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爱尔兰的文学巨匠,曾言:“艺术真正反映的是观众,而不是生活。一切艺术是无用的”。或许正是他对艺术的这种理解,促使他在声誉正隆之时,去追求生活的出口,以一场不被世人接受的恋情,自我毁灭。
王尔德自幼聪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等多国语言,自牛津大学毕业后,便出版了诗集。他自称美学教授,涉猎小说、评论等多种文学形式,才华横溢,声名远播欧美。原本生活美满的王尔德,在被人告发有婚外同性恋情后,声誉扫地,最终流亡法国,抑郁而终。
王尔德的著名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被许多人视为作者的自传。一是:“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王尔德逝世后,英国为他立雕像,其上刻着他的名言:“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王尔德的一生,如同他的小说,充满争议。作为英国典型的才子,他才情横溢,傲物恃才。他曾言:“美是奇迹中的奇迹,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
他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讲述了一位男子,在画像中认识到自己的美貌后,沉迷自我,逃避自我,过着奢靡纵欲的生活,最终迷失自我的故事。小说中的故事,既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又让人对他“堕落”的勇气感到惊诧。敢于自我毁灭的决心,仿佛是不屈的灵魂在向世界固有的生命形态发出不屈的呐喊。
在王尔德死后,来自世界各地的仰慕者在他的雕像上写满了“我爱你”的留言,有狂热的粉丝,还留下了自己的唇印。
小说中,主人公格雷在被画家巴慈尔发现了自己的美貌后,一步步陷入自我沉溺。现实生活中,王尔德也是被朋友影响,深陷婚外同性恋泥潭。他们的自我毁灭如出一辙,与其说是被“引诱”,不如承认是被自己凝视的“欲望”深渊所吞噬。当然,作者本身的解释是:“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二是:“人生就是说说别人,又被别人说说而已”。还有人说:“一个人在世界上真正消失的标志就是没有人再记得你”。显然,王尔德也比较认同以上观点,因为他说过:“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议论更糟糕,那就是没人议论你”。
当一个人被所有人遗忘、忽略的时候,也就无从得知一个生命体的价值所在。没有任何存在感的活着,会让人抓狂。毕竟,在以社交为基础的生活中,成为一座孤岛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自我存在的追求,每个人都不同。但是,也有很多人对人生的期许是一样的。比如:我们都想有一个长发的自己,还有一个短发的自己;或者,有一个只表现自己的善良,另一个可以自由地邪恶。
在小说中,男主人公就达到了自己的愿望,自己只管容颜不老,纵情欢歌。让画像为自己承担岁月的侵蚀和人生的不堪。
哲人说:“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有无灵魂”。灵魂包含了一个人道德底线和感情信仰。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在享受了恣意的人生之后,发现灵魂这个东西还在自己身上。他为自己说过的谎言以及所做过的背叛,感到痛苦。他把这一切都怪罪于那位为自己画像的画家。当他杀死了画家之后,自己的罪恶感反而更重了,于是,他拿刀刺向了那副画像。
小说的结尾,男主人公倒在了自己的画像之下,面目全非。而画中人则恢复了当初精美的容颜。
原来,杀死一个人的不一定是他人的议论,而是来自自我的灵魂拷问。时间才是评判的高手,他记得你的一切,并且毫无差错。人生就是如此,除了面对,任何人都无从躲闪。
三是:正确的自我认知,才是人生之美。
在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美少年格雷,在发现了自己的容貌之美后,任由自我沉迷其中,本想着自己能一直美下去,结果却在朋友的影响下,不断失去底线滑向欲望的深渊,最终在享乐主义狂欢中迷失了自己。
王尔德借小说中男主人公的角色说出了自己的话:“我想一直美下去,但却被美吞噬”。
有句谚语说:“世界上最不能直视的是太阳和人心”。
人心不过就是一个人欲望的总和。思想家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同时,荀子也提出人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品德和修养,如同“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学习的意义就在于客观的认知自我,认知世界。那些先贤智人也并不是生来就具有慧根的,无一不是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的修为。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这样在面对噪杂的生活和世间百态之时,才有一个辨别之心。
生而为人,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
对于容貌美有正确的认知,拥有时才能锦上添花。对于追求人生之美,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所感身心通达,生命风华无一不是大美至简。
著名作家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当年一经面世,便引起了巨大轰动。虽然人们对小说本身的褒贬和争议一直存在。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作者的这部作品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因为偶然美,而最终失去美的故事。
罪恶和美德,往往在人的一念之中。正如王尔德自己所说的那样:“在美的事物中,发现美丽含义的人,是有修养的人,是有希望的人”。这种希望,只有来自对美的真正认知和践行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