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比其它哺乳动物更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

如题所述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人类更易患心血管疾病。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杂志上报告,人类祖先的一个基因失活可能是导致人类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



  此前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在其他哺乳动物中极其罕见。例如圈养的黑猩猩也具有与人类相似的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以及运动不足,但黑猩猩很少患心血管疾病,即便有心脏病发作,也是由心肌瘢痕等器质性病变导致。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人员用高脂饮食喂养两组小鼠,并观察它们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一组小鼠体内具有与人类相同的CMAH突变基因,这种突变基因会令体内缺乏一种名为N-羟乙酰神经氨酸的糖类分子。而对照组小鼠则保留了正常的CMAH基因。

  结果发现,经过高脂饮食喂养后,具有CMAH突变基因的小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增加了近两倍。这也有助于解释,即便是素食主义者,也由于人类的这一基因缺陷,面临比其他哺乳动物明显要高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

  对于吃肉的人类群体来说,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素食主义者还要高一些。研究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肉中含有N-羟乙酰神经氨酸,人类食肉后会把其中的N-羟乙酰神经氨酸当成外来分子,从而引发针对性的免疫反应,不断产生抗体进而导致炎症,而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相比之下,其他哺乳动物由于体内天然有这种分子存在,即便食肉也不会触发上述免疫反应。

  他们认为,CMAH基因的这一突变可能发生在200万到300万年前的人类祖先身上。基因突变后,人类避免了感染与N-羟乙酰神经氨酸有关的病原体,进而预防了疟疾等疾病,增强了长距离奔跑的能力,但却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2

心血管病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1、煎炸食品

美国艾奥瓦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发现,煎炸食品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研究对象包括十余万名50岁~79岁的女性。研究小组在18年里一直追踪受试者的饮食和健康状况。那些经常食用煎炸食品的人,早亡风险提高了8%。即使每天只吃一份炸鸡,也会使早亡风险增加13%;食用炸鱼和炸海鲜会让早亡风险增加7%。



2、含糖饮料

最近一项新研究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的某杂志上,揭示了含糖饮料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人们饮用更多含糖饮料时,他们的死亡风险相应增加。研究人员建议用水来代替含糖饮料,不仅没有风险,而且还有益健康。因为水有助于调节体温,还对关节有好处,并有助于清除体内的废物。

3、高血压

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长期过高的血压会导致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这样一来发生冠心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除此之外,高血压还会大大增加脑卒中、肾病等疾病的发生几率。

4、缺乏运动

现代人很多都存在这个现象,长期久坐不动,下班之后能躺着绝对不坐着,导致每天的运动量非常少。缺乏运动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因为身体缺乏运动,体内摄入的热量无法及时被消耗,就会因此而变成脂肪储存下来,这样一来体重就会越来越重,而肥胖是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

5、吸烟

在生活中吸烟的人群非常多,长期吸烟是引起高血脂发生的重要诱因。吸烟会导致身体摄入尼古丁、一氧化碳以及烟 碱。一氧化碳在进入我们体内之后会和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它会和氧气产生竞争。而碳氧血红蛋白的增加会导致身体缺氧、动脉壁缺氧以及水肿等症状,很可能会引起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淀,给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大大创造了机会。

第2个回答  2019-08-11
 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人类更易患心血管疾病。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杂志上报告,人类祖先的一个基因失活可能是导致人类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
  此前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在其他哺乳动物中极其罕见。例如圈养的黑猩猩也具有与人类相似的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以及运动不足,但黑猩猩很少患心血管疾病,即便有心脏病发作,也是由心肌瘢痕等器质性病变导致。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人员用高脂饮食喂养两组小鼠,并观察它们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一组小鼠体内具有与人类相同的CMAH突变基因,这种突变基因会令体内缺乏一种名为N-羟乙酰神经氨酸的糖类分子。而对照组小鼠则保留了正常的CMAH基因。
  结果发现,经过高脂饮食喂养后,具有CMAH突变基因的小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增加了近两倍。这也有助于解释,即便是素食主义者,也由于人类的这一基因缺陷,面临比其他哺乳动物明显要高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
  对于吃肉的人类群体来说,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素食主义者还要高一些。研究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肉中含有N-羟乙酰神经氨酸,人类食肉后会把其中的N-羟乙酰神经氨酸当成外来分子,从而引发针对性的免疫反应,不断产生抗体进而导致炎症,而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相比之下,其他哺乳动物由于体内天然有这种分子存在,即便食肉也不会触发上述免疫反应。
  他们认为,CMAH基因的这一突变可能发生在200万到300万年前的人类祖先身上。基因突变后,人类避免了感染与N-羟乙酰神经氨酸有关的病原体,进而预防了疟疾等疾病,增强了长距离奔跑的能力,但却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第3个回答  2019-08-11
一、生活饮食不科学

  ● 在日常饮食中摄入过多的脂肪、热量或垃圾食品,而食物中缺乏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从而致使脂肪等各种残留物质滞留在血管壁上,无法清除,进而导致血黏度升高,肝、肾微血管堵塞而受损。

  ● 如果人体在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B族,会导致脂肪、热量无法转化、吸收、利用和代谢;从而出现氧供应不足,二氧化碳等垃圾不能及时排出,造成凝血块,引起动脉硬化。

  ● 另外,如果膳食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C、生物类黄酮等营养物质,则会导致血管壁变的脆弱,缺少弹性,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 最后,一旦人体缺乏蛋白质中的一些氨基酸,则会影响胆碱的生成。因为胆碱是合成卵磷脂的材料,因而不能生成卵磷脂,卵磷脂有乳化脂肪的作用,所以无法乳化脂肪。

  二、常吸烟及有害物质

  调查表明,吸烟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比不吸烟者的发病率高得多,而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吸烟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容忽视。因为烟中的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4个回答  2019-08-12
因为其他哺乳类动物食物没有人类食物丰富,这是因为人类不仅仅处于食物链顶端,而且人类具有思维能力,能够创新丰富自己的生活方式,食物品种多并且大量的肉类,最终导致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而其他哺乳类动物的食物相对来说具有不确定性,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再加上为了获取食物而高强度的运动,所以一般不会患上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