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

RT

  天津有句老话 "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方舆纪要》中记载:"在县东南十里,小直沽受群川之流.大直沽又在其东南,地势平衍,群流涨溢,茫无涯俟,固有大直沽之名."
  “直沽”二字,最早应源于“直沽寨”.金灭辽后于1153年迁都燕京(今北京),并改燕京为中都.由于漕运与盐业的不断发展,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日益兴盛.金代末年,为保障中都及漕盐储运的安全,约在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河口建立了“直沽寨”.因此“直沽”二字是天津城市发展过程中最早的名称,直沽寨则是天津最早的建置. 直沽寨形似神龟,后台为龟首,前台为龟身,背分八格.这座军事据点,打宋代就有.所以当地流传着两句话:“先有大直沽盐粮兵屯,后有天津卫干戈拱北.”当年大直沽四周洼淀密布:南有河滩洼,东有义大湖、东大洼、东大湖,西有镜湖、薛家湖、西大湖,后台以北为龟湖,俗称王八坑.金代任命梁佐为都统,李咬住为副都统戍直沽寨,直到今天,大直沽的梁、李二姓仍然很多.今天的河东体育场,旧时在后台西南,是宋,金、元的教军场.解放后修体育场的时候,还挖出过石棺、金(属)人头.据说大直沽后台的罗姓,相传即元代海运总管罗璧的后代.
  津门俗谚曰:“大直沽三件宝:古庙、烧刀(指酿酒业)、台子高.”大直沽地名中有不少以“台”为通名者,如前台、中台、后台、东观台、西观台、刘家台、东孙家台、西孙家台等,显示出大直沽地区成陆较早、地势多高台的地势特点.
  早在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占领南京之后,封他的第四子朱棣为燕王,率兵北上,攻打元军,民间称这次北征为“燕王扫北”.朱棣从江淮一带迁来许多百姓在京、津一带安家落户,开辟村庄.军队则战时打仗,平时屯垦.几年功夫,就改变了元时的荒芜面貌.明太祖朱元璋因此十分高兴.燕王心想,自己能文善武,功高望重,居诸王之首,日后定能继承皇位.没料到朱元璋死时却让长子长孙朱允炆(建文皇帝)继位.燕王朱棣认为是朝中奸臣捣鬼,就一面公开宣布在北京登基称帝(永乐皇帝),一面兴兵伐罪,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
  一天,燕王朱棣督师来到三汊河口海河边,放眼一望,河里舟船相连,岸上车车相接,夹岸人烟稠密,店铺林立,十分热闹.燕王问:“这是什么地方?”左右回答是“小直沽”.阎王想了一下说:“这里有大城市的气势,况我大军路过此处,何以为小?不妥吧!”随臣连忙附和说:“请大王赐名.”燕王命群臣先试取几个.大臣们取了几个歌功颂德的名字,无非恩、德、福、寿之类.燕王听了未加可否,只是仰脸看天.群臣见燕王看天,料定他意在“天”字上.一位大臣说可以改为“天平”,是天子御驾亲征,除奸平乱时路过之地嘛.燕王还是不太满意.另一位大臣说:“依臣之见,不妨改为 ‘天津’二字.”燕王听了很喜欢,吩咐继续说下去.大臣得意地说:“吾皇乃当今天子,奉天承运,吊民伐罪,得民心,顺天意,所以叫‘天’.吾皇树万世不移之基,亲率文武百臣,千军万马,在此渡过河津,所以叫‘津’.”天津由此得名.朱棣定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因此天津又称津门.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四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一点六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31
  “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津沽”是天津的别名,直沽与天津有着密不可分之渊源,首先,“直沽”是天津的古名;其次,在明代“直沽”是海河的通称;第三,直沽是天津城市最早的聚落,早在天津建城100多年前,大直沽就已从早期聚落,发展成为天津的政治、军事和宗教的中心了。漕运枢纽、庙宇林立、酒业崛起,这三个要素有力地促进了大直沽人口的增加、聚落的扩大和商业经济的繁荣。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大直沽遭空前洗劫,几成废墟,后沦为比国(比利时)租界。

  依照简单的推理,先有“妃”,再有“后”。所以,从时间上来说,天妃宫的建成肯定早于天后宫,但是,大直沽的天妃宫遗址一直尘封着面孔,1998年天津危房改造时才重见天日。大直沽天妃宫始建于元代,有戏楼、山门、二门、大殿、后殿和东西配殿,是天津最早的寺庙,也是中国北方受朝廷祭祀次数最多的天妃宫,被誉为中国北方“元代第一庙”和“开沽妈祖”,在此故地新建的元明清天妃宫遗址,极其鲜活地还原了当年大直沽的风貌。
  说到天妃宫,必说大直沽。
  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
  萦绕津城几百年的直沽酒香,直到今天依然沁人心脾。
  与天津卫三宗宝相得益彰的是,大直沽也有“三宗宝”——古树、烧洒、台子高。清代诗人崔旭的《津门百咏》有“名酒同称大直沽,香如琥珀白如酥”之誉。其时,烧酒、玫瑰露、五加皮三大名酒闻名于天津。道光年间,天津烧锅(酒厂)已达七十余家,当时的大直沽虽是村野之地,酒厂却有四十多家,周围终日酒香扑鼻,人赞“人马过直沽,酒闻十里香”。
  旧时天津商会资料显示,天津最盛时有75家烧锅,最少时也有50家,平均每个烧锅年产酒15万斤到20万斤,75个烧锅年产酒1125万斤,旺时到1500万斤,酒产量居华北之冠。
  那么,喷香扑鼻的白干酒怎么就叫成了“烧酒”?酝酿酒香的地方怎么又成了“烧锅”?原来,烧锅造酒实际上就是早期的蒸馏酿酒术,因为造酒时必须挖坑垒灶,利用烧火加热锅中水达到蒸馏目的,所以称为“烧锅”,而烧锅造出的酒自然就叫做“烧酒”了。大直沽酒工艺考究,要经洗料、前净、后净、采曲、发酵、加气、头淋、二淋、三淋,九道工序。酒酿出后,再加一道深埋工序,也就是将酒灌入酒坛,加锡密封,一至三年后才能上市。
  大直沽酒为何如此之香呢?传说此处有四大出水名坑——东边的东大坑,西边的官盐院,南边的豆家坑,北边的薛大坑(方位以大直沽为中心)。四大坑均与海河相连,且深及地泉,所以从不干涸。
  大直沽相关实物的发现证明了“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的说法,而天妃宫遗址也与天后宫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双庙现象”。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主体建筑以元明清大殿为基础,周围设两层展厅。展览主题为“海洋的旋律”,集中展示了生活在此处的古代人“以海为生”的生产实践活动、天津城市的起源、妈祖文化现象、遗址发掘过程等内容。

参考资料:http://youa.baidu.com/item/349ea375e3affa3288eb07a1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8-31
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津沽”是天津的别名,直沽与天津有着密不可分之渊源,首先,“直沽”是天津的古名;其次,在明代“直沽”是海河的通称;第三,直沽是天津城市最早的聚落,早在天津建城100多年前,大直沽就已从早期聚落,发展成为天津的政治、军事和宗教的中心了。漕运枢纽、庙宇林立、酒业崛起,这三个要素有力地促进了大直沽人口的增加、聚落的扩大和商业经济的繁荣。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大直沽遭空前洗劫,几成废墟,后沦为比国(比利时)租界。
第3个回答  2010-09-01
皇上没上船 怎么建卫 开始就是个渡口

后来皇上上船回来了 就建卫给皇上看大门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189497.htm?fr=ala0_1_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