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资本紧缩。

如题所述

  (一)顺应形势,支持内需,银政企合作“危”中寻“机”。
  1、贯彻落实“国十条”和地方区域发展政策,扩大有效信贷需求。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贯彻落实好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面对新的重大发展机遇,银行要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分析政府背景项目的财政同步投入资金比例和财政负债容忍度,加大重点项目服务力度,对受经济波动影响小,具有资源优势和垄断特点,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大项目以及无锡市交通、能源、环保、民生安居、新农村建设等基础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并在授信额度、期限配制、
  贷款方式、产品创新、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倾斜,以达到控制风险,增加银行贷款资金的沉淀时间等目的,提升银行的存款和综合效益。
  2、积极实施信贷结构调整,实施差别化的信贷策略。在控制风险前提下,积极拓展、维护好重点优质客户关系,重点支持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经营状况良好、无不良信贷记录、担保措施合法有效的企业主体,积极推进区域特色明显地区、小企业模式试点行的贷款投放。同时,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注重绿色信贷业务的推广,严格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信贷投放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项目以及资本金比例不符合国家要求的客户或项目的信贷贷款,科学决策,防止出现“一退就死”的情况。
  (二)积极拓展,夯实基础,实现经营效益的持续提升
  1、积极拓展存款业务。要持续保持商业银行现有的发展势头,就要依靠负债业务,特别是核心的负债业务。在目前资本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一方面保持个人存款的快速增长,巩固客户基础,另一方面在控制住成本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挖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对公存款尤其是机构存款,降低平均负债成本,扩大总体负债规模,特别要充分发挥银行的综合优势积极竞争优质客户。
  2、努力保持中间业务增长。中间业务在目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下,相对来说风险要小得多,或者说有些风险可以预知和控制,而且占用资本金较少,这对银行来说特别地重要。当前尤其要结合市场环境变化,夯实中间业务发展基础,扩大非利息收入来源,通过提高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来努力提升盈利能力,在保持传统特色优势业务的同时,实现中间业务收入的均衡发展。例如,可以客户为目标开展综合产品营销,大力提升结算账户的活跃程度和客户的综合贡献度,加强重点客户的动态管理,在确保规范的基础上,根据舆论和监管环境的宽松度,有计划、有步骤地相机推出或提高公司类服务收费项目,拓展服务收费渠道。又如,可以加大固定收益或低风险、低收益产品的销售,积极开发新的利润来源的业务,在信贷需求降低、股市直接融资减少的情况下,利用手中积累的大量客户资源,选择提供投资银行、股权投资基金的对接业务,并购业务。经济衰退过程中是开展这些业务的好机会,有利于银行扩展新的利润来源。
  3、持续改善客户结构。小企业业务是无锡市政府明确的战略性发展业务,是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和重要的开拓市场。加快小企业业务的发展是调整经营结构、深化专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也是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资本回报的内在要求。银行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区域特色明显地区、小企业模式试点行的贷款投放,加强新产品的应用推广,推广风险防范能力更强的供应链融资产品,进一步提高小企业贡献度。
  4、推广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覆盖率。进一步统一和强化创新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产品创新体系和产品信息管理工作平台,不断完善产品创新流程,形成前中后台良性互动、市场反应敏锐的产品创新机制,抢占发展制高点。通过细化产品分类,深化产品研究,对现有产品再造和组合创新,加大产品优化与整合力度,提高已有产品灵活性和便利程度,适应市场与客户的变化,以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务吸引客户,以增加客户的综合回报来赢得市场,培育我行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客户行业特点,推广风险防范能力更强的供应链融资产品,用以替代一般性流动资金贷款;推广银团贷款,促进同业合作,避免恶性竞争;积极跟进新型融资产品的研发进程,及时推广使用,提高客户产品覆盖率。
  (三)加强联动,防范风险,保持资产质量可持续发展
  1、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实现资产质量可持续发展。风险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掌控风险和促进业务发展。如何以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保证银行业务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是银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事项。在目前宏观经济态势尚不完全明确之时,风险管理既要守住底线,以独立审慎的视角对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客观识别、度量和控制,又要保持风险管理的适度开放性,面向不断变化的市场、客户和同业,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满足服务经营领域的广泛性、业务产品的多样性、客户需求的复杂性之需要。
  2、提升贷款定价技术和能力,匹配信贷业务的收益和风险。风险业务的收益和风险匹配是银行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原则,市场、银行和监管机构是形成均衡定价的三个主要力量,其中相对可控的银行内部定价机制直接影响贷款收益能否覆盖风险。在当前市场大形势下,银行在提高议价能力方面已具有主动的优势。因此,在贷款申报、审批时要加强经济资本的分析计量,根据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综合测算贷款的潜在违约成本、预期损失、核销拨备、投资收益率等定价因素,通过边际VAR分析确定贷款在资产组合中的整体风险,整体考虑客户的利率、费率及综合贡献度,同时以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RAROC)代替风险资本回报率(RORAC)进行业绩考核,进一步提高银行风险回报管理水平和风险与收益平衡分析能力。
  3、区分不同行业、客户和产品,实施风险敏捷管理和监控。在经济周期性调整中,密切关注抵、质押资产价格变动;关注政府行业政策、环保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等相关政策变动风险,关注原材料涨价等企业经营风险,及时做出风险预警提示,并提出风险防控措施。对于出口相关行业,要严格审查贸易真实性,密切关注其资金周转速度、海外应收账款和出口订单等经营指标变化,审慎评估行业景气变化、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所得税调整等因素带来的风险。对于小企业,要高度重视第一还款来源,重点审查押品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审慎评估担保企业偿债能力。对于房地产行业,要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客户及项目准入标准和信贷政策,落实对项目资本金比例及“四证齐全”等要素的合规性审查,加强对公房地产贷款的封闭管理,强化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资金使用和销售资金回笼的监控,有效防范企业挪用资金。
  4、加大贷后管理力度,提升风险反应与处臵能力。贷后管理是日常监测企业及其风险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存量信贷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加大客户现场走访频度和力度,加强预警客户动态跟踪、重大风险事项跟踪落实,按照“早发现、早决策、早处臵”精神,确保贷后管理信息反馈充分、决策及时、执行有力;要明确客户的监控重点,现阶段要持续关注金融危机对敏感行业、重点区域、出口依赖型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的影响,分析评估影响程度,加强对客户生产经营情况的监控,密切监控企业资金出入境变动情况,同时要加强大额个人贷款客户监测,防范大额个贷风险的冲击;要提高风险处臵的反应速度和力度,完善风险预案,一旦发生问题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采取果断措施,尽最大可能挽回损失。
  5、重视声誉风险管理,提升银行总体形象。良好的声誉已成为一项主要竞争优势,有助于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实现长期战略目标。银行不仅要在内部广泛传播价值理念,也应当将这种价值观延续到合作伙伴、客户等方面,并在整个经济社会环境中树立富有责任感并值得信赖的积极形象。一旦因为金融理财产品或服务存在不可靠造成公众的不信任感,即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用于事后的危机管理,也难以弥补对银行声誉造成的漫长的实质性的伤害。香港雷曼债的回购事件说明,从法律意义上对银行没有风险的事件,由于考虑到银行的声誉,也不得不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特别要注意理财产品的声誉风险,及时处理投诉和批评,尽量实现承诺,保持大部分利益持有者的期望与银行的战略相一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