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后孙权有大好青春,为何不趁机统一中国?

如题所述

从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开始算起,一直到孙权病死为止。他在二十九的时间里面,先后熬死了曹丕、诸葛亮、蒋琬、司马懿等与他同辈的当世之英杰,也熬死了曹叡和公孙渊这些比他晚一辈的人。说他是三国时期第一能熬,实质名归。

但是在这二十九年中。孙权却几乎没有什么作为,这与他早期的锐意进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很难理解。那么,曹操、刘备死后孙权还有大好青春,为何不灭蜀伐魏,一统中国呢?

根据历史记载,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中国战乱、大规模的瘟疫,造成了中国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建安七子中大半的人都死于战乱和瘟疫。到了三国时期,中国人口由东汉灵帝5000万人口下降到了不足1000万人口,其中魏国人口就占了700多万,所以三国时期经常干一件事,不论是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有——不论攻城还是退却,都会把老百姓(人口)带走。曹操刘备孙权争夺荆州的时候,荆州人口最多的宛城(今天南阳)被曹操占领,曹操退出汉中的时候,把汉中的居民全部撤到中原地区;诸葛亮攻打下天水三郡后,马谡失街亭,诸葛亮退回汉中的时候也是带上了老百姓;孙权曾经占领台湾(台湾从孙权时期就已经属于中国了),搬迁了4万居民到吴国。

刘备死的时候蜀汉人口后期不足100万,曹操死的时候魏国人口有700万左右,吴国人口200万左右。人口决定了战争的能力——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你不可能生产一批大刀,指望大刀自己上战场砍人。

其次,蜀汉居于长江上游,吴国在长江下游;而且入川有关隘,十分难以攻打。蜀汉只要守住几个关键关隘,以逸待劳,足以耗死吴国。关键中的关键,刘备用对了人——诸葛亮,这个人不但是治国一把好手,也是个军事家(不然怎么敢去凭借弱国一直干魏国,搞得魏国头疼不已)。

魏国不用说了,人口众多,实力彪悍,吴国面对他只能自保,不能占领;更何况几个关键城池都在魏国手里,唯一能抵挡的就是长江天险。

所以,即使是刘备死了、曹操挂了,吴国依然没有实力去占领蜀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2

刘备死后,孙权过得很好,他没有抓住机会统一中国的原因是他的力量限制了他,东吴的力量和曹魏太不一样了,差别一点也不小,所以他赢不了,所以他只能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选择忍受。

孙权是军事圣人孙武的后代但他不同于江东世家的顾、朱、张、鲁。他没有社会地位,被王子们瞧不起。孙健虽然是英雄,被称为江东猛虎,但他在决策上是英勇的。然而,他从来没有能够通过绘画来统治,所以他加入了袁殊,并在与黄祖的战斗中牺牲了。孙策21岁那年,他有机会和父亲的1000多人的老部门和成百上千的游客一家一起过江东。他在周瑜带领的家庭音乐的支持下,开始在路上横穿江东。他仅用两年时间就横扫了江东六个县,开始创业。

那时候,周瑜顶多是一个普通的权贵家庭,没有那么强大江东的顾、朱、张、鲁等世家的兵力相当可观。孙策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如果这些贵族家族单独进攻,他们可能不是孙策的对手。但是,如果孙策违背自己的意愿,使这些家庭团结起来,孙策就无法在江东站稳脚跟。因此,孙策被刺客重伤,未能治愈。临死前,他从孙家中解脱了出来。他对张昭说:“江东如果能留下来,他会尽力的。如果他不能留下来,他会慢慢地把怀斯的孩子带到西部去。”

当时,孙权以自己的威信,能够处理东吴三派的关系。在曹魏的压力下,东吴政权几乎喘不过气来。即便如此,东吴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仍然是不可调和的。因此,不允许孙权在条款和空间上有所作为。

所以最后很容易说东吴政权不同意孙权的做法,英雄和传奇不是可以改变历史的人,因为一般来说,要么想改变,要么能改变。这不仅是说孙权一个人,更是对刘备和曹操的,而且,孙权也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建立了世界三个地区之后,他在扩张领土方面有很大的克制,=更多是因为他想统一中国,他没有那种能力,他完全被权力所限制。

第2个回答  2019-09-26
因为孙权知道大势已去,就算自己再努力也不行了,并且蜀魏虽然领导者去世了,但是他们的主要将领还都活着,并且这个两个国家无论哪个都不会被孙权轻易打败的
第3个回答  2019-09-26
根据历史记载,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中国战乱、大规模的瘟疫,造成了中国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建安七子中大半的人都死于战乱和瘟疫,所以兵力不够
第4个回答  2019-09-26
孙权不统一中国,是因为他不在乎那些名利,只是实打实的做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