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是不是用文言文来交流的

如题所述

不是。古代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用当时的社会口语交流。
按用途划分,“语言”可分为日常交际用语和书面用语两大类。
日常交际用语称为“口头语”。口头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经贸交流以及人口流动和迁移、民族融合等诸多因素影响,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的。这种变化是缓慢而渐进的。如果按照时代来截取,可以发现其明显的差异。例如,问题中的所谓“古代人”就涵盖了有史以来的前人,他们生活的历史时代不同,使用的口头语也不尽相同。
书面用语称为“书面语”,是专门用来写文章的,也就是说,书面语的存在形式不是“话”而是“文”。例如文言、白话等,是以“文言文”、“白话文”的文章、著作存在的。书面语来源于口头语,但相对独立于口头语,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它的变化往往是跳跃式的。例如,产生于先秦口头语的书面语——文言,一经形成,除了部分新的实词被充实外,几乎一尘不变。由于文言文逐渐脱离口头语,必然导致“变革”。唐代开始,有人尝试用当时的口头语写文章,到宋元时期,说书艺术繁荣,为了让社会底层人物能懂,白话文这种书面语应运而生。历史上的四大名著,就是这种书面语的代表作品。因为这种白话文是以宋元时期的口头语为基础的,与后来的口头语差异越来越大,白话文在上世纪二十年的前后又发生了再次变革。人们将宋元时期的白话文称为“古代白话文”,而将新的变革后的白话文称为“现代白话文”。新中国建国后,语言文字改革步伐加快,现行的书面语与现代白话文又有不同,人们称现行的书面语文章为“现代文”。
口头语与书面语的根本区别,在于使用形式不同,用途不同。口头语用于人们日常交际,书面语用于文章。尽管书面语产生于口头语并不断地适应口头语的变化,但它们之间永远存在差异。例如,最接近现代口头语的书面语“现代文”,也不是口头交际用语。比如,公众人物在特定场合“讲话”可以使用书面语,但平常说话仍然是口头语。再如,先秦时期的文言文接近当时口头语,但那时的“古人”也不说“文言文”。
总之,文言文、白话文、现代文都是“文”,属于书面语,都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语言。人们看到的古装影视剧,其人物对话很“文”,其实那是创作者精心营造的氛围,并没有人真正知道其人物的对话。即便是古籍中记载的古人“语录”,也是写书作者做了“文饰”的。比如,《明史》中记载的朱元璋说的话,真实的话语绝非如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