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都这么难了 为什么还要坚持?

如题所述

这次要说的是:苦日子还在等着金融行业。所以那些准备从事金融行业,或者正在从事于金融行业的人,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但是剩者为王,要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听起来好像是废话,什么样的观念才是正确的呢,我们现在的信念是这样:

咬定合规,立根投研!

未来合规、锻造投研能力是必须具备的,但我们坚信老子的这句话,也是我们的投资信条: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金融行业要过苦日子,这就是洼地,但洼地里面孕育着充盈,金融行业是第三产业,里面和地产一样属于周期性行业,靠局势吃饭的特征十分明显,有山峰就有山谷,有了山谷也就会有山峰了,因此即将进入洼处,正是在积蓄力量再次充盈!敝的意思是旧,旧的不除去,新的就无法生长,当然,旧的里面也蕴藏着新。

这里也有几个关键词值得大家注意,首先就是金融膨胀,专业人士明确指出了:中国金融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在主要大国中位居榜首。2015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5%的历史峰值,高于美国(7.2%)和英国(7.3%),约为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2倍。

金融膨胀的话极易产生金融泡沫,实际上我们已经存在泡沫,否则就不会连续的去杠杆,2008年以后,美国去金融杠杆,几个金融机构倒闭,欧洲更是银行关门,但我们国家的金融机构不仅仅没有倒闭,而且活得更好,公募基金长足发展,私募基金开始兴起,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余额宝势头强劲,P2P发展迅速,金融增加值不上涨都难!外加委外资金、同业理财、非标产品、保本理财,还有保险的各种万能险、投连险,金融创新下真伪难辨,市场低迷,从业低迷,不过泡沫终究是泡沫,出来混还是要还的。

那么金融膨胀对实体经济有哪些影响呢?第二和第三个关键词就是:错配和挤出。

错配就是说:在金融膨胀中,具有高效率的行业反而难以获得融资。金融更看重抵押品而非项目本身。因此,拥有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的传统企业或有政府担保的大企业,更容易获得金融市场的垂青。相反,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更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和研发投入,而较少投资于固定资产,因此无法提供足够的抵押品,较难从金融市场上获得融资。

融资难融资贵,是因为金融业天然的信用脆弱性,那么谁的信用最好呢?大家都知道赚钱的行业信用最好,所以实体经济最赚钱的是哪个?当然就是房地产!所以这10年最赚钱的还是买房子!推高房价,恶性循环,泡沫刺破就真的危险了!当然这不是我们国家独有出现的,只要是市场经济,都是普遍的,美国次贷危机还不是一样,但美国很快进行结构调整,制造业复苏!

挤出的意思:中国经济要从要素驱动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人力资本配置到高效率部门极其重要。金融业是现代经济中人力资本最为密集的行业之一。但在中国金融膨胀的过程中,金融业吸收了过多的人力资本,分流了本应从事科技研发的人才,提高了高技能劳动力的整体成本,对实体部门的人力资本产生了挤出效应。

金融行业工资高不高?高!每年大家看上市公司金融业的薪酬,牛市的时候吓死个人,熊市也是瘦死骆驼比马大,所以大家会发现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良莠不齐,什么这个工程学硕士,那个半路出家的牛散,建公司发产品,有意思吗?没有意思!我不是说不应该其他专业来做金融,而是金融行业看似门槛高,其实门槛放低了,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人,是做不好基金经理的。没人天生就是金融奇才,都需要后期经过长期培训的!

既然错配和挤出这样严重,就必须要纠正,这里有几条建议,总结起来第一买者自付,就是为了打破刚性对付,这会导致市场对项目的甄别更加谨慎;第二风险缓冲,就是要提高风险承受度,这会抬高金融机构的成本;第三改革薪酬激励,最直接就是降薪,回报预期降低;第四是完善金融业增加值的统计,剔除可能存在风险,金融创新会受到一定抑制。

所以建议都是要金融业过苦日子,我不是抱怨苦日子,苦日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而已,之前甜蜜了,现在苦,有苦有甜,才是人生,也是挑战,更是机遇。P2P不好做,因为投资者要自担风险,他们要想一想会不会有更大损失,金融产品不好卖,没兜底的,大家都得净值化,未来一定是一个产品为王的时代,好的产品就会产销,以成交论英雄,一去不复返!您若是金融从业人员,那么请您降低您的预期收益,不要那么多花花肠子想要打擦边球,有一份正儿八经金融单位工作的就好好做,这样熬过了苦日子,迎接大家的肯定是彩虹!

想要进金融行业的师弟们,也要经得住这次的去杠杆,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男怕入错行,你打定主意要进来,就要锻造投研能力,真的不要只会“坑蒙拐骗”,此路不长,风浪大,但我们有信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