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不传之秘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一.穴位

    针灸离不开穴位,学中医者皆知某经某穴、某个解剖位置、某个突起、某个凹陷、虽论述许多,但真正在临床上找某个穴位时确实有迷惘。按书本上讲,每个穴位都有一个标准的定位,或说某处上几寸、某点下几寸、谁知人有胖瘦,姿势有多种,准确找穴位并不容易;其次穴有大小,大穴者几厘米,小穴者几毫米,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比如人体较大的穴位,百会、涌泉、关元、大椎、中脘、合谷、足三里皆大穴。小穴如常见反应点,针刺时偏差几毫米疗效都大打折扣。

    二.顺序

    针刺的顺序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众人皆知,先上后下,先阳后阴,却不知针刺有阴阳虚实,左右升降与标本缓急,关于针刺的顺序《内经》多有记录。如《天枢-五色篇》记载:“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如《天枢-始终》说“阴盛阳虚,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一个简单的胃痛,如不按内关、中脘、足三里的顺序治疗,疗效会减弱,病情会反复。古时的针灸歌诀,对针灸顺序多有讲究,如《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载:“天星秘诀少人知,此法专分先后施。”总结针刺顺序,除我们知道的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急则首刺标,缓则先刺本,②先刺主证穴,后刺兼证穴,③先病先刺,后病后刺,④升则先刺左后刺右,降则先刺右后刺左,⑤男左女右不要忘。

    三.深浅

    针刺的深浅不仅关乎患者的安全,更重要的是针刺疗效的关键,《素问-刺要论》说“病有沉浮,刺有深浅,各治其理,无过其道。”九刺之法,各有深浅,各有所宜,内经中的各种刺法论述详细,在临床运用中,不能仅按教科书上的穴位深浅而刺之。关于深浅的利弊,《灵枢-官针》载:“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总结针刺的深浅,有一下几点注意:①病浅浅刺,病深深刺,②虚证浅刺,实证深刺,③上焦浅刺,下焦深刺,④背部浅刺,腹部深刺,⑤阳证浅刺,阴证深刺,⑥外感浅刺,内伤深刺,等不一一列举。

    四.方向

    一个穴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那么方向是针刺疗效的关键,例如,针刺阳陵泉治疗肩周炎时针尖方向与治疗小腿外侧痛方向不会完全一样,合谷治疗头面部疾病时,与治疗发热无汗方向也不尽相同。简单的讲,针尖方向多数要对准病灶是为经验。

    当然,针刺的秘诀还有很多,希望同道共同总结探讨。

  此文由 白氏九针  发表于2018年1月15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