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音”的经验(复制也要好的才行)

那些音标看不懂,如“盾,中古[dhu«n](王力),上古音中古音注音的音标图帮忙找个,链接可能提交就死了,发消息就行
介绍一些书,入门级的
中古声调 中古摄 中古开合 中古等,图表,

邮箱:[email protected]

风中古[p˜(uN]王力

二楼,这篇文章是天涯上的,看过了(《切韵》已失传,不知那位版主哪儿找的)
那个网站早有了,上面两个音就是那里找的,不过还是谢谢你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词目:古音 拼音:gǔ yīn 词义:与隋唐语音通称今音相对。20世纪20年代以后人们把两者统称为古音,前者称上古音,后者称中古音。广义的古音包括上古音的声、韵、调 ,狭义的古音指以《诗经》、《楚辞》押韵为中心的先秦两汉韵,等于古韵。
[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基本解释 1. [ancient Chinese sounds]∶古代的语言及发音 汉语的古音系统 2. [classical pronunci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专指周秦时期的语音 详细解释 1. 古乐。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岁律及郊至,古音命《韶》《韺》。” 2. 宋 人称 隋 陆法言 《切韵》以前汉语音韵为古音。对《切韵》以后各韵书称今音而言。现称前者为上古音。 隋 唐 宋 语音为中古音,统称古音。 杨树达 《<古声韵讨论集>序》:“ 峻 既遵余教,益以师授,遂於古音颇有省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13
古音的确是令人头大如斗,小可学习古音累计已有8、9年光景,却还是胡里巴涂没见出个子午卯酉来。我曾经赌气跟自己叫嚣“没学会中古音之前决不读古书”,这显然是个白痴理念,无异于因噎废食。可是为了读通古书去了解一点古音的知识绝对是没有害处的。咱们从小就没受过相关的教育,单靠自己抠哧恐怕要“白首太玄经”了。因此小可将这几年来的经验之谈卖弄给诸公免得大伙儿走我的弯路。

我也是北方人,方言底子很薄,拿不出许多乡语的例子来跟古音相互印证。中国说北方话(官话)的人口占绝大多数,大伙儿同病相怜呐。我就把北方方言区的同胞们当成这篇小文的假想读者吧。

北方话也不是一点古风都没有了的,我就先从声调说起,看看北方话能给我们学习古音提供多大的帮助。

声调对读古书——特别是古诗词——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格律诗、长短句和散曲都是讲究平仄的。现代的北方方言——我之所以不说北方人,是因为西南的大片和江南的个别城市(如南京)说的也是也是北方话(下略称官话)——官话里的方言分支大多数是没有入声的。不是说入声字从语言里被删除了,而是派入了其他声调。认不清入声字就分不清平仄,那么作出来的格律诗就没有格律。

分辨入声字的一个简单办法是看它在普通话中声调和声母的搭配,声母为塞音和塞擦音而声调为阳平(2声)的字几乎肯定是入声字。具体为B阳(如白,薄、不、别),D阳(如夺、达、毒、迪),G阳(如格、国),J阳(如吉、绝、结)ZH阳(直、着、烛、折、宅),Z(则、作(作践)、凿、足)。

但是请注意,入声在古代是收-P,-T,-K韵尾(即韵母的最后一个字母)的,这些韵尾在现代官话里全都消失了,所以韵尾收-N、-NG的字(如按、防)肯定不是入声字。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注意异读字。这包括文白异读,如学XUE和学XIAO;方言与普通话的异读,指的是韵母跟普通话差异很大的,比如西南官话把约、绝、略的韵母读成(üo)。象帖子里出现的“确凿、角色”里的确和角都是入声字。

另外有些官话方言入声字有特别的声调或读法,如南京话和湖南话的入声字都派如了一个独立的声调,西南官话的入声字都派入了阳平,还有些方言里入声字读的很短促,其实是在韵母后嗓子紧缩一下,江南的吴语和山西的部分方言都采用这种读法。至于客家话和闽、粤方言,它们还都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入声体系(真是令小可艳羡)。

其他的入声字只好逐个记住了。建议大家参考黄伯荣、廖序东先生编的《现代汉语》,里边有入声字表。或者参考平水韵或词林正韵(网上能找到)。

差点忘了,üe韵的字除了瘸、靴和嗟也都是入声字

其实常用的入声字并不多,《现代汉语》的5000字字表里只有500多个,大家只要稍微用点心就能记住了。

诗、词的格律不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如果有朋友感兴趣,可以知会一声,小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下面说说学习古音应从何处入手。

小可读过几本音韵学的教材,都是把重心放在了《切韵》和《广韵》上。《切韵》是隋朝陆法言编的一本韵书(按音序编排的字典,作诗取韵用),《广韵》是《切韵》在宋朝的增补本。后来成了作近体诗(格律诗)用韵标准的《平水韵》相传为金国人刘平水所撰,其实是合并了《广韵》的韵目,将《切韵》的206韵合成了106(或107)韵。其实合得没有象数字体现的那么厉害,因为广韵的韵目有的干脆就是韵母。举例说: 天和坛在普通话中韵母不同但可以压韵,就是这么个道理。另外206也没有那么吓人,因为古人的韵书里不同声调的是不同的韵。普通话里有30来个韵母,如果加上声调也有100多个呢。

废了半天话,其实我想说的是,学古音可千万别从广韵开始,因为广韵实在是太难了。我们学汉字不是从人口手学起的吗,按着这个理儿,不能还不会爬呢就想学跑了。

我的建议是,咱们不如从京剧开始。我可绝对没有恶搞的意思。京剧的念白是很文的,它保留了很多古音成分。可以说京剧的念白是一种仿古语言。我听说日本的歌舞伎也是念古音的,当然了,念的是日本的古音。可见好多民族都是以复古为雅的(扯远了:)。

京戏里的古音成分主要是尖团和上口字。

什么是尖团呢,简单的说就是J、Q、X的两套读法(北京人也有管平卷舌叫尖团的,非是)。J、Q、X的来源是古代的G、K、H和Z、C、S,但京剧里边是念成团音JQX(对应GKH)和尖音ZCS的。其实我这说法不是很准确,因为古声母还分清浊,我就先插叙一下什么叫清浊

遗憾的是我打不出国际音标来,其实能打出来大家也不见得能看懂。我就用英语的拼写模拟一下吧 :GOOD 的 G 是全浊音,普通话里没有。SKY的K(英老师们管那叫失去爆破)是全清音,相当于普通话“干”的声母。KEY的K是次清音,相当于普通话“苦”的声母。应该还有个次浊吧!没错,次浊就是鼻音,跟G对应的就是THING的NG,普通话不拿它做声母,但是有这样韵尾,如“请”。

北方话有的方言是分尖团的,比如胶东话和河南部分方言。不分尖团的朋友们要学古音最好先跟着京剧把这个学会了。除了京剧还有一个辅助手段,就是形声字,学古音,尤其是学上古音(诗经、楚辞时代的语音)全指着它呢。就是说声旁一致的尖团差不多也一致的,如减和喊一个是J一个是H(GKH发音部位相同)所以减字应该是个团音,再如通过祖(z)和姐(j),可断定姐是尖音字。

说完了尖团再说上口字。上口字里最有用的是两个普通话中消失了的声母,
即NG、V。可惜现代京剧里NG读得很含糊几乎听不出来。不过有几个特殊发音的字,象牛,京剧里读如油,凝读如迎,这些都是NG母字。NG、V声母字也可以借助形声字来记,看的是声旁的发音部位。如蔓有两读,W那个读法的古音肯定是V因为M和V都是唇音;再如眼和根、免和挽、微和霉(哈哈,举此例是为了提醒大家,一定要参照繁体字啊!)

差点又忘了一个:
“苏三……将身来在大街前”——如果你仔细听过京剧的这句唱,就回发现“街”被念成了JIAI。类似的,台湾的电视剧里把崖读成yai,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iai是古音的二等韵。古韵分四等两呼,发展为普通话的(开齐合撮)四呼。A、O、E、AI、EI、AO、OU、AN、EN、ANG、ENG(开口呼),I、IA、IE、IAO、IOU(IU)、IAN、IN、IANG、ING(齐齿呼),U、UA、UO、UAI、UEI(UI)、UAN、UN、UANG、ONG(合口呼),Ü、ÜE、ÜAN、ÜN、IONG(撮口呼)。

现代的开口呼、齐齿呼对应古代的开口呼,现代的合口呼、撮口呼对应古代的合口呼。开口呼合口呼大致对应古代的一、二等,齐齿呼、撮口呼大致对应古代的三、四等。这个大致的例外就是“苏三”那个二等韵了,现代方言里还有区别的二等韵主要是平水里的“江、佳”两韵,结合自己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挨个儿记吧。比如小可的方言里街读如该,又如巷道不读向道而读沆道,再如普通话里“江、豇、肛、缸”是两个音,但古音都归江韵。

下面给出一首诗,是明朝兰茂在《韵略易通》里作的,它给出了明朝官话的全部声母。(绝妙啊)

东风破早梅
向暖一支开
冰雪无人见
春从天上来

对应的声母为:
D、F、P、Z、M
H、N、0、ZH、K
B、S、V、R、G
CH、C、T、SH、L

注:向(团音)、雪(尖音)、见(团音)、从(尖音,古读ciong),0是零声母也就是没有声母。

别着急,就差一步了,就差一步你就能填词了。
差的就是-M韵尾。普通话的AN韵近古分成AM、AN两韵。这个嘛,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怎么办呢?逐个记吧,平水韵里的“侵、覃、盐、咸”和对应的上、去韵就是-M韵尾的韵,学名叫闭口韵(挺形象的吧:)。当然了,千万别忘了我们的法宝,大家一起念:形——声——字——。哈哈,对喽!

下面是《词林正韵》的韵目和对应的拼音(韵目名是小可按平水韵和十三辙拟的):
一, 中东ong
二, 江阳ang
三, 支微i (ui)
四, 鱼模u(iu)
五, 皆咍ai(iai)
六, 人辰en
七, 言前an
八, 遥条ao
九, 坡梭o
十, 佳(*)麻a
十一, 庚清eng
十二, 油求ou
十三, 心侵im(em)
十四, 覃咸am
十五, 屋沃uk
十六, 觉铎ok
十七, 质锡ik
十八, 没月iet,üet,et,u(e)t
十九, 合洽ep,ap
*佳韵一半读IA一半读IAI
十五到十九是入声字,发音比较乱,但你大可不必管它,因为很少有诗词押仄韵的,压仄韵也不是非得用入声。还有三点须注意:1,中东和庚清不同,普通话里有几个读ONG或IONG的字不在中东韵里需要特别记一下。2,普通话的UI韵要读成英语WE那个音就可以跟“支”压韵了,但是“支”要读成ZH-YI。3,普通话里ü韵的非入声字要读成英语YOU那个音。“峰峦如聚(ziu),波涛如怒……”

掌握了上述的古音知识,我们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跟元、明、清甚至宋朝的古人沟通了。语言一下字就穿越了七八百年的时空。想来宋元明清的古人(北方人)摇头晃脑的读书声也不过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你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你就可以向广韵发出挑战,进而再杀到先秦时代。我能给你的唯一忠告就是:那时侯的话决对比ENGLISH MUCH MORE DIFFICULT。

PS:还有一个问题被疏漏了,就是象“远上寒山石径斜”,“天似穹庐莽盖四野”里的斜和野这类发音的字,只要不是入声字都读成IA,车,者,奢读成CHA,ZHA,SHA。你可能回问了,那不是跟叉,楂,沙重复了么。其实古音里卷舌音是分为两套的,一套发音接近于英语的 (J)EEP,(ch)eap,叫舌叶音,咬字准的朋友知道它们跟普通话的ZH、CH、SH不同,令一类接近普通话的J、Q、X。叉、楂、沙是前者,车、者、奢是后者。

邮件已发,请验收,耶嘿~
华炜发,满意请采纳哦
……(*^__^*)
第2个回答  2010-08-15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词目:古音 拼音:gǔ yīn 词义:与隋唐语音通称今音相对。20世纪20年代以后人们把两者统称为古音,前者称上古音,后者称中古音。广义的古音包括上古音的声、韵、调 ,狭义的古音指以《诗经》、《楚辞》押韵为中心的先秦两汉韵,等于古韵。
[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基本解释 1. [ancient Chinese sounds]∶古代的语言及发音 汉语的古音系统 2. [classical pronunci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专指周秦时期的语音 详细解释 1. 古乐。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岁律及郊至,古音命《韶》《韺》。” 2. 宋 人称 隋 陆法言 《切韵》以前汉语音韵为古音。对《切韵》以后各韵书称今音而言。现称前者为上古音。 隋 唐 宋 语音为中古音,统称古音。 杨树达 《<古声韵讨论集>序》:“ 峻 既遵余教,益以师授,遂於古音颇有省悟。”

回答者: sstxgtqq - 三级 2010-8-13 00:19

检举 古音的确是令人头大如斗,小可学习古音累计已有8、9年光景,却还是胡里巴涂没见出个子午卯酉来。我曾经赌气跟自己叫嚣“没学会中古音之前决不读古书”,这显然是个白痴理念,无异于因噎废食。可是为了读通古书去了解一点古音的知识绝对是没有害处的。咱们从小就没受过相关的教育,单靠自己抠哧恐怕要“白首太玄经”了。因此小可将这几年来的经验之谈卖弄给诸公免得大伙儿走我的弯路。

我也是北方人,方言底子很薄,拿不出许多乡语的例子来跟古音相互印证。中国说北方话(官话)的人口占绝大多数,大伙儿同病相怜呐。我就把北方方言区的同胞们当成这篇小文的假想读者吧。

北方话也不是一点古风都没有了的,我就先从声调说起,看看北方话能给我们学习古音提供多大的帮助。

声调对读古书——特别是古诗词——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格律诗、长短句和散曲都是讲究平仄的。现代的北方方言——我之所以不说北方人,是因为西南的大片和江南的个别城市(如南京)说的也是也是北方话(下略称官话)——官话里的方言分支大多数是没有入声的。不是说入声字从语言里被删除了,而是派入了其他声调。认不清入声字就分不清平仄,那么作出来的格律诗就没有格律。

分辨入声字的一个简单办法是看它在普通话中声调和声母的搭配,声母为塞音和塞擦音而声调为阳平(2声)的字几乎肯定是入声字。具体为B阳(如白,薄、不、别),D阳(如夺、达、毒、迪),G阳(如格、国),J阳(如吉、绝、结)ZH阳(直、着、烛、折、宅),Z(则、作(作践)、凿、足)。

但是请注意,入声在古代是收-P,-T,-K韵尾(即韵母的最后一个字母)的,这些韵尾在现代官话里全都消失了,所以韵尾收-N、-NG的字(如按、防)肯定不是入声字。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注意异读字。这包括文白异读,如学XUE和学XIAO;方言与普通话的异读,指的是韵母跟普通话差异很大的,比如西南官话把约、绝、略的韵母读成(üo)。象帖子里出现的“确凿、角色”里的确和角都是入声字。

另外有些官话方言入声字有特别的声调或读法,如南京话和湖南话的入声字都派如了一个独立的声调,西南官话的入声字都派入了阳平,还有些方言里入声字读的很短促,其实是在韵母后嗓子紧缩一下,江南的吴语和山西的部分方言都采用这种读法。至于客家话和闽、粤方言,它们还都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入声体系(真是令小可艳羡)。

其他的入声字只好逐个记住了。建议大家参考黄伯荣、廖序东先生编的《现代汉语》,里边有入声字表。或者参考平水韵或词林正韵(网上能找到)。

差点忘了,üe韵的字除了瘸、靴和嗟也都是入声字

其实常用的入声字并不多,《现代汉语》的5000字字表里只有500多个,大家只要稍微用点心就能记住了。

诗、词的格律不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如果有朋友感兴趣,可以知会一声,小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下面说说学习古音应从何处入手。

小可读过几本音韵学的教材,都是把重心放在了《切韵》和《广韵》上。《切韵》是隋朝陆法言编的一本韵书(按音序编排的字典,作诗取韵用),《广韵》是《切韵》在宋朝的增补本。后来成了作近体诗(格律诗)用韵标准的《平水韵》相传为金国人刘平水所撰,其实是合并了《广韵》的韵目,将《切韵》的206韵合成了106(或107)韵。其实合得没有象数字体现的那么厉害,因为广韵的韵目有的干脆就是韵母。举例说: 天和坛在普通话中韵母不同但可以压韵,就是这么个道理。另外206也没有那么吓人,因为古人的韵书里不同声调的是不同的韵。普通话里有30来个韵母,如果加上声调也有100多个呢。

废了半天话,其实我想说的是,学古音可千万别从广韵开始,因为广韵实在是太难了。我们学汉字不是从人口手学起的吗,按着这个理儿,不能还不会爬呢就想学跑了。

我的建议是,咱们不如从京剧开始。我可绝对没有恶搞的意思。京剧的念白是很文的,它保留了很多古音成分。可以说京剧的念白是一种仿古语言。我听说日本的歌舞伎也是念古音的,当然了,念的是日本的古音。可见好多民族都是以复古为雅的(扯远了:)。

京戏里的古音成分主要是尖团和上口字。

什么是尖团呢,简单的说就是J、Q、X的两套读法(北京人也有管平卷舌叫尖团的,非是)。J、Q、X的来源是古代的G、K、H和Z、C、S,但京剧里边是念成团音JQX(对应GKH)和尖音ZCS的。其实我这说法不是很准确,因为古声母还分清浊,我就先插叙一下什么叫清浊

遗憾的是我打不出国际音标来,其实能打出来大家也不见得能看懂。我就用英语的拼写模拟一下吧 :GOOD 的 G 是全浊音,普通话里没有。SKY的K(英老师们管那叫失去爆破)是全清音,相当于普通话“干”的声母。KEY的K是次清音,相当于普通话“苦”的声母。应该还有个次浊吧!没错,次浊就是鼻音,跟G对应的就是THING的NG,普通话不拿它做声母,但是有这样韵尾,如“请”。

北方话有的方言是分尖团的,比如胶东话和河南部分方言。不分尖团的朋友们要学古音最好先跟着京剧把这个学会了。除了京剧还有一个辅助手段,就是形声字,学古音,尤其是学上古音(诗经、楚辞时代的语音)全指着它呢。就是说声旁一致的尖团差不多也一致的,如减和喊一个是J一个是H(GKH发音部位相同)所以减字应该是个团音,再如通过祖(z)和姐(j),可断定姐是尖音字。

说完了尖团再说上口字。上口字里最有用的是两个普通话中消失了的声母,
即NG、V。可惜现代京剧里NG读得很含糊几乎听不出来。不过有几个特殊发音的字,象牛,京剧里读如油,凝读如迎,这些都是NG母字。NG、V声母字也可以借助形声字来记,看的是声旁的发音部位。如蔓有两读,W那个读法的古音肯定是V因为M和V都是唇音;再如眼和根、免和挽、微和霉(哈哈,举此例是为了提醒大家,一定要参照繁体字啊!)

差点又忘了一个:
“苏三……将身来在大街前”——如果你仔细听过京剧的这句唱,就回发现“街”被念成了JIAI。类似的,台湾的电视剧里把崖读成yai,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iai是古音的二等韵。古韵分四等两呼,发展为普通话的(开齐合撮)四呼。A、O、E、AI、EI、AO、OU、AN、EN、ANG、ENG(开口呼),I、IA、IE、IAO、IOU(IU)、IAN、IN、IANG、ING(齐齿呼),U、UA、UO、UAI、UEI(UI)、UAN、UN、UANG、ONG(合口呼),Ü、ÜE、ÜAN、ÜN、IONG(撮口呼)。

现代的开口呼、齐齿呼对应古代的开口呼,现代的合口呼、撮口呼对应古代的合口呼。开口呼合口呼大致对应古代的一、二等,齐齿呼、撮口呼大致对应古代的三、四等。这个大致的例外就是“苏三”那个二等韵了,现代方言里还有区别的二等韵主要是平水里的“江、佳”两韵,结合自己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挨个儿记吧。比如小可的方言里街读如该,又如巷道不读向道而读沆道,再如普通话里“江、豇、肛、缸”是两个音,但古音都归江韵。

下面给出一首诗,是明朝兰茂在《韵略易通》里作的,它给出了明朝官话的全部声母。(绝妙啊)

东风破早梅
向暖一支开
冰雪无人见
春从天上来

对应的声母为:
D、F、P、Z、M
H、N、0、ZH、K
B、S、V、R、G
CH、C、T、SH、L

注:向(团音)、雪(尖音)、见(团音)、从(尖音,古读ciong),0是零声母也就是没有声母。

别着急,就差一步了,就差一步你就能填词了。
差的就是-M韵尾。普通话的AN韵近古分成AM、AN两韵。这个嘛,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怎么办呢?逐个记吧,平水韵里的“侵、覃、盐、咸”和对应的上、去韵就是-M韵尾的韵,学名叫闭口韵(挺形象的吧:)。当然了,千万别忘了我们的法宝,大家一起念:形——声——字——。哈哈,对喽!

下面是《词林正韵》的韵目和对应的拼音(韵目名是小可按平水韵和十三辙拟的):
一, 中东ong
二, 江阳ang
三, 支微i (ui)
四, 鱼模u(iu)
五, 皆咍ai(iai)
六, 人辰en
七, 言前an
八, 遥条ao
九, 坡梭o
十, 佳(*)麻a
十一, 庚清eng
十二, 油求ou
十三, 心侵im(em)
十四, 覃咸am
十五, 屋沃uk
十六, 觉铎ok
十七, 质锡ik
十八, 没月iet,üet,et,u(e)t
十九, 合洽ep,ap
*佳韵一半读IA一半读IAI
十五到十九是入声字,发音比较乱,但你大可不必管它,因为很少有诗词押仄韵的,压仄韵也不是非得用入声。还有三点须注意:1,中东和庚清不同,普通话里有几个读ONG或IONG的字不在中东韵里需要特别记一下。2,普通话的UI韵要读成英语WE那个音就可以跟“支”压韵了,但是“支”要读成ZH-YI。3,普通话里ü韵的非入声字要读成英语YOU那个音。“峰峦如聚(ziu),波涛如怒……”

掌握了上述的古音知识,我们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跟元、明、清甚至宋朝的古人沟通了。语言一下字就穿越了七八百年的时空。想来宋元明清的古人(北方人)摇头晃脑的读书声也不过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你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你就可以向广韵发出挑战,进而再杀到先秦时代。我能给你的唯一忠告就是:那时侯的话决对比ENGLISH MUCH MORE DIFFICULT。

PS:还有一个问题被疏漏了,就是象“远上寒山石径斜”,“天似穹庐莽盖四野”里的斜和野这类发音的字,只要不是入声字都读成IA,车,者,奢读成CHA,ZHA,SHA。你可能回问了,那不是跟叉,楂,沙重复了么。其实古音里卷舌音是分为两套的,一套发音接近于英语的 (J)EEP,(ch)eap,叫舌叶音,咬字准的朋友知道它们跟普通话的ZH、CH、SH不同,令一类接近普通话的J、Q、X。叉、楂、沙是前者,车、者、奢是后者。

邮件已发,请验收,耶嘿~
华炜发,满意请采纳哦
……(*^__^*)

回答者: 赵华炜 - 八级 2010-8-13 01:20
第3个回答  2010-08-16
刚开始的话,可以试试用郭锡良的《汉子古音手册》,那个查起来比较方便,而且有拟音标注。
音韵学知识的话,可以考虑万献初的《音韵学概要》,这本不错,讲得比较舒服。基本的知识大概全书前面的三分之一就差不多了,也附有韵书、韵图的复印,可以配合着讲解看。
另外,关于音标的话……LZ,这个是国际音标啊!!!上古音中古音注音是怎么可能是用这个注的,而且这个是拟音,就是后世推断出的读音。
国际音标的话,网上都有,把汉语基本会用到的几个音标学会就可以了。上面说的那本《音韵学》概要里面的三十六字母和二百零六韵都配有国际音标。
这些都是最好要背下来的。
郭锡良的书发给你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8-13
那些音标看不懂,如“盾,中古[dhu«n](王力),上古音中古音注音的音标图帮忙找个,链接可能提交就死了,发消息就行
————————————————————————————
从你发的音标来看有些音素显示其实是乱码。比如盾的«,风的˜(uN其实都是乱码。如果要你的电脑正确显示这些国际音标,可下载安装IpaPanNew.font这个字体文件。注音的网上东方语言学网站就有。看不懂是正常的,初学者的话谁都一样,有些不懂的音素怎么发音可以去请教你们学校的语言学方面的教师。

介绍一些书,入门级的
——————————————————————————————
入门级的音韵书籍其实很多,公认较好的有唐作藩《音韵学教程》,还有杨剑桥的《汉语音韵学讲义》,邵荣芬的《汉语语音史讲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