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婴儿期(0-18个月左右):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这一阶段,婴儿的目标是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母亲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
2.儿童早期(18个月到3岁):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这一阶段,儿童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自己吃饭、穿衣。这时父母要允许儿童自由地探索,给予适当的关怀和保护。如果父母对儿童一味的严厉要求和限制,会使得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这一阶段,儿童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渴望帮助别人做事。成年人应该是鼓励和满足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而过多的干涉可能会造成儿童缺乏尝主动性并产生自卑感。
4.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这一阶段,儿童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儿童建立勤奋的特质,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表现出乐于工作和较好的适应性。如果儿童没有形成这种勤奋感,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引起他们对成为社会有用成员的能力丧失信心的自卑感。
5.青年期(12~18岁):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
这一阶段,个体开始考虑“我是谁”这一问题,即有关自我形象的、能力、信念、性格等方面的问题。如果个体在这个时期把这些方面很好的整合起来,行为符合其角色,个体便获得了较好的角色同一性。反之,则会造成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30岁):亲密对孤独
这一阶段,个体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否则将产生孤独感。
7.成年中期(30~60岁):繁殖对停滞
这一阶段,个体的繁殖感不仅仅指生育方面,也表现的在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反之,则会产生停滞感。
8.成年晚期(60岁以上):完善对绝望
这一阶段,当个体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完善的感情与世告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