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两性心理有哪些差异?

如题所述

青春期两性心理差异首先反映在青少年性心理的异性疏远期、爱慕期、恋爱期三个阶段上。

(一)疏远期

男孩的表现不十分明显,没有明显的疏远期与爱慕阶段差异。有相当数量的男孩在疏远期对异性主动疏远体验不深,甚至未领略与异性疏远的意蕴已进入爱慕期。

女孩的青春发育期比男孩早得多,体态明显变化先于同龄男孩,因而羞涩感更为强烈,主动回避异性,尽量减少与异性的不必要的接触,怕男孩发觉她们的体态变化,唯恐同性伙伴嘲笑、奚落其与男孩的接触。

(二)爱慕期

男孩对周围的女孩产生既可爱又神秘的感觉,注意异性的体态变化、容貌变化并容易被女孩温柔文静的气质所吸引,与女孩接触时显得笨手笨脚、不知所措,既激动又紧张,既欣喜又羞涩。

在整个爱慕期,男孩对女孩兴趣强烈,抓住机遇在女孩面前表现自己,主动帮助女孩,注意调节自己的举止,努力呈现为异性所喜欢的气质和风度,同时尽量掩盖自己的“缺陷”。女孩仍然难以摆脱疏远期遗留下来的羞涩感,但能大胆地正视男孩,对男孩发生兴趣,观察男孩的体态变化。当男孩进入爱慕期后,女孩对异性的兴趣才真正地强烈起来,但整个爱慕期女孩是被动的,显得更文静、温柔,使男孩产生对自己的爱慕情感。

男孩对女孩的兴趣,表现在背后对女性的评头论足,对容貌好的女性加以赞誉,反之会嘲笑讥讽。女孩对男性的议论更为细致,一般对符合自己标准的“英俊少年”才乐意评论。

(三)恋爱期

男孩以自己的标准选择“恋人”,“一见钟情”现象在男孩身上时有发生,单纯以容貌、身材、姿态作为“恋人”标准。女孩在进入恋爱期后摆脱了爱慕期的幼稚和“痴情”,渴望真正的爱情,以更苛求的标准寻找“意中人”。怀春的女孩,常常造成“爱情错觉”,把对方的言谈举止纳入自己需要的轨道,产生单相思的情感,为此影响学习,影响身心健康。

在性欲意识的发展上,同样存在着青春期两性心理的明显差异。男性的性欲兴趣明显地比女性强烈,为了解女性的奥秘,偷偷阅读涉及生殖器官内容的生理卫生书籍,阅读有关的科普小册子,阅读文学作品中反映性生理、性心理状态的有关细节,对自己的性器官感兴趣,对生殖器勃起感到新奇。

女性的性兴趣主要表现在想获取性生理知识的愿望上,并主动地阅读介绍性生理卫生知识的科普书籍,了解性奥秘,同时对男性的生理变化也发生兴趣。亦喜欢阅读有关性心理的文艺书籍,以了解自身与异性的心理活动。但她不想让同性伙伴知道自己对性问题的兴趣,更不愿让异性了解自己对性问题的探索。女性议论的性知识内容往往是怀孕、生育,谈论的中心议题常常是当代文艺、体育明星的恋爱和私生活等等。

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关系着人一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了解青春期两性心理差异,以便更好地了解自我、调整自我,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