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是清代后宫称呼嫔妃的吗?你认为有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在很多清宫影视剧和清宫小说里面,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宫女和宦官,将年轻的妃嫔称为“小主”。许多年轻的女性观众受此影响,也会在平时以“小主”自称,或者与闺蜜互称“小主”。那么“小主”这种称呼是不是在清代才开始出现?清代后宫的奴婢称呼嫔妃是否真的会称呼其为“小主”?下面咱们就一起看看专家学者是怎样回答的这个问题。

“小主”在清朝宫廷戏中的起源

“小主”这个词,之所以会被清朝影视剧频繁使用,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一本叫《宫女谈往录》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民国时期生人,名叫金易,他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时候,与一位清朝宫廷内的宫女住邻居,在与这位宫女的接触中,作者听她谈了很多清朝宫廷的故事,以及清朝宫女的生活。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者靠着回忆,写成了这本《宫女谈往录》,在这本书中,作者写了清朝的后宫之中,分为太后、主子、小主这三个等级,而对小主的称呼可以直接称呼为“小主”,也可以称呼“封号加上小主”。

但是,作者在听宫女邻居谈论宫中生活的时间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而写这本书的时间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中间相隔了四十年的时间,难免会有一些记忆偏差,很多学者指出这本书中的内容存在错误,在没有其他材料作为佐证的情况下,不能够完全采用。

为了寻找佐证,有人提到了商衍瀛在《珍妃命案》中也记录了“小主”这种称呼,书中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太监得些小恩小惠,都竭力奉承她,称之为‘小主儿’”。可是在这条记录之中,“小主”一词变成了“小主儿”,虽然只是多了一个儿化音,但意义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北京话的特点,在正式的场合,通常很少会在词的末尾加上儿化音,这种儿化音给人的感觉既不正式也不尊重,在等级森严的皇宫后院,奴婢恐怕不敢对主子用如此戏谑的称呼。

再有商衍瀛说他的这个记录是借鉴了信修明的记录,可信修明的记录却否定了这个说法。信修明是清末人士,由于一直没有考取功名,为了生计,他选择了自阉进宫,他在《老太监的回忆》中曾写道:“珍妃很好用钱,又常施惠于群监,近之者无不称道主子之大方。”这里对珍妃的称呼并不是商衍瀛所提到的“小主儿”,而是“主子”,从两位作者的生活经历来看,显然信修明的说法更容易让人相信。

清代宫人对嫔妃的称呼

著名文物专家、历史学家朱家溍先生在《故宫退食录》中写道根据清宫旧人的口述,当时在清朝后宫之中,奴仆对太后的当面称呼是“老祖宗”,而背后则称呼为“老佛爷”,在见到皇后的时候,会称呼为“皇后主子”,在背后会称呼为“主子娘娘”。

瑾妃和珍妃有一位侄子,名叫唐海炘,他在《忆我的两位姑母——珍妃 瑾妃》一文中曾写过,当时宫中的人 “都称瑾妃为‘四主’,珍妃为‘五主’”,这里面的四和五指的是两人在家中的排行。文中还记录了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宦官和宫女对两位妃子会称呼为“瑾主子”、“瑾主妃”,但是并没有说这种称呼为何会有所不同,是不是与其隶属的宫份或者当时的场合有关。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简单地做个总结,首先,“小主”这个词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它并不是专指后宫的嫔妃。其次,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可以证明,清宫奴仆对嫔妃的称呼是“小主”。最后,根据专家学者的考证,在清代后宫之中,奴仆对嫔妃的主流称呼是“封号加上主子”或者“封号加上主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4
对于这个称呼,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可以证明,这称呼并不专指的是后宫的妃嫔,我认为对于历史应该尊重,不了解的历史不能够瞎说,否则会影响他人的知识结构。
第2个回答  2021-12-22
是的。影响有好的,也有坏的。好的影响是让嫔妃的形象更正式化,身份有所抬高。不好的方面是名称太讲究名次,让嫔妃们过于争宠,引起后宫事端。
第3个回答  2021-12-22
不是,这种说法是没有历史佐证的,这种说法影响了人们对于清朝称呼的印象,让人们有一些认知的偏差,对历史产生一些误解,甚至信以为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