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是怎么产生的

如题所述

埃博拉病毒最早并不是在人体内发现,而是在动物体内。类似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在人类的历史上,很多致命的病毒都来自动物。人类的感染,也与社会发展和生存条件密不可分。

  “埃博拉”是非洲中部一条河流的名字。

  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夺走沿岸55个村庄数百人的性命。事隔2个月,这一病毒又肆虐苏丹。在随后近40年的时间内,埃博拉病毒几次露出锋利的牙齿。1979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苏丹。销声匿迹近15年后再次席卷刚果和加蓬。

  根据目前的研究,野外的果蝠很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动物宿主之一。至于人类为何会感染埃博拉病毒,要从自身的生活习惯上找原因。

  据科普网站“果壳网”医学编辑张雪对新京报记者介绍称,埃博拉病毒最早并不是在人体内发现,而是在动物体内。非洲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原因与两个生活习惯有关:一个是他们有生食动物的习惯,如生食含有埃博拉病毒的猴子或者果蝠,还有就是殡葬习俗——人死后,会把人的尸体进行开膛,对肠道进行清洗,把食物残渣清洗出去,这个过程中,人很容易感染埃博拉病毒。

  类似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在人类的历史上,很多致命的病毒都来自动物。人类的感染,也与社会发展和生存条件密不可分。

  在历史上,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西方人带来的感冒和天花,杀死了大批印第安人。而原住民传染给欧洲殖民者的病症,只是不会致命的梅毒

  实际上,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著名的大规模致命的传染病,包括天花、流感、疟疾、鼠疫、麻疹、霍乱,再加上近年来的艾滋病、禽流感、口蹄疫等,都是人类从动物那里承继而来的。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生理学家戴蒙德在著作《枪支、细菌、钢铁:人类社会的各种命运》中指出,人类传染病的病毒与病菌是农耕社会家畜与家禽饲养业的产物。旧大陆农耕社会里发达的饲养业以及密集的人口居住方式,是传染病的温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4

第2个回答  2014-10-31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命名(该国旧称扎伊尔),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
病毒来自“Filoviridae”族。“埃博拉”属于丝状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2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