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大帝有什么历史影响

如题所述

君士坦丁大帝,又称君士坦丁一世,是罗马自公元前27年自封元首的屋大维后的第42代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尊崇基督教的罗马皇帝,于公元313年颁布米兰诏书,承认基督教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使基督教在其后转变为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君士坦丁在罗马皇帝任上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于公元330年将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庭,将该地改名为君士坦丁堡。特别是他颁布的禁止佃农离开租种的土地的法令,把佃农变成了农奴,终生依附在那块土地上。这道法令和类似的法律为奠定中世纪欧洲整个的社会结构基础起到了关键作用。美国学者马恩曾这样评价他:“自此以往,就我们现今所知的基督教而言,创立者已不再是公元1世纪的耶稣基督,而是公元4世纪的君士坦丁大帝。”
0327年3月7日 (丁亥年正月廿八)|君士坦丁大帝明令公布7天为一个星期
君士坦丁一世(大帝),全名为弗拉维.瓦莱里乌斯.奥勒里乌斯.君士坦丁(274年2月27日-337年5月22日),罗马帝国皇帝,306年至337年在位。他是第一位皈依基督宗教的罗马皇帝,在313年与李锡尼共同颁布《米兰诏书》,承认在帝国内部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君士坦丁在内战中击败马克森提乌斯和李锡尼,巩固皇位。在其统治时期,他还成功发动对法兰克人、阿拉曼人、西哥特人和萨尔马提亚人的战役,并成功夺回在前一个世纪丧失的达基亚地区。他在拜占庭建立新皇宫,并将之命名为新罗马,但人们为尊君士坦丁之名,将此地称作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在此后一千年内成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因此君士坦丁也被认为是拜占庭帝国的创立者。
四奥古斯都之战
戴克里先的继承者、东部奥古斯都伽列里乌斯死后,四位奥古斯都:李锡尼、马克森提乌斯、马克西米努斯和君士坦丁于311年展开夺权斗争。君士坦丁联合李锡尼反对马克森提乌斯。他越过阿尔卑斯山,占领意大利。在312年10月28日的米尔维安大桥战役,君士坦丁在台伯河上米尔维安大桥附近的决战中击败马克森提乌斯。马克森提乌斯在逃跑中落水而死。313年,君士坦丁与李锡尼在麦地奥兰(即今日米兰)会晤。李锡尼与君士坦丁的同父异母姊妹君士坦提娅结婚,以巩固两人的同盟。两位奥古斯都同时签署了米兰敕令,给予基督教在帝国境内的合法地位。在教会史上,这是一件头等大事。313年,李锡尼在小亚细亚战胜马克西米安.达扎,与君士坦丁瓜分了帝国。但是,他们之间的和睦仅仅维持了一年。两人都为独霸帝国而投入了新的战斗。314年发生的冲突未分胜负。324年君士坦丁击溃李锡尼,在李锡尼的妻子向君士坦丁苦苦求情下,李锡尼在保住命的保证下投降。然而君士坦丁在325年以阴谋叛变和私通蛮族的罪名将李锡尼绞死,从此成为罗马世界唯一的统治者。
迁都拜占庭
拜占庭,天然良港,是连接欧亚大陆的要冲,也是欧亚洲贸易的重心。随着罗马帝国疆域扩大,拜占庭位置显得日益重要,但是在君士坦丁之前的罗马帝国时代,它却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为了从地域上更便于统治,并从政治上摆脱罗马的诸势力的牵制,将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庭,并将该地改名为新罗马(非正式称呼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迁都后重建并大规模扩建了古老的城市拜占庭,使得君士坦丁堡(今名伊斯坦布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直到1453年仍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

政治改革
君士坦丁统一罗马帝国之后,致力于加强皇帝本人的独裁权力。他废除了四帝共治制,分封他的子侄统治各地;废除了禁卫军,并将禁卫军统领由军职改为地方行政官员(权力极大,全国设四名禁卫军统领,分别为东部统领,伊利里亚统领,高卢统领,意大利统领理论上全国各地除罗马及君士坦丁堡外均分属此四名统领管辖)改用皇帝直接控制的宫廷亲卫队来代替它,并降低边疆驻军的实力;同时进一步神化皇帝本人。自屋大维时代开始不断强化和神化的皇权,到了君士坦丁时代,终于达到了它的顶峰。君士坦丁制定实施了一些民法,对西方后世的影响很大。他创建的法律规定某些职业(如屠夫和面包师)为世袭职业。他还颁布一道法令禁止佃农离开祖种的土地,用现代话来说,他把佃农变成了农奴,终生依附在那块土地上。这道法令和类似的法律为奠定中世纪欧洲整个的社会结构基础起到了关键作用。
完善君主制
在君士坦丁一世时代,罗马帝国变成了军事官僚国家。专横跋扈的近卫军被取消,代之以大量蛮族士兵加入帝国的军队。普通平民为逃避兵役竟采取自残的办法。臃肿的官僚系统更加庞大。颁布过一些保护贫民的法令,但由于普遍的目无法纪而很少得以实行。对奴隶的惩罚变本加厉:根据君士坦丁的法令,实际上已经恢复了主人杀死奴隶的权力(曾被哈德良皇帝废除)。各阶层的依附加大,农民被束缚于土地(332年法令),手工业者被束缚于城市,元老被固定在元老院里。君士坦丁一世继续提倡戴克里先引入的东方专制君主的礼节(戴皇冠,臣民须向皇帝行跪拜礼等)。总而言之,君士坦丁完善了戴克里先的专制君主制度,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以公开的强制手段克服罗马的经济危机。
制定民法
君士坦丁制定的一些民法影响深厚。他创建的法律规定某些职业(如屠夫和面包师)为世袭职业。他还颁布一道法令禁止佃农离开租种的土地,亦即是把佃农变成了农奴,终生依附在那块土地上。这道法令和类似的法律为奠定中世纪整个欧洲的奴隶社会结构起到了基础作用。

信奉基督
就我们现今所知的基督教而言,创立者已不再是公元1世纪的耶稣基督,而是公元4世纪的君士坦丁大帝。这是美国学者马恩针对君士坦丁大帝重塑基督教的评论。公元312年一天夜里,罗马附近的米尔维亚桥,忧思满腹的君士坦丁正在对第二天即将到来的大战感到发愁,当他眺望星空之际,突然看到苍茫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四个硕大无比的火红色的十字架,伴随着这样的字样:依靠此,你将大获全胜。这个被后人广为传诵的遥远而虚幻的情节,实际上预示了世界历史上一个影响极为深远的变化即将发生。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和东部皇帝李锡尼联合颁布了《米兰敕令》,给予基督教以合法地位,并归还了以前所没收的基督教堂和财产。这是基督教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转折。君士坦丁从未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但他的政策明显是鼓励该教的发展。他颁布法令赐予基督教以诸多特权,如教会有权接受遗产和捐赠,教会神职人员豁免赋税和徭役等,在他统治时期,信奉基督教成了晋升国家高级职位的一个捷径。他本人还建造了多座知名教堂,如耶路撒冷圣墓教堂等。经君士坦丁时代之后,基督教的地位已不可动摇,终于在392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开始了在西方文化史上惟我独尊的时代。
创建四帝共治的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帝王(284~305在位)疯狂地迫害基督教,但没有得逞,不过很难说没有君土坦丁将会是怎样一番情形。但很显然的是:在君土坦丁的鼓励下基督教的势力和影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扩大。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基督教就从少数人的宗教变成为地球上最大帝国里居支配地位的法定宗教。显然,君士坦丁是欧洲史上最伟大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的名次比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和希特勒更高些,尽管他们的名气比他还要大,但是他的政策具有更为持久的影响。
后世评价
人类历史上曾涌现过无数杰出的帝王,如亚历山大大帝,秦始皇,阿提拉,查理曼,成吉思汗,拿破仑等等,但他们或许破坏有余,建设不足,或许建立的帝国持续时间太短,或许他们功业的影响只局限于少数国家地区,而不能像君士坦丁这样有着长久而遍及世界的影响。欧麦尔一世和阿育王对伊斯兰教和佛教有着与君士坦丁对基督教相类似的影响,但伊斯兰教和佛教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毕竟不能与基督教相比。实际上,即使在甚少基督徒的中国,也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许多基督教的赠予,如公元纪年(实际上是耶稣基督纪年)、星期日、一夫一妻制、圣诞节、普世精神、忏悔和感恩精神等等。
此外,君士坦丁大帝有重建后期罗马帝国辉煌之功。拜君士坦丁大帝所赐而确立了历史地位的君士坦丁堡,由于三面环海一面靠陆的特殊环境,以及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充足的物资储备,一直是中世纪最难攻克的堡垒,君士坦丁堡的稳固正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历经千年而不倒的一大关键。因此,君士坦丁大帝也被视为拜占庭帝国的奠基人。君士坦丁大帝所建立的行会制度,也是欧洲中世纪行会制度的先声。综上所述,君士坦丁大帝是最有影响力的世界帝王之一。历史上对君士坦丁大帝为何信奉、是否真正信仰基督教的猜测从未停止过,但最重要的是,君士坦丁大帝能够将个人的精神信仰同国家、民众的需要相结合,将前任惧怕不已的洪水猛兽变为自己统治之浩浩荡荡的支持力量。因势利导、顺应民意,这是历来建立成功统治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可惜像君士坦丁这样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统治者是何其少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