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葬礼后回家有哪些禁忌

如题所述

参加葬礼后回家禁忌,主要有下面这些:

1、参加葬礼后回家禁忌不要直接回家,先去人流多的大商场逛逛,在外面吃个饭,看场电影之类的,总之回家之前去干点别的,利用人多的阳气把晦气冲淡了再回家。

2、参加完丧事离开时切忌向家眷说再见,还有一起相约去葬礼的朋友,也不要互相道别。因为这样不吉利,还有参加丧礼可随身带红包,袋里装些米跟盐,米跟盐有辟邪的功用,出来后最好把有参加过葬礼的钱盐米用掉。

3、参加葬礼后回家禁忌,不脱下参加葬礼的服装,就直接抱孩子;应该先换下服装,再做家里的事情。

4、参加完丧事,不可以直接去亲戚朋友家,比如遇到了亲戚朋友邀请,要委婉拒绝。

葬礼主要过程

小殓:为尸体净身整容,穿上寿衣。这个步骤要尽早,甚至有时在断气之前就进行。因为过几个小时,由于肌肉细胞死亡,会出现称为尸僵的四肢僵硬现象,影响穿寿衣。寿衣不能用皮质,因传统认为这样死者会转世成动物。

报丧:正式通知远近各处的亲友死亡时间、情况和葬礼安排,经常有严格的形式和顺序规定。

奔丧:亲友携带礼品、礼金、挽联、花圈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

停灵:又称暂厝,将尸体在灵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同时有助于确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

灵堂可为家中房间、临时搭制的灵棚、或殡仪馆的专用房间。灵堂内设悼念条幅、死者遗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蜡烛、纸钱等。

在暂时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况下,将棺材寄放在寺庙等地,等待未来下葬,也可称作停灵。

守灵:停灵期间,已在场的亲友,特别是死者的晚辈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接受奔丧者的吊唁。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亲近的晚辈(称为孝子/孝女)穿不缝边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绳或麻绳,脚穿草鞋,称为孝服。

大殓:当着家属的面,将死者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盖上被子,钉上钉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内棺和放置随葬品的外棺两层。

出殡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殡开始的标志是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称为“摔盆儿”。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有乐队吹打,沿途散发纸钱到墓地,下葬仪式有风水师协助。

烧七:下葬后亲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还有类似的叫魂、烧纸钱等活动,称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仪式称为“断七”,为正式葬礼部分的结束。

五七:北方地区在第三十五天的时候,传统叫五七,由女儿做一个纸扎葫芦,并下一碗面,俗称五七开锁。民间信仰说死者在五七之前,在某一地方锁着必须,得给死者开锁,然后死者坐着葫芦过河江,才能去西方极乐世界。

守孝:按儒教的传统,孝子应该守护在父母墓的周围三年(每个人在三岁前,基本都不离开父母怀抱,此三年感念父母恩,很多村庄也是这样产生的),期间避免娱乐、饮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牌位:家人用香烛祭品供奉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扫墓:亲友于清明节、春节、忌日期间,修理、打扫墓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