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统皇帝

如题所述

大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公元1427-1464年),明宣宗朱瞻基皇长子。宣宗病崩后继位。他两次登基,在位共22年,病崩,享年38岁,葬于裕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明英宗朱祁镇,大明宣宗皇帝的长子,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明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的正宫胡皇后举止得体,贤良温淑,是一位不可多得好皇后,宣宗还有一位贵妃,姓孙,这位孙贵妃深的宣宗皇帝的喜爱,唯一遗憾是没有得到皇后的宝座,于是孙贵妃绞尽脑汁总想挤掉胡皇后而自立,机会终于来了,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后没能为宣宗生下一个皇子,孙贵妃虽然也没能生子,但他想出了一条偷梁换栋的计策,他派人在宫中四处打探看哪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了身孕,于是将找到的宫女藏在秘室之中,与外界隔绝,派专人送饭、照看。然后买通御医,对外号称怀孕,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由于当时孙贵妃深得皇帝的宠爱,因此无人敢透露半点风声,就这样十月怀胎,宫女顺利产下一子,孙贵妃马上派人将孩子抱到身边,秘密处死了宫女,然后派人立即通知明宣宗,自己也装出一幅产后非常虚弱的样子。就这样这个小男婴就成了孙皇后的亲生儿子,而这个小孩就是后来的大明英宗皇帝朱祁镇。孙贵妃也因此得以正位后宫,胡皇后则被迫让位。

  明英宗朱祁镇在七岁时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年号正统,是为大明英宗皇帝,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朱祁镇继位初期,由三杨及张辅等人辅政,国家比较安定,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但他年幼贪玩,随着皇太后和仁宣朝重臣“三杨”的相继去世与引退,英宗因为缺少良臣辅助,太监王振趁机依仗皇帝的威严排除异己,树立朋党。

  而当时的蒙古在漠北的势力已经一分为二,瓦剌与鞑靼,两个部落互相征伐,到了明英宗时期,瓦剌强大了起来,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边,瓦剌部当时的实权掌握在太师也先的手里,他经常派人以向明朝廷进贡为名,骗取赏赐,因为当时明朝对进贡国家的使者,无论贡品如何,总要有非常丰厚的赏赐,而且是按人头派发。也先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派出的使臣不断增加,最后竟加到3000多人。王振对此忍无可忍,下令减少赏赐,也先以此为名对明朝发动战争。英宗年少气盛,想效仿太祖,成祖御架亲征,王振也想借此耀武扬威,名留青史,于是极力撺掇英宗皇帝亲征,但是由于当时明朝的主力都在外地作战,一时难以调回,因此朝中大臣都劝阻英宗皇帝不要亲征,但最后还是没有改变英宗皇帝的态度,于是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了近20万的大军,在英宗皇帝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开始亲征。由于连天大雨,加之粮饷接济不上,军队的士气非常低下。行到大同附近,看见被也先杀的尸横遍野明军尸体,英宗皇帝和王振有点动摇了,于是决定撤军。但是王振的老家在蔚州,离大同非常进,王振想借此耀武扬威,于是决定大军绕道蔚州撤退,王振的提议立即遭到群臣的反对,认为这样会耽误撤退的时机,但是王振哪里听的进去,加上英宗也希望给王振衣锦还乡的机会,于是大军开始朝蔚州方向移动。这时,王振又心血来潮,怕大军经过会踩坏家乡的庄稼,自己就会背上骂名,于是建议按原路撤军,就这样宝贵的时间被耽误了。当大军行到怀来附近时,由于锱重还没有赶到,于是王振下令原地驻扎等待。如果这时英宗能够进怀来城驻守,那么历史将被改写,就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以东20里处),明军被也先军赶上,并包围。也先切断了明军的水源,明军被困死地。也先假意议和,趁明军不备,发动奇袭。明军几乎全军覆没,英宗皇帝被俘,王振则被明将樊忠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等大臣战死。这就是著名的土木之变。英宗也开始了他一年的北狩生活。

  英宗被俘后,也先也觉得非常难办,是杀是留无法决定,好在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认为英宗奇货可居,劝也先留下英宗,他的提议得到了也先的认同。英宗被俘的最初一段时间,也先总是带着英宗到处招摇撞骗,但都遭到了明朝边将的回绝,不久之后孙皇后与朝廷重臣立成王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这样朝廷上下都安定了下来,同时皇帝也明发诏谕,不许私自与也先联系。这样,也先想靠英宗大捞一把的计划失败了,于是气急败坏的也先率领瓦剌精锐骑兵浩浩荡荡杀向北京城,明朝方面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北京军民在兵部尚书于谦的带领下给也先军队以沉重的打击,也先率军败回蒙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2
朱祁镇宠幸宦官王振,因而祸及自己,在土木之变中被瓦刺抓走。被弟弟朱祁钰救回后,发动夺门之变夺回皇位。一生宠幸宦官,毫无建树,昏庸无能,不识忠良。
第2个回答  2013-10-12
明英宗(1427-1464)朱祁镇,汉族,明朝第六代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之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母亲孙皇后,妻子钱皇后。1435年即位,年号正统,即位时才9岁。即位时有三杨辅佐(杨士奇,杨荣,杨溥)和英国公张辅,社会尚算安定。
  自正统七年(1442),王振掌权后,政治开始腐败,塞外瓦剌南犯,1449年在王振的怂恿下英宗亲征,用兵不当导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驸马都尉井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护卫将军樊忠、副都御史邓棨、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文武大臣为国殉难。王振在乱军中被杀。
  英宗被俘之后,北京的明众臣为稳定人心,以于谦为首,主张立英宗亲弟郕王朱祁钰为帝,为明代宗。明代宗与于谦在北京城外击退了来犯的瓦剌军队。瓦剌太师也先不得已,将朱祁镇释放。英宗被瓦剌释放后,被代宗囚禁于北京八年,1457年,趁代宗病危发动夺门之变,再次登基即位,改元天顺。复辟后大杀群臣,包括抗瓦剌的名将于谦。两次在位共22年,复位后,重用孙镗、户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李贤、吏部尚书王翱等大臣,平定了石曹之乱,赶走了徐有贞。天顺8年(1464年)病逝于乾清宫,享年38岁。庙号英宗睿皇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