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党支部在班级中的作用

如题所述

党的七大曾经指出:“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是依据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党的政治任务来决定的,必须具有一定限度的灵活性。”根据环境和任务的改变而改变党的组织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的一条重要原则。革命战争年代,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同志在江西省永新县境内三湾村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创造了“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形式,做到连有支部,排、班有党小组。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红军所以艰苦奋斗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支部建在连上”,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保证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支部建在班上”是在参照和借鉴“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时提出的新的学校学生党建基层组织形式,是在继承党的革命优良传统基础上的发展创新,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精神。这一形式对于扩大党在学生中的群众基础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二、“支部建在班上”适应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如果说,“支部建在连上”让党真正掌握了枪,那么,自2003年第十二次全国学校党建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学校先后进行实践,经过几年“支部建在班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普遍认为有利于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有利于学生接近党组织;有利于学生党员的自身建设;有利于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全国学校积极响应号召,大部分做到了高年级有支部,这为班风、学风建设带来了新的春风。同时,对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激发广大同学和入党积极分子向往党组织的热情,使党更好地联系群众,更好地为同学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也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党务工作的干部。由于支部建在班级,党员必须时刻接受班里同学的监督,也加强了学生党员党性意识的自觉性,促使其努力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三、“支部建在班上”要落实到位尚需开拓建立班党支部不是标新立异的“赶时髦”,更不是权宜之计的“求功名”,而是新时期学校党建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真正完成“支部建在班上”,就要协调好班级干部、团支部干部与党支部干部的相互关系,就要最大可能地发挥党员在班级中的作用,这是我们在党的十七召开后,要积极探讨和重点研究的新课题。要落实十七大提出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必须对“支部建在班上”后,如何开展工作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询,努力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做到大力创新,确保这一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学校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式真正落实到位。1. 实行支委领导下的班长负责制。经过近十年的巩固和完善,各学校各项工作得以全面发展。这一管理体制有利于党对高校的领导权,确保了学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有利于理顺党委书记与校长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挥了校长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党委的集体智慧,提高了办学效益;有利于学校坚持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班级就是学校的一个缩影。“支部建在班上”后,支委和班长之间的关系协调和各自的职责,成为新的形势下的班级管理机制的新的课题。能否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支部建在班上”后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支部建在班上”这一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学校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式的真正发挥效应。实行支委领导下的班长负责,重点要处理好党支部和班委的关系。党支部是政治核心,实行监督保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支委(一般班长是支委或列席)讨论决定班级重大事件,诸如奖助学金评选、班级活动等。班长带领班委主持班级日常工作,两者职能要分开。党员可在班级中担任各种职务发挥其积极作用,但党支部不可去包揽一切,到处去发号施令。班委应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工作,但要自觉接受党支部的指导。2. 建立支部网络管理结构。注重班级支部的组织发展和学生党员帮扶工作,充分调动支部中每一个党员的积极性。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据“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而稳妥地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把好入口关,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支委的领导下,建立班级支部网络管理结构,形成“1+1+1”的管理模式,一名党员培养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帮助一个思想后进或成绩不理想或生活困难同学。各学校高年级的学生党员人数现已基本达到30%,形成“1+1+1”模式后,班级所有同学应都在这一管理结构中,每一个同学都在向心圆的点上,而这一圆的圆心就是班级支部。3. 定期培训支委及完善考核制度。支部书记是支部的核心,其能力与素质决定支部工作的好坏。因此,学校分党委或总支应定期培训支部书记,辅导员应经常与支部书记工作交流,每学年或每学期对支委进行改选。学校要定期召开支部书记培训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学校党委的工作重点,经常邀请学校组织部门或学校党委书记、副书记开办讲座。同时,学校应建立学生党支部书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听取支部工作汇报。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人,与学生关系紧密,应经常与支部书记交流工作,了解班级支部中最新近况,在学校分管书记的指导下,帮助支部书记开展工作并适当参与,对各支部中出现的现象及时汇报,分析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教训,负责对支部书记的考核并参与组织支部的改选。4. 规范支部工作和健全规章制度。“支部建在班上”后,支部书记多有学生担任,由于支部书记来自班级,他们和普通同学朝夕相处,因而在工作中难免有顾虑,放不开手脚,不敢大胆管理,造成支部工作的不力,影响支部工作的发挥。党建规章制度,是支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健全规章制度能促进支部工作的规范。在坚持支部政治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教育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制度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党建制度创新,如经常进行民意测评,佩戴党员标志,针对预备党员转正开展“我的预备期”述职,正式党员每学期书面汇报思想一次等。在支部与支部之间,可以经常召开示范支部大会,加强支部间的交流与学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