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

如题所述

一、透彻理解算理
算理是数学计算的基础,一切数学计算都是在遵循算理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就是让学生理解数学计算的算理。所谓算理,就是数学计算的原则。数学计算的法则就是加减乘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它是数学计算的基础,而数学四则运算的基本算理就是十进制原则和借位原则。学生在进行四则运算时,如果能够理解其中的运算规则,那么计算能力就能一下子提高起来,也就不会觉得数学学习很难了。
但是,许多数学老师在教四则运算时,往往会忽视对其中算理的讲解,甚至有的老师觉得简单的四则运算不值得花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去讲解。殊不知,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学生无法理解数学算理,会造成将来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时的困难,最终导致数学成绩无法得到提高。对于四则运算算理的讲解,有的老师往往只是简单解释它们的含义,只是让学生记住这样的原则就行:两个数相加时如果超过10就要向前一位数进一位,相减时如果减不掉就要向前一位数借一位。因为在老师的心里,这样的讲解是再清楚不过了,学生应该能明白。但实际情况可能是老师刚解释完,学生做计算题却依旧做不出来。其问题不是老师讲解得不够清楚,而是学生根本没有理解其中的算理。
二、培养心算能力
目前学生的心算能力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在现在数学计算工具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齐全的状况下,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依赖数学计算工具,甚至有很多学校在小学二三年级时就开始教学生使用数学计算工具,而学生在使用数学计算工具时感受到的便捷和快速也容易让他们产生依赖感,从而放弃自己动手计算。这对小学生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只会越来越差。
要解决这种现况,除了要禁止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使用数学计算工具外,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学生掌握笔算之后,教师就要开始慢慢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心算可以说是笔算之后计算能力的进阶,心算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心算能力越高,其对数字的接受能力就越强,数学计算就会越快、越准确。
由于心算对学生的数字敏感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刚开始时会比较困难,但这个困难的过程却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过程。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堂前5分钟进行,在刚开始时可以选择简单的10以内的四则运算来进行,然后慢慢提高难度。对学生的培养,也可以按照座位顺序,逐个进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这种培养学生心算能力的方式可能在短期内效果不明显,但长期如此,学生的心算能力和整体计算能力都能得到显著提高。此外,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遇到任何有关数学计算时,都尝试着通过心算去解决。
三、增强理解数字内涵的能力
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体现在学生做数学题目的准确度和速度上,还体现在学生对数字所表达的内涵的理解能力上。数字在不同的环境下所表达的内涵会有所不同,有时候会超出单纯的数字本身的内涵,这时,学生能正确理解数字所表达的内涵就显得极其重要。
比如,有一道这样的数学题:哥哥今年4岁,弟弟的年龄是哥哥的一半,那么当哥哥100岁时,弟弟是多少岁?学生中有出现弟弟50岁这样的答案。出现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其实不是学生计算出错,而是学生没有理解其中数字所表达出来的真正含义,因为有时数字所代表的并非真正的数学计算内涵,不能单纯用数学计算去解决。当然这也和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关。
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字认知能力的培养,要尽力避免出现数字认知内涵的错误,让学生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更好的认知。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计算分析能力才能随之得到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