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洞镇的景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儒洞天后宫 是阳西最大的天后庙。古宫坐落于阳西县儒洞镇内正街(旧名东头墟),坐北向南,为三进一天井的清代风格建筑,中座为拜庭,与正殿相连,宫东西两侧为旁屋(12条商铺,现为民居),1957年前,建筑面积为2760平方米,现在仅存使用面积360平方米。昔日,古宫正门对面为空地,约7000平方米,可设大小戏坛四个,1940年初以前,海潮涨时可至宫前。1958年后,空地建起私人住宅。
儒洞天后宫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九月,道光八年(1828)三月落成,历时四年,耗白银四千两,董其事者为侯选府同知陈汝澜,廪生陈受昌倡捐修建。古宫门联为:“圣德配天湄洲道范,母仪称后海国慈航。”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古宫改为公社大饭堂,翌年改为公社办的粮油加工厂。1966年9月“文革”时期,神像被捣毁,面目全非。1990年11月收回部分房产,1991年修葺后对外开放。1994年起,恢复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举行一次游神活动,场面壮观,吸引电白、阳江等地百姓前来观看。儒洞天后宫是目前阳江市唯一举行妈祖游神活动的海神庙,每隔6年举行一次传统大型醮会。

儒洞陈氏宗祠
位于儒洞镇蓝田,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清咸丰年(公元1855年)陈懋中(清代进士官封安徽宁国府太守)、陈敬昌(清代举人官封外翰巡察),发动族人重修,2003年修辑。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由二座各三进两边有厢房,进与进之间有天井间隔,后进设神殿安放列祖列宗神主牌位,每年春、秋两祭;祠堂建筑风貌古色古香,青砖绿瓦,金碧辉煌,大门两侧,耸立着两大圆形鼓石,宏伟壮观,为粤西地区少有的古建筑群,是阳西县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阳江日报记者梁玉芬在参观古宗祠后,写下 的篇章。
建国后,陈氏宗祠曾是儒洞小学的学校校舍,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贡献社会。2003年4月归还陈氏宗族后,成为“儒洞镇老少共建活动中心”“儒洞镇老人大学”活动场所,古老的祠堂重放出异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