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打非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石油和战略储备资源,还是为了控制苏伊士运河,或者其他目的?当时隆美尔的意思是什么?他为什么想打下开罗?是隆美尔领会错了元首的意思?

 当1941年2月第一批德军登陆非洲的时候,德军指挥官们制定作战计划所依赖的战区沙漠环境数据极度缺乏。一些很有限的情报数据最初由意大利提供。意大利人的地图是不完整和不可靠的,仅仅聊胜于无。因此,德军开始从自己侦察中获得信息。德军元帅隆美尔写道:“这可能是现代战争中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准备如此仓促和不足。2月11日,我和意军总司令盖瑞巴尔蒂将军讨论作战计划。最初,他对我的计划和在苏尔特湾组织防御并不感兴趣。我在极其粗糙意的意大利地图上解释我的想法,并大致讲述如何在的黎波里塔尼亚地区(编者注:位于利比亚西北)进行作战的设想。盖瑞巴尔蒂将军并没有给我关于该地区地理状况的任何有价值信息,并建议我亲自在苏尔特湾和的黎波里(编者注:利比亚首都)之间进行实地观察。他对我说:‘你根本不了解这一地区的恶劣环境’。中午,我就搭乘 Helll型飞机巡视战区。我看到的黎波里东面有野战工事和反坦克堑壕。我们飞过一条沙丘带,不管轮式装甲车还是履带式都很难在上面行驶,这是防御工事前最好的自然屏障。然后,我们飞越了胡姆斯附近的山地,同样,机械化部队很难在这里行动。只有通过道路才能穿越没有树木和灌木的荒无人烟地区。飞机途经一个沙漠中的小堡垒,有一些兵营和野战跑道。最后在苏尔特上空盘旋,看到了意大利军队的位置。在整个作战区域,没有发现任何重要的防御支撑点,比如:峡谷。这次侦察飞行坚定了我的作战计划:在苏尔特和沿海公路两侧布防,并集中装甲力量在防区内做机动作战,一旦敌军开始进攻,德军可以以最快速度反冲击。”

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在最初阶段,隆美尔亲自收集战区地形信息和沙漠地区特性。随后,军事地理单位开始介入,为德军收集和制作极其有用的材料和地图。这些军事地理单位隶属于德军非洲军团,他们在抵达非洲后,立即开始对战区进行普查,系统地收集数据,并对地形进行侦察。另外,缴获的英国地图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最后德军获得了自己的军用地图,包括:
哪些区域可以通行各类车辆;
哪些区域可以适度通行或仅能少量通行车辆;
陡坡的位置;
盐湖,盐沼泽地等不能通行区域的位置;
沙丘的位置;
植被生长情况;
崎岖地位置;
不可通行陡坡的位置;
车辆可以穿越陡坡的位置;
可以通行车辆的道路位置;
由上可见,在沙漠环境下作战,指挥官为了获得精确的地图,必须部署足够的人员和足够技术装备。1941年冬季后,德军使用上了精确的地图。所有的进攻和防御部署都依靠这些地图了。同时,德国陆军最高指挥部军事地理部发布了《利比亚,埃及及北非军事地理》的小册子,其中包括了一些沙漠地区战术资料。这本小册子发放到了团参谋一级。
然而,德军损失了相当长的时间。正如前面描述的,几乎整个1941年,德军因为得不到可靠的信息,仅仅作了防御部署,隆美尔的想法就是顶住英军的进攻,不要丢失整个利比亚,仅此而已。

作战训练及装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德军并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在欧洲之外作战。所以,德军并没有特别重视在沙漠地区作战的经验,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其东非前殖民地交战的经验。1939年战争爆发前,德军也没有做出任何要在未来在沙漠地区作战的战争准备。所有的准备工作,包括编制,训练都是围绕在欧洲作战而进行的。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这一点:在1938年,德国陆军参谋部地图勘测和测量局的一个动员令:为应付未来作战需要,必须印制一批地图。其中包括丹麦,挪威,但是不包括北非。这个来自该局局长的命令认为,北非地图完全没有必要准备。

直到1940年夏,从北非传到德军总参谋部的讯息也只是援助意大利的德制装备情况并报告一些德国反情报机构获得的青报。当德国下令出兵非洲时候,陆军最高指挥部根本来不及进行完全作战准备,他们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作了如下部署:
1)向全军发出征召令,对报名参加非洲军团的士兵进行严格体格检查,从中挑选出符合热带作战的人员。
2)配发热带作训服。
3)改变作训课程,适应热带作战要求。
4)对所有作战车辆进行重新涂装,涂上沙漠色。
5)组建用于解决饮水问题的特别单位。
6)让士兵学习在热带作战所必需的医学知识。
7)让士兵掌握沙漠地区地理,以及敌军、友军作战方法、习惯。后来在1942夏发布了沙漠地区作战手册。
还有一件事情足以证明德军缺乏沙漠战的经验,就是他们的服饰。非洲军团的军服完全不同于欧洲。这些军服用不透水的亚麻布制作,风格更加接近于一战德国在非洲殖民地作战时的样式。事实表明,无论布料还是样式都是不合适的。因为布料太硬不能良好防热和防冷。在凌晨,湿气会在布料上形成露水而变得无法穿着。相反, 英军的制服用纯羊毛制成,十分合身。后来,德军穿着缴获的英军制服(当然勋章,军衔等都改成德国的)。德国人尤其喜欢英军的裤子。德军服颜色为深绿褐色, 不利于在沙漠中伪装。最难以接受的就是高筒靴,在高温下,不利于腿部血液循环;而且当作战负伤后,很难将靴脱下,影响了救治时间。所以,很多的军士兵都穿着缴获自英国的军鞋。德军带的是深绿褐色军帽,不是钢盔,而英军配发浅色钢盔。后来,德军才在实践中逐步修正。
由于时间紧迫,德军不可能在 1941年对部队进行改编,于是非洲军团的编制和欧洲部队一样。后来作战经验表明,虽然没有必要专门组建用于沙漠作战的部队,但是部队必须装备更多的坦克和反坦克武器,因为在沙漠地区作战,这两件武器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这也并不是说,所有在沙漠地区作战的部队都必须是摩托化部队。
德军针对沙漠环境,组建了一些特别部队,包括:
给水连:隶属于非洲军团后勤部给水局。这些连装备抽水机和打井设备。其中一些连还装备蒸馏设备。
运水队:它们同样隶属于后勤运输部门,不同的是这些运输车队专门用于输送水。但是不像英国用储水罐卡车或拖车,而是运送一桶桶20升储水桶。这样的后果就是极其浪费空间和效率低下,而且浪费汽油。
气象观测队:由专业气象学家组成,其中部分授予正式军衔。这些气象队隶属于军特别参谋,任务就是建立气象观测点。
随着战争推移,德军改变了一些武器配置:远程火炮,远程反坦克炮,和坦克炮等。这些武器在沙漠战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英德100毫米以下口径火炮对比,英国87.6毫米榴弹炮有较远的射程,然而,德军非洲军团很快部署了100毫米和170毫米级别的火炮。这些火炮比英军的射程要远。另外在1941年,

德国的Ⅲ号坦克射程比英国坦克远。因此德军在1941年取得了作战的胜利。但是,1942年5月以后,英国装备了美国格兰特.李式和谢尔曼式坦克,它们的坦克炮射程更远。在卡扎拉战役中,这些坦克使德军惶恐不安,并在第一阶段作战中,取得了较大的胜利。
德军非洲军团装备的各类汽车装甲车都和其在欧洲军队装备的一样。虽然可以使用同样的汽油,但是,汽车本身要做部分修改。大众汽车被广泛运用,为适应沙漠环境,避免沙尘进入到发动机,汽车进风口被内置。为了适应起伏不平的沙砾地,标准轮胎被超宽飞机轮胎取代。因为这些轮胎空气压力较小,可以避免过度颠簸:而且由于宽度比标准轮胎宽,在沙地行驶时,可以避免陷入沙坑。大体上,英军因为具备了沙漠经验,无论汽车的轮胎,还是动力都更能适应沙漠环境。尤其车体较低矮。在沙漠中,汽车必须自带卷扬机和钢绳,这样一旦汽车陷入沙地可以自救。携带额外的空气过滤器是非常重要的,以便替换。
在沙漠环境下,每个人会担任更多任务,所以每人必须携带指南针。英军的指南针比德军的好,刻度盘是悬浮在油上的,以至于德军专门组织任务去缴获英军的指南针。经验表明,车队必须配备航空罗盘。罗盘放置在驾驶员旁边,这样不至于迷路。
最初,德军没有研制或装备一些针对蚊子或其他昆虫的特别保护装备,而这些在夏天尤其重要。后来,德军紧急采购了一批杀虫剂配发到作战部队。
通过上面描述得到以下几点经验:
必须有适合沙漠地区作战的制服;
车辆必须安装特别的过滤器;
必须配发专门热带药品和医疗装备。
关于训练,德军非洲军团在组建过程中没有时间进行特别训练,仅仅让军医官和军官就一些沙漠基本知识进行讲解。然而不幸的是,这些关于沙漠、气候、疾病预防模糊不清的讲解让士兵产生了错觉。当军队抵达非洲后,开始以下几项训练:
训练如何在沙漠环境下进行编组行军和作战,
训练如何长时期野营;
训练如何在沙地构筑工事;
训练如何在沙地和夜间驾驶各类坦克装甲车辆,
训练如何在夜间平坦地区编组、行军、展开;
训练个人如何利用指南针,星空进装甲车辆;
训练如何在沙漠环境下布雷和扫雷;
在沙漠环境下机动作战演习;
最初抵达非洲的德军士兵很难一下子适应非洲的热带气候,于是后来一些部队在意大利或巴尔干半岛进行了适应性训练。这两个地方的气候和非洲北部沿地中海岸的气候极其类似。不过后来的经验表明,适应性训练效果不大,因为这只是气候相似,而食品匮乏,战争环境的恶劣,以及气候等各因素结合是无法模拟的。通过比较得出:那些有在温带(例如巴尔干地区)进行长时间作战经验的部队,第一年在非洲的作战能力好于原先在欧洲作战的部队。一年后,平均作战能力都会下降。然而有温带作战经验的部队反而下降要厉害一些。1-2年后,这些部队的作战效能会逐渐上升,但是永远无法恢复到最初第一年的水平。所以,通过德军非洲军团得出以下经验:
没有必要在先前进行长时间适应性训行定位;
训练车辆在行进中如何利用罗盘定位;
训练如何在沙漠环境下抢修各类坦克练,这样浪费了该部队第一年的最大作战效能;
可以在热带地区进行短时间适应性训练,进行沙漠地区生存训练;不要进行高强度的演习;
部队在将近一年左右的沙漠区作战部署后,最好换防至其他地区。不过这样做的缺点就是那些已经获得经验的士兵仅在此作战相当短的时间,新调来的部队又要重新开始。

后勤

后勤是整个作战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德军后勤支援不得不以最高速度完成对北非的支援。主要是通过铁路把后勤物资送往意大利港口,然后用船运往北非。负责运输调度的是设在罗马的德军非洲运输局。最初所有物资,人员都是通过海运,当运输船只不断损失后,人员运输也通过空运。在非洲卸下的物资由非洲军团的后勤管理部门负责输送到一线。
要维系如此漫长的补给线(尤其是地中海海运线)是极其困难的,当所有的努力都化为泡影的时候,后勤自然而然的崩溃了。德军非洲军团各个时期后勤状况如下:
1941年2 5月所有的部队调动,物资运送都畅通无阻。运输船队抵达的黎波里通常丝毫无损。在德军司令部的请求下,意大利潜艇也加入运送燃油等货物的行列,它们在德尔纳(编者注:利比亚东北部港口)卸下货物。沿北非海岸各港口之间通过小型运输船运送物资。
1941年6-12月英国水面舰只和潜艇开始打击德国部队和后勤物资的运输。随着运输船损失不断上升,德国开始用飞机运送作战部队和物资。一些重型装备,如坦克等仍然海运。到了12月,意大利战列舰加入了护航的队伍。
1942年1-6月这期间运输主要通过空中进行。整个空运非常平稳,很少有损失。由于有了充足的后勤保障,德意联军在5—6月间进行了一次进攻作战,战线推进到了埃及边境。另外,储备了6-8周的物资以防不测。
1942 年7月-1943年5月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攻下利比亚东北部港口城市托布鲁克并进入埃及境内的时候,后勤物资堆积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这些物资距离前线实在太远了,几乎没有派上用处。德国空军变得十分忙碌,既要保护航线,又要进攻作战。在马耳他,英国人渐渐恢复元气,并部署了装备雷达的新型远程轰炸机。德国的海运几乎被中断,意大利战列舰因为缺乏燃油只能停靠在港口内。通往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航线被掐断。从希腊克里特岛到利比亚的空中运输线变得极其重要了。但是,补给物资的数量远远跟不上前线损失的数量。
德军占领突尼斯后,穿越地中海的航线变得短的多。尽管如此,由于运输船大多是小型运输船,所以补给的速度仍然跟不上。随着英美空中打击力度逐步加强,德军运输能力正日益下降。当德军在突尼斯被包围的时候,他们丧失了制空权。很少有船能安全抵达非洲了。不管是地中海海面还是天空,现在都是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天下了,北非的德军被隔绝于欧洲之外,失败是注定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0
我是这样想的,当年德国的空军,陆军相对于西欧主障碍要的英法还是有优势的,但是海军却远不如英法两国,而地中海是德国意大利的后院,而且当时北非是英法的殖民地那么英法可以对德意的后院与英法的陆军空军进行配合夹击,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德军必须攻下北非,还有控制苏伊士运河切断英法从殖民地运输的物资,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
第2个回答  2023-03-27
纳粹德国在打非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占领非洲殖民地来扩张其帝国势力范围,控制战略资源和开拓新市场,同时纳粹意识形态中的族群优越和殖民主义思想也推动了德国对非洲的扩张。此外,纳粹德国还试图通过殖民地开垦来解决国内的劳动力不足问题。纳粹德国在非洲的行动主要涉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马达加斯加和法属赤道非洲等地。
第3个回答  2013-09-20
满足国内需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