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村民自治的实施保障机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9-11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村民自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把村民自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组织实施,加大推进力度。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市里成立了由纪检、组织、宣传、农办、司法和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各地也相应成立领导和指导小组,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积极配合、齐抓共管,民政部门具体组织协调的领导和工作机制,为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二是建立制度,规范管理。1998年中央发出《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后,我市立即下发了以“一公开、四民主”为主要内容的《苏州市村级民主管理制度》,明确了村务公开包括政务、村务、财务三个方面十二项公开内容,并按照“一公开、四民主、五规范、一满意”要求,对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阵地、形式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同时,积极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建设,规定凡属村里重大事务以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必须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听取村民意见,通过民主讨论决定。我市的太仓等地还建立了民主决策日,进一步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全市各村都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收支项目进行审核、监督。全市各村还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在原《村规民约》的基础上,依法制订比较全面、系统、操作性较强的《村民自治章程》,落实自治制度。三是强化监督,落实考核。市和各市、区普遍建立了检查和考核机制,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纳入镇、村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衡量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并把检查结果与干部年度报酬挂钩。各级人大和政协还经常性地开展《村委会组织法》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调研,保证了我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依法正确实施。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村民自治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在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村民自治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动村民自治,确保村民自治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1.大力实施“先锋工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1995年起,我们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示范村”创建活动。去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市结合中央在全国部署开展的“三级联创”活动,联系本地实际,拓展活动内容,开展市(区)、镇、村三级联动抓党建、促经济、富农民的“先锋工程”活动,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为创建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通过开展以“先锋工程”为主要载体的“三级联创”活动,全市已逐步形成抓党建、促农村各项事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2.理顺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各类组织建设。全市按照交叉定责的原则,理顺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完善村委会、经济合作社、团支部、妇代会、民兵等组织,建立健全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我们明确党组织和村委会的职责,规范村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程序,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集体研究提出方案、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村各类组织共同参与、党组织监督、全体共产党员带头执行的决策和工作机制,把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保障村民当家作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村民自治工作质量和水平。

        3.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骨干力量,是推进和落实村民自治工作的关键,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优劣,直接关系到村民自治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和深入推进。因此,我们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建设作为村民自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列入重要工作内容。一是改革农村基层干部选任方法。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实行“两推一选”,即党员直接民主推荐委员候选人,村民代表对推荐的委员候选人投信任票,最后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组织委员。一批年富力强、素质好、民主意识强的同志被选进村领导班子,据统计,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文化占66.3%。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在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同时,我们建立了以针对性、实用性、开放性为主要内容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机制,对村干部进行有计划的轮训,提高村干部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今年,我们在市农村干部学院对320名村书记进行了3期农村改革和农村政策专题培训班,进一步增强了村书记的依法治村和民主管理观念。三是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随着我市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实行税费改革之后,村级收入来源减少,村干部收入分配面临许多新的困难。为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稳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去年,我市出台文件,对全市村主要干部实行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由市(区)、镇、村三级统筹。

        三、壮大村级实力,夯实村民自治工作的经济基础

        村级经济既是开展村民自治工作的保证,也是村民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和壮大村级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不断壮大村级实力,去年,全市村均年收入达到168.8万元,并涌现了一大批村年可用财力超过千万元的经济强村,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机制。

        1.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加快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资产量化、股份到人,使农民真正成为村集体资产的主人、村集体经济真正成为“民有、民管、民享”的民本经济,是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加强村民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也是巩固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村级财力、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有力措施。2002年,我市下发了《关于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成立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领导小组。吴中区在2001年率先实施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后,全区已有90%以上的集体资产进行了股份合作制量化,村民自治水平也得到了全面提高,今年,吴中区被评为“全省村民自治模范区”。到今年底,全市将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144个,近20万农民拥有股权。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落实村民自治与发展村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有效结合的新途径,开展农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改革,加快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目前,这“三大合作”改革都列入全市农村十项实事,惠及农户11万户。另外,我们还鼓励农民建立投资性富民合作社,增强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促进致富的能力。

        2.积极整合农村各种资源要素,不断拓宽壮大村级经济的新途径。我们在发展村级经济的同时,对一些拥有资源和具有区位优势的地方,积极建造打工楼、标准厂房和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中介服务和社会事业配套服务,拓宽了村级收入渠道,村民对农村经济发展和村民自治工作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如我市昆山市的不少村,通过抓住开发区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村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工作得到不断加强,昆山市也因此荣获“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称号。另外,面对发展村级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我们在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根据“经济并强、资源共享、尊重历史、区域就近、班子并优”的总体要求和农民的意愿,对村进行适当撤并,适度调整和扩大村规模,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加快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力度,全市村已从原来的3314个调整到目前的1467个。

        3.围绕“三有”目标,深入持久地扶持整顿薄弱村工作。从1990年至今,我们以解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为重点,连续开展了六轮整顿经济薄弱村工作。2003年开始,我们对村级年可用财力不足30万元、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不够明显、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的村,通过整顿班子、发展经济、健全制度、致富农民,开展整顿帮扶,加快脱贫转化,确保到2005年全市所有经济薄弱村达到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五个好”要求,绝大多数经济薄弱村年可用财力超过50万元,这项工作已列入今年农村十项实事工程。另外,我们每年都安排农村现代化建设专项资金,从今年开始,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实行“以奖代补”,主要用于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

        四、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拓宽村民自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很快,根据新的形势变化,我们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不断探索实现村民自治新的途径和有效方式。

        1.推行“一票直选”,创新村委会选举方式。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是搞好村民自治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市村委会换届选举方式不断完善、民主程度不断提高,为做好村民自治各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早在1997年,我市太仓在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实施了“两个直接选举”,即全体选民一人一票直接提名推荐候选人,一人一票直接选举村委会成员。这个成功做法得到在全国推广实行。2000年,太仓市在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又率先推行“无候选人一票直接选举村委会成员”的选举方式,并取得了圆满成功。之后,我市的常熟、张家港等地纷纷采用这种更先进的“一票直选”方式选举村委会成员。在今年开展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我市大部分村将采用这种选举方式。换届选举方式改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村民自治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我市历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村民的参选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事件。

        2.实施“动态管理”,建立村民自治模范单位长效管理机制。村民自治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是创建过程,还是取得模范称号以后,必须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我市从1999年底开始,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在全省率先对村民自治模范单位实行动态管理。我市吴江等地以村民自治模范村复查和命名为抓手,通过“自查、复查、抽查”等方法,重点围绕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着力解决农民反映最为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实施动态管理,促进了村民自治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提升了村民自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3.引进城市社区服务内容,延伸村民自治功能。在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功能的同时,我们根据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大胆探索引进城市社区服务内容进村。全市各村普遍建立了村级社区警务室、调解中心、卫生所、综合活动中心、务农科技站等。如,我市太仓市村村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即:一个室内外活动场地;村务公开栏和宣传栏两个阵地;村委会成员、志愿者、社区服务者三支队伍;办公室、老年活动室、警务室、多功能教育室四个室;农业服务站、社会事业服务站、卫生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综合治理服务站五个服务站。村委会社区服务领域的拓展,延伸了村民自治功能,加强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村委会工作逐步从管理型转变到服务型,受到了村民的普遍欢迎。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9-11
完善村规民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