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氧化性顺序表,尽可能的详细,谢谢

如题所述

分析如下:

元素周期表中氧化性规律是:从左到右依次减弱。即上到下依次减弱。

失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周期表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族依次增大,半径约大对核外电子吸附能力越弱,越容易失电子,半径越小则相反。越容易失电子而形成的离子则氧化性越强,反之一样的。

    非金属单质氧化性:F2>Cl2>Br2>I2>S。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 Pb2+<H+<Cu2+ <Fe3+ <Ag+

    化合物的氧化性:F2>>O3>>KMnO4(H )>Cl2>K2Cr2O7(H )>MnO2>HNO3>浓H2SO4>H2O2>O2>Br2>Ag >Fe3+ >I2>Cu2 +>H+

拓展资料:

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和活泼非金属单质(如:氟、氯、氧等)一般具有氧化性,而处于低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还原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氧化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3

元素周期表中氧化性规律是:从左到右依次减弱。即上到下依次减弱。

失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周期表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族依次增大,半径约大对核外电子吸附能力越弱,越容易失电子,半径越小则相反。越容易失电子而形成的离子则氧化性越强,反之一样的。

    非金属单质氧化性:F2>Cl2>Br2>I2>S。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 Pb2+<H+<Cu2+ <Fe3+ <Ag+

    化合物的氧化性:F2>>O3>>KMnO4(H )>Cl2>K2Cr2O7(H )>MnO2>HNO3>浓H2SO4>H2O2>O2>Br2>Ag >Fe3+ >I2>Cu2 +>H+

拓展资料:

高中化学还原性和氧化性的技巧: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小于氧化剂的氧化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小于还原剂的还原性。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从左至右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氧化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8
一.非金属单质氧化性:一般情况下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对应的单质氧化性强。

例如:非金属性F>Cl>Br>I>S.则氧化性F2>Cl2>Br2>I2>S

1.同周期(横行,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递增,单质氧化性增强。

第二周期:(单质氧化性)N2<O2<F2;(元素非金属性)N<O<F

第三周期:(单质氧化性)Si<P<S<Cl2;(元素非金属性)Si<P<S<Cl

2.同主族(竖行,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递减,单质氧化性递减。

第六主族:(单质氧化性)O2>S>Se>Te;(元素非金属性)O>S>Se>Te

第七主族:(单质氧化性)F2>Cl2>Br2>I2;(元素非金属性)F>Cl>Br>I

另外注意:氧元素的非金属性要稍强于氯元素;但是单质氧化性却相反,氧化性(Cl2>O2)即:氯气比氧气氧化性稍强些;但是臭氧O3要远比Cl2氧化性强。

二.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

金属活动顺序表排在后面的氧化性越强。

(氧化性较强)Ag >Hg2 >Cu2 >H >Pb2 >Sn2 >Fe2 >Zn2 >Al3 ......(氧化性很弱了)

其中Fe3 的氧化性介于Hg2 和Cu2 之间:Hg2 >Fe3 >Cu2 

三.化合物的氧化性(一定要看溶液PH,化合物氧化性强弱与PH关系很大):

一般情况下:

F2>>O3>>KMnO4(H )>Cl2>K2Cr2O7(H )>MnO2>HNO3>浓H2SO4>H2O2>O2>Br2>Ag >Fe3 >I2>Cu2 >H 

比氢离子更弱的氧化剂一般认为没有氧化性!追答

请采纳

谢谢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0-18
一.非金属单质氧化性:一般情况下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对应的单质氧化性强。

例如:非金属性F>Cl>Br>I>S.则氧化性F2>Cl2>Br2>I2>S

1.同周期(横行,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递增,单质氧化性增强。

第二周期:(单质氧化性)N2<O2<F2;(元素非金属性)N<O<F

第三周期:(单质氧化性)Si<P<S<Cl2;(元素非金属性)Si<P<S<Cl

2.同主族(竖行,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递减,单质氧化性递减。

第六主族:(单质氧化性)O2>S>Se>Te;(元素非金属性)O>S>Se>Te

第七主族:(单质氧化性)F2>Cl2>Br2>I2;(元素非金属性)F>Cl>Br>I

另外注意:氧元素的非金属性要稍强于氯元素;但是单质氧化性却相反,氧化性(Cl2>O2)即:氯气比氧气氧化性稍强些;但是臭氧O3要远比Cl2氧化性强。

二.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

金属活动顺序表排在后面的氧化性越强。

(氧化性较强)Ag >Hg2 >Cu2 >H >Pb2 >Sn2 >Fe2 >Zn2 >Al3 ......(氧化性很弱了)

其中Fe3 的氧化性介于Hg2 和Cu2 之间:Hg2 >Fe3 >Cu2

三.化合物的氧化性(一定要看溶液PH,化合物氧化性强弱与PH关系很大):

一般情况下:

F2>>O3>>KMnO4(H )>Cl2>K2Cr2O7(H )>MnO2>HNO3>浓H2SO4>H2O2>O2>Br2>Ag >Fe3 >I2>Cu2 >H

比氢离子更弱的氧化剂一般认为没有氧化性!

请楼主注意:

上述排序是根据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排序(标准状态的电极电势)

而条件改变排序也有可能变动。

例如:Cl2与高锰酸钾氧化性比较:在酸性条件下,KMnO4>Cl2;而在碱性条件下则相反。

重铬酸钾也类同!

如:工业上利用锰酸钾K2MnO4和Cl2在KOH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备高锰酸钾KMnO4;

而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说明酸性条件下(KMnO4>Cl2);而碱性条件下(Cl2>KMnO4)

再如:Ag 的氧化性是比Fe3 强的氧化剂(能够氧化Fe2 );但是无法氧化I-却发生复分解反应而生成AgI沉淀。

而Fe3 虽然氧化性弱于Ag 但能够氧化I-生成I2。

即便Ag 是比I2更强的氧化剂,而客观上AgI较稳定!
银离子>汞离子>三价铁离子>铜离子>氢离子>二价铁离子>锌离子>铝离子>镁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钾离子>铵根离子

氟气>氯气>氧气>溴气>三价铁离子>碘气>单质硫>单质磷

氟原子>氧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硫原子>磷原子

说明:氧气比氯气难拆开,所以氧原子>氯原子,而氯气>氧气
大学的话, 常用的是F2>Cl2>Br2>Fe3+>I2>SO2>S
还原性:S2->SO3(2-)>I->Fe2+>Br->Cl->F-
第4个回答  2023-07-15
氧化性顺序表是根据元素或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将它们按照氧化性从强到弱排列的表格。以下是一个常见的氧化性顺序表,按照从强到弱的顺序排列:
强氧化剂:
强氧化剂可以在反应中接受电子,同时使其他物质被氧化。
例如:氟气(F2)、高价氧化物(如高锰酸钾KMnO4、过氧化氢H2O2)、浓硫酸(H2SO4)等。
氧气(O2):
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例如:燃烧反应中,氧气是燃料的氧化剂。
高价金属离子:
高价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接受电子。
例如:高价铁离子(Fe3+)、高价铬离子(Cr6+)等。
高价非金属元素:
高价非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接受电子。
例如:高价氯(Cl2)、高价氮(N2O5)等。
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接受电子。
例如:氯(Cl2)、溴(Br2)、碘(I2)等。
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例如: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等。
过渡金属离子:
过渡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可以接受电子。
例如:铁离子(Fe2+)、铜离子(Cu2+)等。
氢离子(H+):
氢离子可以在反应中接受电子,同时使其他物质被氧化。
例如:酸性溶液中的H+离子。
水:
水在一些反应中可以起到氧化剂或还原剂的作用。
例如:水可以被金属还原,同时自身被氧化。
还原剂:
还原剂可以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同时使其他物质被还原。
例如:金属、金属离子的低价态、氢气(H2)等。
需要注意的是,氧化性顺序表只是一种常见的排序方式,具体的反应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反应条件、溶液浓度等。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