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街道的社区简介

如题所述

锦帆路社区是历史上“子城”的所在地,东至五卅路、西至人民路、南至十梓街、北至干将路,面积0.43平方公里,居民约1450户,户籍人口近4400人,其中实住居民约2000人,外来人口600人左右。辖区内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100多家,有近代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的故居,有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和反帝爱国的五卅纪念碑等教育基地,有叶楚伧故居,同德里、同益里等民国控保建筑 。
锦帆路社区坚持特色党建,创办“小巷里的实话实说”、“党徽在社区闪光”、“小巷里的值班总理岗”等服务品牌。在城区率先建立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为核心的“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创办“邻里情”党建爱心社、建立社区“新苏州人”服务中心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基地,开设“单位如需用人,把岗位留给社区”服务。促进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人文建设得到提升,古城居民共融共建,共创美好社区。
锦帆路社区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服务群众观“三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社区建设、资源共享”的理念,坚持以教育为抓手,服务为主题,强化社区管理体制和自治功能;以党员服务中心带动社区各项建设;以“群众需要是我的职责,群众满意是我的标准”为宗旨,全力塑造社区工作者的崭新形象,凸显社区教育特色,构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自救自助和互帮互助社区的“两自两互”格局。各条线全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我们锦帆路社区建成一个团结友爱、和谐幸福 定慧寺巷社区位于沧浪区东北面,东起官太尉河、西至凤凰街,南起十梓街、北至干将路,辖区面积0.30平方公里,居民住 户1544户,常住居民4719人,是闻名全国的街坊改造成功典范——37号街坊所在地。社区内文化遗址众多,有北宋著名的定慧寺、南宋的双塔;有清代国学大师著名诗人袁学澜和现代作家、园艺家周瘦鹃的古居;有百年的古桥……。小桥流水、曲径幽巷、粉墙黛瓦,一派江南水乡风情。辖区内还有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市地税三分局、沧浪区建设局、通天府酒楼等20余家知名单位和百余家沿街餐饮业及商店,是一个集旅游、餐饮、金融、医疗等融为一体的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特色社区。
定慧寺巷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宗旨和工作理念,紧紧围绕以构建“和谐社会、幸福社区、快乐人群”为主线,以“文化定慧、幸福家园”特色社区为载体,首先是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建共建作用,整合辖区资源,以“幸福社区共建,党的形象联树”为理念,架起社区党组织沟通居民群众的桥梁,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形成相互服务共同发展的整体合力。二是坚持居民自治相结合,培育社区居民家园意识和自治意识,成立了幸福驿站,以社区党员、居民义工队伍为组织力量,建立了社区历史文化宣传员,幸福家园守望员、经济环境建设者、社区建设支持者等不同群体,培养社区归属意识。三是以亲情、友情、邻里情为互动建立“亲情沙龙”,营造和谐氛围。四是利用古城文化资源的优势,依托幸福驿站,将展馆文化、园林文化、美食文化、家庭文化等多种文化相聚相融,使古城区充满现代活力,为社区居民创造环境舒心、平等友爱、和谐温馨的幸福社区。 沧浪亭社区地处古城中心,因享誉海内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而得名。辖区面积0.32平方公里,共有住户2117户,居民5509多人,社区党员249人。社区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除了沧浪亭外,苏州大学南校区,苏州中学、市图书馆、市科技局等著名学校和文化科技单位分布在辖区内,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社区创建文化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近来年社区充分挖掘辖区人文资源,逐步形成以党建共建为载体,以弘扬吴文化为重点,以“老少同乐”为特色的社区文化建设格局。
一、以社区党建联席会为纽带,整合社区文化资源。
近年来,我们以党建联席会为载体,充分调动社区党建单位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在社区每年举办的大型广场文体活动中,辖区共建单位、不仅积极参与,还从人、财、物上给予广泛的支持,并带动了更多的居民群众加入,为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不仅将社区与单位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同时也使社区居民得益匪浅。
二、以社区文化教育单位为基地,充分发挥教育优势。
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市图书馆、科技协会以及一些中小学教育基地的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听、讲、学、授”等方面下功夫,教育内容形式不拘一格,对社区党员、及广大居民、青少年进行吴文化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课教育、健康宣传等。让广大党员、市民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接受知识,也做到了常学常听,其乐无穷。
三、以市民会馆为依托,将日间托老所功能推向深入。
市民会馆内综合区有棋牌室、健身室、表演舞台,休息区男女两室可容纳10张床位,供老人日间休息,老人白天可以看书读报、打牌下棋、休闲聊天、体育锻炼,平时定期会有戏曲团队为老人表演沪剧、评弹、昆曲等优秀传统戏。在此基础上社区将把会馆打造成包括生活照料服务,休闲娱乐服务、医疗康复服务、价值体现服务、老人社交服务以及精神慰藉等服务的银龄会馆。
四、以“老少同乐”为主题,做好做优未成年人教育阵地。
我们充分利用“老干部多、学校多、青少年多”的三大特点,经常邀请社区在职党员、在职或退休的优秀教师、老干部到社区授课。并利用重大节庆,开展了“金秋之夜广场文艺晚会”、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活动等主题活动。定期举办书画摄影展示,这样既发扬了老少各自的长处,又增强了彼此间的沟通和了解,使社区经常处于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
我们社区在开展“一居一品”的特色工作中,努力把文化教育活动与社区党建、社区服务及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等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居民文化道德素质的提高,为打造“幸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家巷社区面积0.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00余人,新苏州人1400人,是一个以老新村为主的社区。社区的特点是“二多一少”,即弱势群体人员多、下岗失业人员多,辖区企业单位少。扶贫帮困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已成为社区工作的重心,也是唐家巷社区走向“幸福社区”的必由之路 。
为了让社区所有居民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共同迈向小康社会,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我们实施了助贫、助业、助学三大举措:助贫通过走出社区,寻找资源,开展结对帮困活动,建立家庭养老新模式;助业着重再就业,建立外发加工基地,形成分散就业,集中外发加工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多渠道就业格局;助学发挥资源优势,创办“邻里情”爱心学校,设立助家基地。
爱心源于邻里互帮之爱,出于社区关爱之情。社区呈现出欢乐祥和的面貌,贫困户家庭更加主动关心支持社区工作,参加卫生清洁、义务值班,文艺演出等公益活动,全社区已形成倡导爱心奉献,营造“幸福社区”的氛围。 网师巷社区东起相王路,西至带城桥路,南起竹辉路,北至十全河。占地面积0.665平方公里,人口总数:9039人,总户数3201户。辖区内单位有:网师园、苏州电视台、苏州中信实业银行、民族宗教事务局、竹辉宾馆、国土局、团 市委等。这是一个集文化、娱乐、休闲、美食、购物、金融等一体,功能齐全,生活便利的星级社区。
组织网络:
1、社区党委:党员227名,设党委书记1名,党委副书记1名,党委委员6名,下设三个党支部。支部书记3名,支部委员7名.
2、社区议事::共有委员7名,由社区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居民代表等组成。
3、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共有代表58名,其中居民代表56名,单位代表2名。
4、社区居委会:共有10人组成,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专职委员4名,协管2名,助理员1名。
5、社区志愿者队伍4支:离退休党员1支,社区工作者1支,在职党员1支,退休中老年1支。
特色方面:
我们以“休闲文化”为品牌,推出了电子阅览室、名人作品展示馆、昆曲艺术精品传习、学习型家庭典型、和谐戏曲队、快乐组合、花样腰鼓队、“古来稀”老年合唱队、德育教育基地等富有特色的休闲文化系列活动,努力提升社区文化。 滚绣坊社区初建于二OO一年五月,其位于古城区十全街中段。由原来的醋库巷居委会、滚 绣坊居委会、南林居委会、木杏新村居委会等4个居委会合并组成,2003年,又将苏医新村居委会合并到滚绣坊社区来,辖区范围:东起凤凰街、带城桥路,西至平桥直街、乌鹊桥路,北起十梓街,南至竹辉路。全辖区面积约0.45平方公里,拥有居民户3072户,总人口8544人,有居民小组55个,规模较大的新村小区11个、社区居委会专职干部7名,社区民警1人、协警2名。社区居委会成员由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下设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卫生等五个委员会。社区党组织建制为党委,下设3个党总支,12个党支部。目前,在册党员284名。辖区居民层次有相当一部分为离退休和在职的市区级领导干部、中层干部、苏州大学医学院的教授、苏大附一院的专家医生等,也有部分为生活比较困难的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等,因此社区的各项工作便围绕各类不同层次的居民相应展开。
社区居委会针对辖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残疾人及困难户情况建立了一本较清晰的台帐。从主要领导到分管主任都有明确任务,包干到户(人),尤其是对“三无”老人的居家养老院、残疾人家庭,社区主任和社区志愿者都定期上门服务,老人和残疾人一般的生活问题在社区都能得到解决。对一些家庭有特殊困难或下岗失业的人员,居委会干部也做到心中有数、定期上门走访,帮助他们或介绍再就业、或帮困结对、或临时补助,以解决燃眉之急。 滚绣坊社区现有离休干部有98人,辖区60岁以上老人1923人左右,进档退休人员1024人,动态管理登记失业人员总数1439残疾人在册人员64人,伤残军人15人,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倡导社会助残,建立医疗服务基地,为提高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为他们设置健康保障。在苏大老科协、十全街卫生所和社区居民的支持下,联合在社区居委会和苏医新村分别设置了3个医疗志愿者服务站,由社区医疗志愿者常年为居民免费义务开展医疗咨询、测血压、查心肺、导医、导药、配药、巡诊、计划生育服务各技术指导、举办保健讲座等服务,多年来得益受惠的群众达几万人次,这支志愿者队伍成为了老年朋友和残疾人的“守护神”,在2006年苏医新村医疗服务站被市老年科协评为先进集体。2007年荣获健康卫士称号2008年滚绣坊社区医疗站在“三星”评比中被评为“助老明星”、又荣获市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再一次被评为沧浪区“银龄之家”。 百步街位于苏州大学校本部西南面,从北至南只有短短的80米,所以幽默的居民称之为百步街。百步街社区也因此而得名。在百步 街社区0.38平方公里的方寸之间,有人口1万余人,其中常住居民约4000人;中小学校和各类企事业单位20多家,苏州市首家社会救助中心也坐落于此.是怎样的吸引力和号召力让大家都选择百步街社区呢?是这方水土的活力,是这里社区的温馨。
百步街社区秉承“来自群众,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爱心社”为服务平台,引导社区单位发挥资源优势,号召广大居民群众走出家门,以一己之力服务万千群众,以一片爱心温暖社区居民。在社区单位关爱下,在社区居民的参与下,百步街社区迸射出耀眼的活力:百步街心理咨询站、百步街医疗康复站、百步街法律咨询站、百步街生活服务队等等爱心社下属团体,都以居民主导、为居民服务这种形式活跃在社区的舞台上,百步街社区因此而处处充满温馨。    钟楼社区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依靠文化沧浪浓厚的文化底蕴,多年来认真打造“双塔街道钟楼京剧研究会”这块品牌 。
双塔街道钟楼京剧研究会成立至今已有20多个春秋。20多年来,老年朋友们坚持每周活动4次,风雨无阻,从不间断。研究会的宗旨是:自娱自乐、服务社区。广大居民自学地参加活动,乐在其中,队伍不断壮大。如今票友已发展到了40多人,并还与苏州其他社团组织以及外地兄弟团队经常保持相互交流活动。钟楼社区是他们的定点活动会所,他们的演出活动足迹却遍布全市各社区,甚至跨越其他省市区。在纪念研究会成立15周年时,他们联合无锡、上海等地票友共同联欢。去年为纪念研究会成立20周年,11月14日至15日在沧浪区少年宫连续开演了2场京剧专场,《大登殿》、《霸王别姬》、《武家坡》、《文昭关》、《状元媒》等精彩剧目吸引了众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戏迷、票友,受到各级领导和媒体的高度评价和重视,被授于沧浪区“文艺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老有所乐,给更多的带来快乐”是研究会全体老同志心愿。每逢喜庆敬老、爱老活动和重大节日他们都会用心编排节目,四处奔波举办演出。连续7年春节在网师园举办“京剧大家唱”活动,其乐融融的老人们自娱自乐各献技艺,不仅相互欣赏,还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驻足观看;连续2年为“银龄之家”开业及年庆活动为孤寡老人表演;为宏扬国粹、传承传统文化,在寒暑假期间研究会的老人们还向社区中小学生讲解京剧流派、旦、角等有关专业常识及京剧历史沿革知识,极大的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2004年6月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京剧票友大典》,双塔街道京剧研究会是该书在苏州市唯一协编单位(全国共有45家),十多位票友列入书中。研究会会长陆宗麒先生是该书的特约编委。为此,苏州《今日社区》在2004年7月15日头版头条进行了题为《声声京腔汇票友——记双塔街道钟楼京剧研究会》的报道。2004年11月,由江苏省文化厅文化艺术研究所、江苏省京剧票友工作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莱蒙标”江苏省第二届京剧票友演唱大赛中,本研究会副会长陶敏怀先生荣获二等奖。2005年12月1日文化部文化艺艺术人才交流中心在上海浦东新区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京剧》票友节上,本研究会副会长王晓霞与港澳台等全国范围内打响。
“京剧大家唱”是钟楼社区的特色。如何将这一特色同社区的其他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这是我们社区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我们提出了“ 以点带面,以品牌促进全面提升”的社区工作指导思想,全体成员达成共识:社区工作者要力求在为民服务的的过程中争取“群众的认可率”和“群众的参与率”,让社区居民充分感受社区生活、享用社区生活,增强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比如本社区的晨练组、书画组、法律进社区、健康教育、集体春游等活动在“京剧大家唱”的品牌活动带动下,争相斗艳,有声有色。晨练组近40位老从晴天每天坚持在苏大操场聚会锻炼身体;书画组16位老人每周五参加培训,定期到社区交流磋商技艺,将佳作展示给广大居民共享他们的快乐;《公务员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总能及时的在居民党员和居民骨干中宣讲;大学生进社区开展“学雷锋免费义诊”活动;中小学生寒暑假参加“新老苏州人同乐迎春” 活动、为孤老拜年活动。
文化品牌是社区立区之神,有凝聚人气之功。社区大多的文体骨干她们还是志愿巡逻、义务护巷、护绿积极分子。因此,社区文化“京剧”为打造“平安社区”、“健康社区”、“绿色社区”起到了推动作用,实现了“一居一品”开创新社区工作局面的目标。男女老少同在社区生活,邻里情暖传进千家万户。社区“一居一品”工作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在理论上继续升华。
今后,我们要利用社区的有利条件,继续为京剧研究会提供优良服务,同时还要利用社区资源,为研究会牵线搭桥,筹集活动资金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加强横向联合,与其他社区实现资源共享。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吸引其他戏种一起参加,为丰富老年生活构筑平台为戏曲爱好者提供舞台。
我们深信,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依靠社区群众,一定能使“一居一品”工作再上一个台阶,继续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为构建“和谐沧浪、魅力双塔、幸福社区”发挥积极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