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的大悲寺和大悲古寺有何区别

如题所述

海城的大悲寺和大悲古寺区别是:大悲寺是一座正规的寺院,而大悲古寺是一座居士林。

海城的大悲寺和大悲古寺的具体区别:

辽宁海城大悲寺全体僧人持不捉金钱戒律,日中一食。僧人每天早上2点钟起床,10遍楞严咒,下午2个小时读诵戒律,每天只休息4个小时。保持佛陀制度,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开始行脚。行脚途中托钵乞食。寺院里戒律严谨,僧人威仪具足,佛陀戒律在此得以充分体现!大悲寺里没有功德箱,每月2场佛事(14日超拔、15日普佛,不收取任何费用)。

每年四月初八,七月十五两次皈依。皈依居士必须背会《心经》大悲咒》 ,才发给皈依证书。辽宁海城地区的大悲寺,全体僧人持金钱戒律,日中一食。寺院里没有功德箱,每月2场佛事(14超拔、15普佛,不收取任何费用)。

每年在4月8,7月15两次皈依。皈依居士必须背会《心经》《大悲咒》,才发给皈依证书。僧人每天早上2点钟起床,10遍楞严咒,下午2个小时读诵戒律,每天休息时间4个小时。保持佛陀制度,每年8月15开始行脚。行脚途中托钵乞食。寺院里戒律严谨,僧人威仪具足!佛陀戒律在此得以充分体现!

大悲古寺的住持不是和尚,准确说没有住持方丈,因为当家人不是和尚,是个俗家人,姓谭,是居士林的林长,和尚尼姑都听林长的安排。我没有亲眼见过谭林长,只听过他的声音,很亲切很温和的。听说谭林长有个女儿,现在不小了,他和老婆也很恩爱,他多少年潜心向佛,造诣很深,有意要出家为僧。

赶上他要出家的时候,老婆又怀孕了(后来生了个儿子),他自然不好在此时出家,可是他向佛的心又很虔诚迫切,于是他发心建居士林,自然起初规模是很小的,后来四众渐渐被他的精诚之心感动,居士林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

我第二次去时下瓢泼大雨,中间休息的时候跟着干点活,粗略观察参加佛事的人都不少于两三千人,好天气时的盛况可想而知。我觉得谭林长很有佛教在日本的一个很大的宗派日莲宗的创派祖师日莲的风范。

一般寺庙做佛事都是事主交一定数量的钱,和尚尼姑唱颂超拔经文,事主大多造诣不深不知道师父们唱念的是什么或所知甚少。大悲古寺是不和任何人要钱的,给不给给多少都由事主自己说算。

更重要的是每个做佛事的人都发一本“中峰三时课颂”(名字记得不是太准确),由出家的师父们带领大家一句句一段段地全部唱念下来,经常去的一些人的佛教造诣和宗教认同感当然会逐渐深厚,所以我觉得谭林长有教育家的气度。

三场佛事中,每次从南无阿弥陀佛开始唱时调子都很慢,我觉得象爬山一样,起初是很缓很平的坡,走起来很轻松;渐渐转为阿弥陀佛四个字,节奏就变得快一些了,好象坡渐陡路难走些的样子;等到一口气念好多声阿弥陀佛,具体的唱法是第一个阿字念第三声,其余的阿字是第四声,近看就如同在直上直下的陡坡上,上面的人使劲拽,下面的人拼命推,一起在帮助中间的人往上走一样。

远观这样念唱就似利箭直线穿云天般飞速上升,一下子穿越很多境界,一直到大家都精疲力尽,声嘶力竭,唱无可唱,上无可上之时,节奏忽然缓慢,一声很平缓的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好多声,如同爬山终于到了山顶。

扩展资料:

大悲古寺典故:相传,唐王李世民率兵东征时,曾与部将薛仁贵在这座小山顶上下过棋。山上有副神奇的石头棋盘,石头棋子可以在棋盘上前后移动,却怎么也拿不下来。山顶上有一块平地,称之为“脱靴顶”,是当年唐王脱靴子抖落出来的土形成的。山上还有唐王留下的石锅和马蹄印。后来人们便把这座小山叫做“唐王山”而流传至今。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们在这里采石开矿,山上这些遗迹已不复存在了。

在唐王山东南方的三皇山上,原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古庙,唐王山大悲寺庙。相传,唐王李世民东征时,来到唐王山。有一日,唐王在睡梦中,梦见南海大士观音菩萨点化于他,说唐王有一劫难……由于菩萨的解救而使唐王逃过了危难。唐王回朝后,便下旨重修庙宇。唐王山大悲寺庙,便由此而建。

参考资料:大悲寺——百度百科 大悲古寺——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6

海城的大悲寺和大悲古寺区别是:大悲寺是一座正规的寺院,而大悲古寺是一座居士林。

大悲寺是一座正规的寺院,由僧团来管理寺院,而且僧众们也是依照佛教戒律来修行的。

大悲古寺由居士林长老主导的。虽然也有僧人在其处挂单修行,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寺院。因为一座寺院是不能够由居士来管理的。

海城大悲寺,坐落于辽宁省海城市毛祁镇一山坳中,四面蜿蜒环山,山门前有放生水库,环境清幽,为寂静修行之处。寺院依傍山势,建筑初具规模,已建成山门、天王殿、七佛殿、大悲殿、药师殿、藏经楼、法堂、禅堂、念佛堂、客堂、斋堂、云水堂、僧寮等。寺院建筑大体是以灰色调为主,青砖灰瓦,没有绚丽的色彩,沉稳庄重,为修行而建,体现修行原则。

大悲古寺位于辽宁省海城市毛祁镇,是一座净土修学场所。主要以持名念佛为主,大悲古寺是一座古老寺院,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千年,乃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应化道场。寺院所有建筑是法界的再现,表四圣六凡法界。是一所艺术的教学殿堂,愿一切众生闻法得度,转迷为悟,离苦得乐。

拓展资料

大悲寺原为海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系古刹,原址位于海城市毛祁镇唐王山南坡,始建年代不详。据现存碑文及史料记载,曾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同治元年等屡经修葺。光绪八年,周围八屯推五品衔贡生曲泳长为社长,倡议筹得巨款,增修多处建筑,寺院规模空前。

此后历经战乱,社会跌宕,僧众遭到驱逐,无人住持。后又值文革变故,寺院年久失修,仅有一位年老信众看守。

1993年,为落实宗教政策,满足当地信众需要,以及开采唐王山矽砂矿资源,经鞍山市宗教处(现为宗教局)批复,将大悲寺整体迁移至海城市毛祁镇曹家堡村一山坳中(慈沟)重建。

大悲寺现有僧众一百二十人,发心出家及常住护持居士一百多人。另有一下院道源寺,位于海城市接文镇,有尼众二百多人,发心居士八十多人。

大悲寺僧团遵循佛陀遗嘱,以戒为师。修行方式、日常规则都遵照佛制的戒律制定,大悲寺常住有如下八项要求:

一、持不捉金钱戒。(佛制僧人不得储备使用金钱。全体僧众不蓄金钱,不接受金钱供养,寺院不设功德箱,禁止放钱,彻底杜绝僧人摸钱隐患,安心办道。)

二、日中一食。(僧众每天只吃一顿饭,午后不再饮食,包括茶水、饮料、水果等,药品除外。在道场内发心出家或护持的居士,也同样遵守。不别众食,任何人过斋都食用同样的食品。)

三、行脚、乞食。(行脚就是行头陀的意思,远离乡里,脚行天下,淡泊人生,脱情捐累。比丘上乞佛法以资慧命,下乞饮食以养身命。每年秋季僧团都要例行的二时头陀,是依照《梵网菩萨戒》中的规定,外出游化经行,随缘教化度众。)

四、不接客僧礼。(常住僧众不接受外来挂单僧人的礼物,若有供养须上交常住。客堂执事对客僧的礼拜要给予回礼,平等对待。)

五、一切供养归常住。(僧人所得的一切供养,全部上交常住,由常住根据需要统一分配。)

六、三衣钵不离身(十八种物齐备)。(僧人三衣钵不能离身,三衣必须为坏色。十八种物为《梵网菩萨戒》中所规定,僧人行头陀时所必须携带的物品。)

七、不化缘,不求人。(有求皆苦,无所求,苦才逐渐息灭。恪遵修行原则,不向外化缘,不求人,心不攀缘,方能人心死,道心生。)

八、依教奉行。(依佛所教,放下自我知见,去除分别执着,和合共修。)

以上既是佛陀古制,也是列祖芳规,是在大悲寺修行共住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僧人终身遵守的修行准则。不论是在寺院内,还是寺院外,在各种环境中都要终身奉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2
  海城的大悲寺和大悲古寺的区别:
  辽宁海城大悲寺全体僧人持不捉金钱戒律,日中一食。僧人每天早上2点钟起床,10遍楞严咒,下午2个小时读诵戒律,每天只休息4个小时。保持佛陀制度,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开始行脚。行脚途中托钵乞食。寺院里戒律严谨,僧人威仪具足,佛陀戒律在此得以充分体现!大悲寺里没有功德箱,每月2场佛事(14日超拔、15日普佛,不收取任何费用)。每年四月初八,七月十五两次皈依。皈依居士必须背会《心经》 《大悲咒》 ,才发给皈依证书。辽宁海城地区的大悲寺,全体僧人持金钱戒律,日中一食。寺院里没有功德箱,每月2场佛事(14超拔、15普佛,不收取任何费用)。每年在4月8,7月15两次皈依。皈依居士必须背会《心经》《大悲咒》,才发给皈依证书。僧人每天早上2点钟起床,10遍楞严咒,下午2个小时读诵戒律,每天休息时间4个小时。保持佛陀制度,每年8月15开始行脚。行脚途中托钵乞食。寺院里戒律严谨,僧人威仪具足!佛陀戒律在此得以充分体现!

  大悲古寺:
  (转)大悲古寺的住持不是和尚,准确说没有住持方丈,因为当家人不是和尚,是个俗家人,姓谭,是居士林的林长,和尚尼姑都听林长的安排。我没有亲眼见过谭林长,只听过他的声音,很亲切很温和的。听说谭林长有个女儿,现在不小了,他和老婆也很恩爱,他多少年潜心向佛,造诣很深,有意要出家为僧。赶上他要出家的时候,老婆又怀孕了(后来生了个儿子),他自然不好在此时出家,可是他向佛的心又很虔诚迫切,于是他发心建居士林,自然起初规模是很小的,后来四众渐渐被他的精诚之心感动,居士林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我第二次去时下瓢泼大雨,中间休息的时候跟着干点活,粗略观察参加佛事的人都不少于两三千人,好天气时的盛况可想而知。我觉得谭林长很有佛教在日本的一个很大的宗派日莲宗的创派祖师日莲的风范。

  一般寺庙做佛事都是事主交一定数量的钱,和尚尼姑唱颂超拔经文,事主大多造诣不深不知道师父们唱念的是什么或所知甚少。大悲古寺是不和任何人要钱的,给不给给多少都由事主自己说算。更重要的是每个做佛事的人都发一本“中峰三时课颂”(名字记得不是太准确),由出家的师父们带领大家一句句一段段地全部唱念下来,经常去的一些人的佛教造诣和宗教认同感当然会逐渐深厚,所以我觉得谭林长有教育家的气度。

  三场佛事中,每次从南无阿弥陀佛开始唱时调子都很慢,我觉得象爬山一样,起初是很缓很平的坡,走起来很轻松;渐渐转为阿弥陀佛四个字,节奏就变得快一些了,好象坡渐陡路难走些的样子;等到一口气念好多声阿弥陀佛,具体的唱法是第一个阿字念第三声,其余的阿字是第四声,近看就如同在直上直下的陡坡上,上面的人使劲拽,下面的人拼命推,一起在帮助中间的人往上走一样,远观这样念唱就似利箭直线穿云天般飞速上升,一下子穿越很多境界,一直到大家都精疲力尽,声嘶力竭,唱无可唱,上无可上之时,节奏忽然缓慢,一声很平缓的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好多声,如同爬山终于到了山顶,你忽然发觉上面原来是个很大很辽阔,一眼望不到头的新的很美丽的世界,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真是太舒服太爽快了。这个唱法给我的印象真的是很深刻,“中峰三时课诵”,在书架上不起眼的一本书,原来竟然有这么神奇的功效,看来闭门读死书和出外见世面收获真的是天地之别啊。

  以上只是我在鞍山海城大悲古寺做两次佛事众多感受的一部分而已,聊与众网友分享。

  区别一看便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7

大悲古寺是居士林,大悲寺是寺庙;大杯寺的旧址就是现在的大悲古寺。

大悲古寺又称大悲居士林,算不得寺院,它只能算居士林。大悲古寺由居士林长来主导的。虽然也有僧人在其处挂单修行,但是这并不能说这里就是寺院。因为一座寺院是不能够由居士来管理的。

相对于大悲古寺,那么大悲寺是一座正规的寺院。由僧团来管理寺院,而且僧众们也是依照佛教戒律来修行的。

拓展资料:

历史上的海城大悲寺,座落于海城市毛祁镇唐王山南坡。时至今日,时代更迭,战乱毁损,又历经建国后的土改、文革、矿山开采,寺院的殿堂与地势结构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在当地信众的要求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悲寺迁址于毛祁镇曹家堡村,也就是现今海城大悲寺的所在地。

大悲寺搬迁后,原有的寺院还在。不知道什么时候,聚集了一群所谓的居士,热衷于大仙、道教等。他们那里除佛像外,还供奉大仙、道家、神像等。

他们继续使用大悲寺的称号,后在大悲寺居士的强烈要求下,改名为大悲古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悲寺百度百科--大悲古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1-01
大悲古寺是正规的寺院,有人恶意诽谤,大悲古寺的住持师父是释晟成法师,谭居士是护法,海城市佛教协会会长,没有居士林这说。
大悲古寺的所有僧众始终秉承悲愿,严持戒律,不攀缘,不化缘,来寺院参学的同修挂单,吃住,修学和上香等全部免费。寺院主持为释晟成法师,带领僧团持戒精严,与寺院管理委员会一起协商寺院的大小事务。大悲古寺同时是海城市佛教协会所在地,谭凤涛居士做为佛教协会的会长在寺院处理佛协的事务,同时护持大悲古寺。谭居士从来没有讲经说法,每个月两次与大众交流学习,都是带着大众一起学习祖师大德的经典。他本人很低调,每次交流分享时,都会提醒大家向佛菩萨和祖师大德学习。
大悲寺也在海城,那里的师父持戒精严,每年行脚,托钵乞食,但据说修的是小乘佛法,认为学习佛教的人不可以再接触传统文化,儒家和道家都算外道。他们一天只吃一顿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