,使国家积弱,最终逃不过灭亡危机.
另外,母后乱政.清朝晚期,慈禧太后掌握实权,控制君主,名义上临朝听政,实际上独揽大权,她保守顽固,反对改革,又以海军军费建颐和园以供其享乐.她把持朝政数十年间使清朝越来越衰落.历朝中,汉,唐,宋朝亦有母后乱政,有如汉朝,由於东汉时期,君主年幼即位,先后有窦太后,邓太后,阎太后,梁太后,何太后等等,使朝廷日渐败坏和衰落.
其次,民变频生.清朝的民变活动,自清初至晚清均有,如苗民叛乱,白莲教起事,天地会,清水教和天理教起事,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等等,使清朝一直受到内乱影响,其中太平天国事件更动摇了国本,可知清朝衰落.历朝中,基本上也有民变出现,如唐朝晚期有裘甫起事,庞勋起事,王仙芝起事,黄巢起事,秦宗权起事,唐代的民变不但使国家衰落,唐更是亡於黄巢之乱,可知民变对国家盛衰的影响.
接著,外患.清朝的外患十分岩重,自鸦片战争后,列强如英,法,德,俄,意,日,美等纷纷来华,多场对外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主权,如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待遇;丧失土地,如香港,澎湖列岛,台湾等;巨额赔款和贸易不平衡,使白银外流,国库空虚,手工业没落;而且中国向以「天朝大国」自居,从多场对外战争失败,使清朝声威下降,失去藩属国,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政治日败,经济崩溃等.而历朝中,秦,汉,晋,唐,宋,元,明也有外患,例如宋朝有金,辽,夏等外患,而宋最终亡於蒙古.可见宋朝外患威胁严重,长期积弱.然而,宋因外患而亡,但清的外患没有把清朝消灭,原因是列国主要为与中国进行贸易,没有征服的野心,而且西方列强文化,科技,军事,宗教理念均比中国强,列强的入侵,不但是政治和经济入侵,而且是文化和思想入侵.反比历朝的外患入主中原后,因文化水平较低而被汉化,因此清朝与历朝的外患是有所不同的.
最后,清朝的衰落与历朝衰落也有相异之处,例如清朝没有宦官干政,外戚弄权,易储失当等情况出现.总括而言,清朝衰落与历朝衰落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从很大程度上来看,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历朝中一些衰亡因素是清朝没有的,从此可见两者之异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4
大清帝国在嘉庆皇帝的父亲 乾隆皇帝后期就已经出现了各种问题,经过康乾盛世,乾隆帝好大喜功,加重了由盛到衰的步伐,到了嘉庆初年,白莲教等起义又给嘉庆年间带来了影响,所以清嘉庆年间的衰弱早在乾隆时期就埋下了伏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