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一号卫星最后的命运是什么?坠毁还是变成太空垃圾?

如题所述

东方红一号卫星最后的命运是仍遨游在太空,变成了太空垃圾。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20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了联系。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因此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仍在轨道上。

扩展资料: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虽比它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晚了13年,它的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

从此中国正式加入了"太空俱乐部",发射成功后,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中国应该发展载人航天,并提交发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报告,得毛泽东亲笔批示"同意"。

东方红一号卫星,反映着当时我国的经济、科技、社会和军事能力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是促进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在许多国家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外纷纷发表评论指出,这颗卫星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一直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表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进步达到新高度","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工艺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中国掌握了先进火箭技术和制造出大型火箭的技能".东方红一号卫星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国工人阶级、解放军、知识分子的杰出贡献。

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归功于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卫星事业自始至终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等指示,已成为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座右铭。

东方红一号卫星文化是"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精神的体现。在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中,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全国大协作。

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善和健全的航天科学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制造及质量保障和管理体系,锻炼和造就了一支又红又专、技术水平高、能打硬仗、善于攻关、专业配套、老中青相结合的航天技术队伍。

历史会记住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钱骥、陈芳允、杨嘉墀、王大衍、王希季、任新民、孙家栋等"两弹一星"元勋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杰出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东方红一号卫星(DFH-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升空,运行轨道为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在轨运行一周114分钟。卫星直径约1米、质量173公斤,设计用途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以及一些大气物理探测,除了装有试验仪器外,还可以以20兆赫的频率发射《东方红》音乐。该星采用银锌蓄电池作电源,设计工作寿命20天(实际工作寿命28天),至同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但是,卫星的轨道寿命并没有结束,根据轨道计算,大约能在太空运行数百年。
也就是说,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太空,但因电源问题,早已不再唱《东方红》乐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31

中国第一个卫星“东方红一号”,电力早已经耗尽,为什么没坠毁?

第3个回答  2010-08-31
当然是化成宇宙的尘埃
第4个回答  2012-08-08
目前状况  由于这颗卫星轨道设计的相对较高,确保卫星长期不坠落。
  (2009年2月1日15时08分32秒根据NASA的数据写出来的)
  纬度:64.02度
  经度:35.07千米
  轨道倾角:205.64度
  运行周期:110.6 分钟
  速度:7.55KM/s
  高度:728.25KM
  近地点:430千米
  远地点:2075千米
  卫星实时状态跟踪:截止2010年3月6日北京时间11点39分该卫星正从蒙古国进入我国境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