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安全管理

如题所述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强有力的制度体系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在一个企业当中,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符合自身要求的、全面的企业制度,并依制度开展工作,可以更有效地保障企业各项工作平衡发展。首先,依据国家标准、地方和行业标准,不包括运行规程、培训教材等,制定规章制度,然后,依制度开展各项工作,但是,必须定期依据法律法规的修改变更情况,及时更改企业相关规章制度。当然,制度往往体现为某些文字上的规定或程序,属于被逐渐地普遍接受的某种实践或工作过程,所以,必须时刻循环、及时变更不适合的规章制度。在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我们不仅仅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而且要制定保障这些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得以执行和落实的保障措施。我们制定制度的目的是使其得到有效落实,对我们的工作起到规范、约束和指导作用,而不是为了制定制度而制定制度。只有有了有效的规章制度,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才可能规范开展,收到应有效果。
二、强有力的培训教育工作是做好安全管理的有力武器
关于安全培训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首先,将日常的安全知识,以更加有趣的方式,让员工接受、吸收,立足让员工全盘掌握、消化安全常识,提升员工应急能力,打破传统的先讲后考的培训模式,反其道而行之,先考后讲再巩固,通过在生产现场模拟各类事故灾害来强化员工安全事故处置能力,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大幅地提高,达到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全员安全的目的。
其次,可以利用安全例会、生产例会和班组安全活动等各种会议时间,层层传达通知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利用企业自有的企业文化看板、宣传简报等多个宣传平台向员工逐条讲解“细则”内容,以党员干部为表率,坚守岗位,强化监督监管责任,不断提升员工安全防范责任意识,确保在工作之前就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预判和控制,有效地保障了安全生产。
最后,采用切实有效的安全经验分享模式,让所有员工参与到安全培训教育中来。安全经验分享是将本人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的健康、安全、环保方面的典型经验、事故事件、不安全行为等总结出来,通过介绍和讲解,从而在一定范围内使教训、常识得到分享,经验得到推广的一项活动。通过安全经验分享,启发员工互相学习,激发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逐步实现团队互助管理,吸取事故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把一切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从而筑起坚实可靠的安全生产防线。
三、严细作业许可管理,为安全生产上双保险
开展每一项作业,都必须保证人员的安全。人的本质安全,是安全工作的根本。如何实现并确保作业过程中人员的安全呢?在作业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可以通过签订工作前安全分析、作业人员评价表,在作业前,所有相关管理人员及负责人集中在一起,由作业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对工作进行交底,同作业人员沟通工作中风险及安全措施的短暂、非正式的会议来向作业人员是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方法。分析小组应针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考虑现有的预防、控制措施是否足以控制风险。若不足以控制风险,则提出改进措施并由专人落实。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控制措施的优先顺序。风险识别及所有控制措施制定后,应填写《工作前安全分析表》,描述每一项任务或步骤,列出方法、设备、工具、材料和技术要求,分析小组人员取得一致意见,确认签字。最后,再共同签发作业许可,环环相扣,步步关联,共同做好项目的安全管理。
四、尽职尽责,监督检查不放松
人的思想素质决定人的工作是否认真、专心和负责;人的业务素质决定着人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人的安全意识决定着人是否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章,随时提高警惕,加强防范。人的思想精神状况的影响:人的思想精神状兄决定着人的注意力能否集中,操作技能是否正常发挥和运用,影响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人的健康状况的影响可以直接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就是消除生产过程中一切影响人的健康,造成人员伤亡的不利影响,保障正常的生产运行。监督管理的范围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因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仅仅是专、兼职管理人员的工作,而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严密监管。只有全面正确地理解了安全生产监管的对象和范围,才能找准安全生产监管的着力点。“管工作,必须管安全”就是安全生产监督的很好体现。在企业中,所有管理必须首先管理安全,履行安全监督的职责,才能实现企业生产的本质安全。
五、开展切实有效的安全隐患治理
隐患的排查与治理,根本目的是实现“无隐患”。但是,在大型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时刻可能存在,随时会引发事故。如何防患于未然就是我们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下大力气去完成的目标。隐患的排查,要实现隐患评估、落实临时防范措施、隐患治理、隐患关闭的闭路循环。首先,隐患排查的范围一定要广泛,不单单是安全类,一切威胁到人员安全的设备类隐患、公共系统类隐患、生产工艺类隐患都属于隐患排查的范畴。要建立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隐患评估小组,待各类隐患排查出,由隐患评估小组展开讨论,落实该隐患的临时防范措施,制定有效的隐患治理方案,按照方案,步步去完成隐患的治理。最终,会实现,员工所提的隐患是似乎很寻常、很小的问题,但这恰恰说明我们的安全管理实现了“无隐患”的目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3

每个安全人都想把安全做好,但是如何把安全工作做好又是困扰大家的永恒话题,今天我们聊点形而上的东西。

安全管理包含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投入、责任体系、应急救援、事故处理等一系列工作,要想特别细致的了解清楚每一项工作会是一项特别复杂、十分繁复的工作,但是不了解清楚,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因专业知识技能不过关,造成标准不清、要求不明的情况,通俗来讲,就是工作不知道怎么干,或者说不知道这么干对不对,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专业技术固然要提升,专业知识固然也要学习,但是像庄子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我们安全工作也是,如果把我们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也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一切从实际出发,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的建议是遵循安全管理之道。这个说法可能会让很多人一脸懵逼,是的,刚接触这个说法的人都会这样,包括我自己,即使现在,安全管理之道更多的只是我脑子里一个概念,很个人化一个东西,而且体系化不强,极度不完美,今天分享出来也是跟大家共同思考,一起进步。

所谓的安全管理之道,说的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一个明心见性,直指本源的概念,它的内涵其实就是我们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初心与使命,也就是我们做各项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投入、责任体系、应急救援、事故处理等一系列工作都要围绕的这个核心来做,离开了这个核心一系列工作将会纷乱繁杂,效果大打折扣,很多人安全管理工作做不好,其实不是技能不过关,知识不全面,而且忘记了自己的本心,忘记了初心和使命,每天忙于各项具体工作,疲于奔命。工作失去了核心能做好吗?必然做不好。

我们做安全管理工作,最主要的还是时刻牢记初心与使命,时刻牢记安全管理之道,各项具体工作都围绕这一核心,只有这样才能散而不乱,才可以实事求是的解决实际的问题。技能差一点,知识差一点,有问题吗?有问题!但是绝大多数事故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和知识略有不足,他是现场人机料法环各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我们的管理层层失守的结果,单一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导致事故,只有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防护不到位、安全检查不到位等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才会导致危险因子失控,造成事故发生。

所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我们的核心还是明心见性,直指本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