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故事,讲述武则天与辽王薛丁山的故事

如题所述

在正史上,有薛仁贵的传记,也有薛丁山的传记,不过,在正史上不叫薛丁山,而叫薛讷。据正史记载,他的经历大致是,最初担任蓝田的县令,后来突厥入侵,武后知道他是薛仁贵的儿子,任命他为左武威将军、安东道经略,镇守边疆,立了不少的战功。开元二年,他奉命带兵去打契丹,全军覆没,单身逃了回来,被朝廷革职,连爵位都没了,成了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后来吐蕃侵略临洮,他又被任命为陇右防御使,打退敌人,被封为左羽林军大将军,后来又被封为平阳郡公。死后追谥昭定。正史对他一生的评语只有“沉勇寡言,临大敌而益壮”几个字。
从上段记载可以知道薛丁山也是唐朝的一个大将,不过,跟通俗小说《薛丁山征西》里所描写的出入太大了。就拿时代背景来说,薛讷是武则天一手提拔的,但是通俗小说里的薛丁山,却是唐高宗时的名将,死在武则天的手里。
严格讲起来,这本书实在不能叫《薛丁山征西》,而应该叫《樊梨花征西》,因为最初担任征西元帅的是薛仁贵,薛仁贵死后,就由樊梨花担任。作者描写樊梨花的地方,比描写薛丁山的地方还多。作者本来是想叫薛丁山担任主角,但是到后来,却把他变成了一个二三等的配角。也就因为这样,樊梨花在民间的名气比薛丁山还要大,尤其是“樊梨花三难薛丁山”的一段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旧小说的作者,在不能顺利发展故事的情节时,往往乞灵于神怪,本书也是如此,因此越到后头,神怪的色彩越浓。并且字里行间,似是脱胎于《封神演义》。读者不妨把本书当作神话看,如果当作历史小说来读,就不免要失望了。 演义中的薛丁山与武则天的恩怨情仇:薛丁山,唐朝名将薛仁贵之子,薛仁贵为唐朝开国功程,为大唐朝立下汗马功劳。并曾多次救过李世民的性命,在平定六国之乱时战死。其子薛丁山与樊梨花也在平定六国战乱时功高劳苦,后高宗李治封其为两辽王。其妻樊梨花为威名侯。薛丁山共有四个儿子。名为勇猛刚强,三子薛刚生性粗野,爱打抱不平,所以在长安城名气颇大,人送绰号“通城虎”。后来在一次事件中误踢死太子,当时皇帝高宗李治正在楼上赏景,由于人群受到惊吓,李治观景的楼受到撞击,导致坍塌,李治从楼上坠下,不久驾崩。按照唐朝当时的法律,薛刚一人犯法,应当株连九族。李治死前跟长子交代,薛家历代功臣,对唐朝也是忠心耿耿。所以薛刚踢死太子,惊崩圣驾一事,只追究薛刚一人,不追究薛刚全家。此诏一出,受到大唐上下的佩服。可是当时把持朝政的张武一党却不愿意。他们早就视薛家为眼中钉。正好借此机会除去薛家势力。于是张武一党便去找武则天说及此事,要求将薛家按法办事。其实武则天也早就想除去薛家及那一帮子开国功臣和他们的后代,而且武则天早有不臣之心,她也想尝尝做皇帝的滋味。正好此次薛刚犯事。于是武则天下令,将薛丁山一家285口斩尽杀绝。其手段更是残忍,就在薛丁山的两辽王府就地挖了个大坑,将薛家的人生生活埋。此次事件的主犯薛刚在犯事之后就逃走,幸免于难。但是灭门之仇也引起了后来的薛刚反唐。武则天:史载,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huò)是太原文水人,当初是山西木材商人,为了理想去从军,结识李渊(唐高祖),官路享通,武德三年(620年)升正三品工部尚书(相当于现在建设部部长)。作为唐朝开国元勋之一,武士彠一直深受唐高祖信任并因此成为唐高祖时期的朝廷重臣。武德八年(625年)八月后,武士彠以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外放为官,本来唐高祖跟他说只外放半年,但不久(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李渊退位,朝中重臣全部换上了李世民的亲信,武士彠遭到排挤,从此没能重回朝廷。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李世民登基即皇帝位,改年号贞观。第二年(627年),武士彠改任利州(今四川广元市)都督。   关于武则天的出生时间,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生于武德七年(624年),第二种说法是武德八年(625年),第三种说法是贞观二年(628年)。若按第一二种说法,则武则天生于长安(西安);若按第三种说法,则生在广元。因出生后其貌甚美,其母为之取名为“媚娘”。   无论如何,武则天都是在广元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武则天童年时期跟随父亲在各地生活,少而 好学,喜读文史诗集,颇有才气。12岁父亲去世,她和母亲受到族兄的虐待。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因为她的美貌而非常宠爱她。但不久太宗发现其优秀的政治天赋,且民间有“武将代李”一说,便将她冷落在一边。   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李治继位后,武则天由“才人”、“昭仪”升为“皇后”。后李治患病,武则天代其处理部分朝政,被称为“天后”。   永淳二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氏为皇太后。   嗣圣元年(684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   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那一年,武则天已是67岁的老妇。武则天为自己的名字专门造了一个字“曌”(读作zhao四声),取义“日月当空”。   武后临朝称制后,开始了真正独断朝纲的时代。同年九月,徐敬业(李勣的孙子)在远离神都洛阳的扬州,竟然在一夜之间拉起了十万人马,发动了一场针对武则天的叛乱,武则天派遣三十万大军迅速平定了叛乱;与此同时武则天诛杀了顾命大臣裴炎等人,基本清除了朝中的反对派;她还设计逼反李唐宗室,借机大开杀戒;扫除称帝的障碍。为了打击潜在的对武则天不满的人,垂拱二年(686年)三月起,武则天开始奖励告密,任用酷吏。   在打击反对派的同时,武则天还造祥瑞,建明堂,并在佛教经典《大云经》中找到了女人称帝的依据,为自己称帝大造舆论。垂拱四年(688年)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号“圣母神皇”,向称帝试探性地迈出了一步。 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武则天以67岁的高龄君临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公元705年,则天还周于唐,中宗继位。当年11月26日,武则天与世长辞,临终前留下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05
希望对你有帮助:事讲述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征东有功,被封为平辽王。因与皇叔李道宗结怨,被陷下狱。幸于危急之际,西凉哈迷国犯境,徐茂公立推荐仁贵挂帅征战,逃过此劫。 仁贵征西,误中圈套,被困锁阳城,为苏宝同飞刀所伤。当他伤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际,得知儿子薛丁山尚在人间,并知自己与儿子有一段难解死结。 太宗见出征不利,征召能人挂帅。丁山请缨,以无敌之势夺得帅印,与母亲及妹妹出发西征。途中遇窦家兄妹拦路,丁山为求脱身,假意答允窦仙童的婚约,并招揽旗下,同往解救父亲之危。仁贵获救脱险,但却不满丁山阵上招亲,将之锁入天牢,以示惩戒。 苏宝同死讯传至哈迷国,群臣为之震惊,寒江关守将樊洪悲愤不绝。樊洪有女樊梨花,聪明机智,拜师学艺,临下山前,其师告知她与薛丁山有一段前世姻缘。 另一方面,樊梨花得悉薛丁山西征而至,遂出关欲会之,途中却遇上另一位青年武士薛应龙。薛应龙欲纳梨花为妻,但因比武输给梨花而被收为义子。 梨花继续赴会,仁贵上阵,亦非梨花对手。丁山与之交锋,梨花一见锺情,唯有装败。丁山欲乘胜追击,再次挑战,梨花显出真功夫,丁山被擒。梨花要丁山娶之为妻,丁山假意应承…… 这一段姻缘反反覆覆缠绕,爱恨交织,其间夹杂不少恩恩怨怨,情节紧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