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缺失后果是什么?

如题所述

爱国教育缺失就会让人没有认同感,没有家国情怀,做什么事情都是对自己有利,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同胞亲人,国家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没有爱国情怀,也就很难对自己的亲人朋友有什么感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8
爱国主义教育缺失易造成三观不正,关键时候易出现损坏国家民族利益的事情
第2个回答  2021-11-26
导致的就是没有骨气,没有自尊,国家会失去向心力,没有未来!
第3个回答  2021-11-29
爱国主义教育缺失后果,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卖国贼。
第4个回答  2021-11-26

近日,网上又曝出了一则令人网友愤慨消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一名硕士生季某(据说还是一个公派留学生),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大放厥词,发布了大量的不当言论。


不出意外,硕士生季某的这些言论又一次激起了全民公愤,无数爱国网友愤怒不已。大家都想不通,一个大学硕士生(从资料上看成绩竟然还非常优秀),一边享受着国家的优待,转身就数典忘祖,公然对生它养它祖国母亲口吐芬芳,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这一次,中国科学院大学反应迅速,并在第一时间发布通报。宣布将对此事展开调查,并将严肃处理。也许是因为学校反应特别快的缘故,硕士生季某在自知无法继续装聋作哑的情况下,也立马发布了一封道歉信。


只是,在通篇读完这封所谓的道歉信后,就会发现这个硕士生不简单,从头到尾也没有提及“侮辱中国的那些言论是错误的”。这也能看出,到目前为止这位硕士生依旧没有认识到错误的根源,或许它道歉只是迫于压力而已。


当然,数典忘祖的人并不只有这位硕士生,他也不是第一个发表不当言论的学生,像是那个马里兰大学“香甜空气”女,厦门大学在读研究生“洁洁良”以及中国药科大学毕业生“许小姐”等等,例子数不胜数。

这不禁引人思考:为什么总能看到一些高校学生对国家、民族和同胞充满敌意,并且屡屡出言不逊?

难道真的只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有四!

信息时代容易让年轻大学生“极端化”;

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要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流。好处是,我们可以借此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但是坏处也很明显,这些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往往会夹杂许多负面信息。


这对年轻的大学生而言是一种强烈的冲击,更是一种考验。如果一个学生每天接触的都是负面新闻,他就容易变得极端,并陷入“非黑即白”的思想怪圈,不再相信国内存在美好的事情,甚至会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不认同感。


在国内,这些学生还有可能会掩饰一下内心的真实想法,可一旦走出国门,它们就会立刻露出本来的面目。就像那个“空气香甜女”、苏州大小姐还有今天的硕士生季某,在他们心里可能早就认定了只要踏出了国门,就可以随心所、无法无天了。


国外的舆论环境,扭曲了部分留学生的思维;

翻看国外关于中国的报道就会发现,很多“主流”舆论在谈及中国时,都不尊重事实,100句话也很难找出1句好话。而活跃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的“汉语达人”,则更加疯狂。它们比外国人更加热衷于寻找中国的不足,实在找不到就进行“创造”。

留学生身在异国他乡,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免不了要接触这些媒体信息,使用社交平台。如果留学生对这些信息没有足够分辨能力,那就很容易深陷其中、迷失自己,跟它们成为一丘之貉。


过度痴迷国外影视剧、动漫文化;

其实看日漫、欧美影视剧本身没什么问题,而且很多人都爱看,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很优秀经典的作品。

不过,这些作品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出。


假如,大学生在接触这些作品时,不何思考全盘接收里面的信息,时间一久很自然地就会产生“国外无限美好”的错觉,以为外国人做事情都是讲道理的,就算曾经对我们发动过战斗、欺凌过我们,那也是山姆大叔或者太君的抬举。

就像今天的这位国科大硕士生,不出意料,它就顶着一副动漫头像。


部分教师出了问题,误导了很多学生;

学生三观形成,跟学校的学习经历密不可分。如果一名教师自身就对国家和民族存在仇恨心理,那他就很有可能会向学生灌输类似思想,甚至都不用灌输,很自然的就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再看看这位国科大硕士生的话腔论调,是不是和湖北大学梁艳萍老师转发的观点高度一致?


面对教师时,大多数学生还是心存敬意的,他们将教师视为“权威”。而权威的错误引导,会导致学生的思想出现问题,从而走上一条偏激的道路。

这也是湖北大学“梁老师”为什么受人指责的原因,因为老师的影响力太大了,一旦自身出了问题那后果不堪设想。


高校留学生频频发表对国家和民族充满敌意的不当言论,这固然有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不到位的原因,但不能完全将原因归咎到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头上。

因为,教育只能因势利导,无法让人脱胎换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