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名乡镇干部

如题所述

干部不是福利,干部不是享受,干部就是责任,干部就是任务。当上了干部,就要担得起这份责任,挑得起这个任务,全心全意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办人民满意的事。乡镇作为国家政权的最基层组织,担负着众多的任务,俗话说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上面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通过乡镇这个口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广大人民群众的各项诉求和愿望也要通过乡镇这个口反映到上面,因此说搞好乡镇工作并非一件易事,这就对乡镇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当好一名乡镇干部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一个情操高尚的基层干部。当干部不是去享受,不是去炫耀,而是要俯下身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分民忧,解民难。要尊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要时刻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一个领导能认可、百姓信得过的好干部。
第二,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学习型基层干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基层工作更多的是要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势在必行。俗话说打铁首先必须自身硬,要搞好农村工作,必须首先对农村的各项业务工作加强学习和了解,要及时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通晓各项涉农法律法规,谙熟化解和处理农村矛盾的各种方式方法等。不仅要向基层领导学、向书本学,更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学,通过学习,练就一身处理农村事务的好本事。这是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干好工作的前提。
第三,密切联系群众,强化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做一名善于化解矛盾的基层干部。当前,处理信访矛盾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基层干部能否干好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俗话说:钟不敲不响,理不讲不明。要做好化解信访矛盾工作,就必须首先做好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广大群众对政策和规定的认识误区,通过宣传教育化解开来。要经常性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主动与群众交心做朋友,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同时做好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解疑释惑,彻底做好矛盾排查工作,消除广大群众的疑虑,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排除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四,增强致富本领,发展农村经济,作一名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基层干部。俗话说: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当前我们要搞好新农村建设,首先是要搞好生产发展,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好经济发展的问题。生产发展了,农民致富了,才谈得上其他各项建设。为此,作为一名乡镇干部,必须加强致富能力的提高。一是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及时掌握和了解国家最新的支农惠农政策;二是要走出去开拓市场,拓宽发展眼界,把好的项目引进来,把优质的产品卖出去;三是要结合实际,带领群众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业,走规模化、产业化、可持续的路子。
第五,加强廉洁自律,严格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作一名廉洁型基层干部。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做好一个人,做一个公道正派、秉公执政、心系群众的好干部,才能树立起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反之,将失去民心,受到人民群众的唾弃。因此,要当好一名干部,特别是要当好一名直接面对群众的基层干部,一定要牢记党的宗旨,严格做到遵纪守法,认真贯彻落实《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始终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办的不办,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吃的不吃,秉公执政,民主决策,公开公平公正,自觉抵制各种腐化堕落思想的侵蚀,树立好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我相信,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能够当好一名乡镇干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14
一、“看得远”,审时度势,紧跟上级工作思路
基层干部作为国家干部机构中的最未端,在工作生活中又担当着老百姓的前头兵,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身边的广大群众,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身在基层,望眼中央。一是要坚定政治立场。基层干部做到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随时倾听党中央的声音,时时刻刻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而带动群众更加团结在党的领导之下。二是要吃透各级政策。国家有的大政方针是一种方向,其内容落实至各省市县,均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地方特色的,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基层干部必须将各级的精神,吃透、吃准,才能避免将好事办成糊涂事、坏事。三是要坚持与时俱进。任何事物都在发展,这是一条铁的规律。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基层面临着的日常工作,不可能一成不变。新问题、新情况随时都在出现,基层干部紧跟上级最新工作思路,做到上下一盘棋,才能保证新情况最有效的解决。
二、“学得进”,注重实践,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一个干部,被组织任命到一个工作岗位,只能说明组织上对你的肯定和对你未来工作的一种信任、期望,但并不能就完全具备那个职务需要的能力。能力与职务相匹配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基层干部必须不断提业务素质。一是加强学习。要向书本学,从建党、建国到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积累了较多经验教训,沿海率先开放城市更是有着很多发展经验,这些都应该是基层干部认真学习的。要向同事学,向领导学,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着优点,基层干部要大胆吸收他们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经验,紧跟时代步伐。二是注重实践。书本上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不能完全叫做知识,只有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证实,这才叫真正的知识。因而我们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工作实际,大胆地运用于实践,不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三是善于总结。在工作中,对于一些好的经验做法,要善于总结归纳,把杂乱的东西条理化、把有价值的东西经验化,切实做到在总结中不断地提高,在提高中不断地总结。
三、“走得亲”,以民为本,善于倾听百姓心声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保持和群众的密切联系,相信和依靠群众,自觉接受群众批评和监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领导干部应有的修养和觉悟。基层干部深处一线,直面百姓,更需要和老百姓走得亲,走得近。一是要了解群众。不能是因为群众有意见了才去了解,了解群众贵在平时,贵在经常。平时要与群众走得亲,了解群众们在想什么,在干什么,有什么困难,要经常了解现在街头巷尾群众们都在谈什么,有些什么热点话题。二是要理解群众。社会是一个大群体,老百姓的文化程度、思想觉悟都是参差不齐的。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群众的利益与国家利益起冲突了,基层干部要多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想一想。三是要化解问题。方法总比困难多。出现问题了,推委和不作为都不是办法,多沟通,多交流,基层干部和群众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最科学的解决问题之道。
四、“聚得拢”,精诚合作,破解工作瓶颈问题
万流归宗,上级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的单位一个部门通常都对应着上级几个专属部门,也许上级多项工作,落实下来,就是由一名或者几名基层干部具体落实。一个单位只有一个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干部,那不叫好的干部。“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现代社会早就已经是非精诚合作不能发展的社会。一个人的能力极其有限,只有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之中,大家一起群策群力、通力合作,才能破除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瓶颈问题,才能将老百姓的事办好,办漂亮。与此同时,才会有单位的优秀,才会有大家的成绩,才会有个人的好。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广大的基层干部就是这些目标实现的基石。当前,每一个基层干部都应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复兴的一把号、激情燃烧的一盆火、催人奋进的一座桥,通过不懈努力,展现个人自身价值,推动我们国家共同目标的实现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这就是对乡镇工作的真实写照。那么这个拿“针”的人就是乡镇干部了。可是这根“针”拿在手里该怎样去运用呢?就因为它联系着上边的千条万条的“线”,所以拿在手里还真的不轻松呢!
  作为一名乡镇干部,在工作中,生活上,所承受的压力和艰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抓稳定工作带来的煎熬、干计划生育工作忍受的难堪、接上级检查工作得到的训斥、没早没晚干的活、经常不能按时回的家、还有不得不喝的罚酒……
  当然,这几年乡镇工作的环境也有所改善,乡镇干部起码能得到老百姓的尊重了,过去“催粮、催款、撵娘们”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记得相声名家马季曾有一段相声对乡镇干部有如下描述:“天天入洞房,夜夜做新郎,站在山头向下望,村村都有丈母娘!”从那时的不被理解到现在的被尊重是一个让人何等心酸的过程。
  做一名乡镇干部很难,也有很多学问,根据自己在乡镇多年工作的经历,有这么几点体会:
  一是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既然选择了乡镇工作,就要努力去做好,要瞧得起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将自己的工作放到心上,这也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基础。最起码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拿钱不办事的人到哪里都没有市场。
  二是要有一颗爱人的心。工作不是单单为自己做的,你的后面有家人,有同事,有朋友,不要让你的家人因你而受伤,不要让你的同事因你而颓废,也不要让你的朋友因你而羞耻。你工作做好了,政治进步了,你的爱人会因你而骄傲,你的孩子会因你而自豪,你的父母会暗暗自喜,你的同事会对你倍加佩服,你的朋友也会与你走的更近。
  有了上面两颗心,工作起来自然就会底气十足,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做呢?
  一是不要拿自己当干部。乡镇工作面向最基层,自然是同村干部打交道多,这就要求乡镇干部必须和村干部搞好关系。这些年来,自己总结出一条经验,那就是乡镇干部与村干部的关系是“感情加工作”的关系。因为工作我们与村干部相识,然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因为感情深厚,自然而然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只要感情不要工作的做法不可取,工作是第一位的)。农村工作当然要依靠农村干部来做,不像机关单位,领导安排了,下面就会不折不扣的完成。老百姓可不管你领导不领导,很多时候他看面子、看感情、看关系,而这时,村干部就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并且也是具体的实施者。很多时候,很多工作,都是靠我们与村干部的感情去完成的。因此,很多时候,还真不能拿自己当干部!
  二是要拿自己当干部。看题目,和上面的说法截然相反,其实不然。一开始我就说到,不要瞧不起自己,乡镇干部也是干部,也是正常的人,也需要受人尊敬。让那些对乡镇干部的偏见鬼去吧!有时候,当我们面对村干部,面对村民的时候,就要拿自己当干部。因为我们是管理农村干部的,我们是给村民办事的。当村干部不服从管理,上级安排的工作你顶着不办,我就有权管你,也有权处理你;村民有事了,我就有权按政策给你办理,对待那些无理取闹的,我就敢于站出来,敢说,敢管。看,乡镇干部难道不是干部吗?!
  三是做一个会“和稀泥”的干部。农村工作很多时候不能较真,你如果严格按制度、按规定对待,那就很可能有许多工作完不成。我们乡镇干部要学会在面对复杂工作的时候灵活处理,即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学会“和稀泥”。比如说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往往一个家庭会来一个人领选票,一个家庭会有3到5人,甚至还多。可选举法规定一个人只能领取2张委托票,并且还要有委托书,这时候怎么办?严格按选举办法?那就吵起来,打起来,就会影响正常的选举。“和稀泥”吧!只要村民都认可,无所谓!虽然严格来说是违法的……
  其实,如何做好一名乡镇干部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重要的是实践。只有你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和村干部交朋友,和老百姓交朋友,才会在生活与工作中获得更大收益。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17
乡镇干部是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最基层的一级政府,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最终落脚点。在新的形势下,乡镇工作纷繁复杂,真正体出了对上要为组织负责,对下要为人民群众负责,乡镇干部负有造福一方百姓、维护一方稳定的重要任务。因此,乡镇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政策水平都应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一是要发扬敬业精神,一门心思干工作。乡镇干部是工作在基层的人民公仆,是党的干部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都应当十分珍惜自己的岗位,将全部精力投入本职工作。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首先应当是一个爱岗敬业者,真正做到用心学习,用心钻研,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不断进步。

二是要增强责任意识,敢抓敢管干工作。每个职工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一人多岗在乡镇是很普遍现象,这就要求每个人积极担负起所分摊工作责任,努力将自己份内事办好,敢于面对矛盾,解决问题,尤其要尽心尽责地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自己能够处理的问题决不回避、推诿,自己能够化解的矛盾决不上交。只有这样,才能将大量问题解决在基层,将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全乡社会经济和谐稳定。

三是要秉承务实作风、沉下身心干工作。乡镇工作涉及面广,事多而杂,我们乡镇干部要始终保持不怕累、不怕苦的本色,勤走村入户,勤登门了解情况,勤深入田间地头,安排工作不能只给村干部打个电话就算了事,不但工作落不实,还会脱离群众,老百姓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群众的怨声就会增加,“12345热线”就会逐年增多,解决问题就会被动的解决,干工作的热情就会逐步被淡化。

四是要树立服务理念,恪尽职守干工作。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服务”。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要做好服务工作。应当承认,由于分工不同,人们的职责有轻理,权力有大小。权力越大,就意味着责任越重,更应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不同的岗位工作量也不尽相同,我们不要抱怨我做多了,他做少了,你做多做少,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不管处于什么位置,都应当恪尽职守,勇于奉献。尤其是乡镇干部这个工作岗位十分平凡,这就更要求我们树立服务人民群众的理念,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甘于清贫,作出牺牲。一个人有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动力,就不会计较个人岗位和名利上的差别和得失,就会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岗位上的每一份工作。
第4个回答  2017-04-27
“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这就是对乡镇工作的真实写照。那么这个拿“针”的人就是乡镇干部了。可是这根“针”拿在手里该怎样去运用呢?就因为它联系着上边的千条万条的“线”,所以拿在手里还真的不轻松呢!
作为一名乡镇干部,在工作中,生活上,所承受的压力和艰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抓稳定工作带来的煎熬、干计划生育工作忍受的难堪、接上级检查工作得到的训斥、没早没晚干的活、经常不能按时回的家、还有不得不喝的罚酒……
当然,这几年乡镇工作的环境也有所改善,乡镇干部起码能得到老百姓的尊重了,过去“催粮、催款、撵娘们”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记得相声名家马季曾有一段相声对乡镇干部有如下描述:“天天入洞房,夜夜做新郎,站在山头向下望,村村都有丈母娘!”从那时的不被理解到现在的被尊重是一个让人何等心酸的过程。
做一名乡镇干部很难,也有很多学问,根据自己在乡镇多年工作的经历,有这么几点体会:
一是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既然选择了乡镇工作,就要努力去做好,要瞧得起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将自己的工作放到心上,这也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基础。最起码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拿钱不办事的人到哪里都没有市场。
二是要有一颗爱人的心。工作不是单单为自己做的,你的后面有家人,有同事,有朋友,不要让你的家人因你而受伤,不要让你的同事因你而颓废,也不要让你的朋友因你而羞耻。你工作做好了,政治进步了,你的爱人会因你而骄傲,你的孩子会因你而自豪,你的父母会暗暗自喜,你的同事会对你倍加佩服,你的朋友也会与你走的更近。
有了上面两颗心,工作起来自然就会底气十足,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做呢?
一是不要拿自己当干部。乡镇工作面向最基层,自然是同村干部打交道多,这就要求乡镇干部必须和村干部搞好关系。这些年来,自己总结出一条经验,那就是乡镇干部与村干部的关系是“感情加工作”的关系。因为工作我们与村干部相识,然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因为感情深厚,自然而然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只要感情不要工作的做法不可取,工作是第一位的)。农村工作当然要依靠农村干部来做,不像机关单位,领导安排了,下面就会不折不扣的完成。老百姓可不管你领导不领导,很多时候他看面子、看感情、看关系,而这时,村干部就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并且也是具体的实施者。很多时候,很多工作,都是靠我们与村干部的感情去完成的。因此,很多时候,还真不能拿自己当干部!
二是要拿自己当干部。看题目,和上面的说法截然相反,其实不然。一开始我就说到,不要瞧不起自己,乡镇干部也是干部,也是正常的人,也需要受人尊敬。让那些对乡镇干部的偏见鬼去吧!有时候,当我们面对村干部,面对村民的时候,就要拿自己当干部。因为我们是管理农村干部的,我们是给村民办事的。当村干部不服从管理,上级安排的工作你顶着不办,我就有权管你,也有权处理你;村民有事了,我就有权按政策给你办理,对待那些无理取闹的,我就敢于站出来,敢说,敢管。看,乡镇干部难道不是干部吗?!
三是做一个会“和稀泥”的干部。农村工作很多时候不能较真,你如果严格按制度、按规定对待,那就很可能有许多工作完不成。我们乡镇干部要学会在面对复杂工作的时候灵活处理,即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学会“和稀泥”。比如说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往往一个家庭会来一个人领选票,一个家庭会有3到5人,甚至还多。可选举法规定一个人只能领取2张委托票,并且还要有委托书,这时候怎么办?严格按选举办法?那就吵起来,打起来,就会影响正常的选举。“和稀泥”吧!只要村民都认可,无所谓!虽然严格来说是违法的……
其实,如何做好一名乡镇干部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重要的是实践。只有你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和村干部交朋友,和老百姓交朋友,才会在生活与工作中获得更大收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