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五个一是那五个一

精准扶贫五个一是那五个一

精准扶贫五个一是:帮扶责任人每一周到贫困户家访一次(驻村第一书记每一天到贫困户家访一次),与农户谈心一次,帮助打扫卫生一次,了解、分析或解决问题一个。

具体做法和成效如下:

一、结穷亲,做贫困群众的知心人

到农户家里与他们座谈谈心、帮他们打扫庭院和房前屋后的卫生,是每个帮扶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这样做,一是能很快与贫困群众交心,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帮扶工作因户因人施策打下基础。二是从小处着手,见效快,而且不会引起其它一般群众的反感,不会引起邻居群众的不平衡心理,比直接送钱、送物要好。

二、扶志气,铸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帮扶工作中,一是针对一些贫困户因家庭变故、精神萎靡不振的情况,帮助他们振奋精神。二是针对有劳动力的困难家庭,激发他们内生动力。我们针对不同情况,重点给他们讲教育、医疗、民政、助残、产业、住房等国家扶贫政策,分析困难和问题,帮助找出路和办法,让他们看到希望。这些努力收效很好,多数家庭不断好转。

三、做示范,引领贫困群众跟我来

一些贫困家庭因智障、因病、因残等原因,没有形成健康的卫生生活习惯,有些家里破败不堪,有些难以看到生活的美好未来。我们在解决他们自身难以解决的住房、看病等困难和问题的同时,直接做示范,教他们如何保持家庭整洁卫生,如何打扫庭院,引导他们比照着去做,慢慢养成习惯。

四、直接帮,解决贫困群众的问题

这主要是指在经过谈话,了解、分析农户家庭困难和问题之后,对那些他们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重点给以解决到位,为他们走上脱贫道路扫清障碍。

扩展资料:

精准扶贫如何“精准”:

一、点穴治病,“点功”为要

精准扶贫,讲究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必须“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扶上马送一程。而不是盲目施策,最忌“大水漫灌”。真正落实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工程。

二、点穴治病,合力为上

精准扶贫,需要齐心协力、凝心聚力、合力实现。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运转、协同发力,落实到位、考核到位,而不能各唱各调、各管各段,更不能推诿扯皮、敷衍了事。

三、点穴治病,祛病为本

点穴的根本在祛病,扶贫的目的在脱贫。精准扶贫重在解扶贫中的难题,破脱贫中的瓶颈。只有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突出协作性,提高实效性,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祛贫根,奔富路。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精准扶贫

人民网—人民日报:精准扶贫如何“精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31

精准扶贫“五个一”是指“五个一批”: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是指要立足当地资源,根据劳动能力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木则木、宜商则商、宜游则游。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是指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是指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扶贫方式等,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指通过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等措施,使贫困户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防止因贫困而失学、辍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是指以农村低保为基础,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特困供养为辅助,减灾救助、基层自治、慈善援助、驻村帮扶、社会力量参与等为补充的兜底脱贫制度体系。

扩展资料

精准扶贫施策

一是进一步被纳入国家扶贫开发大局,并重点推进。

二是贫困残疾人数量逐年减少。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扶持下,贫困残疾人家庭“两不愁、三保障”得到较好落实。

三是助推了保障贫困残疾人脱贫制度的建立。国务院制定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下称“两项补贴”)制度、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其中“两项补贴”制度已在全国所有行政区划内建立,2100万人次残疾人从中受益,“两项补贴”已成为当前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的重大制度支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广安市武胜县:“五个一”助力精准扶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4

五个一是各地政府针对精准扶贫实施的政策,其内容并不是固定统一的,此处以昭通、贵南来举例说明:

一、昭通:“五个一”精准扶贫:

1、精选派驻一支队伍。

选派委机关6名干部长期驻村,与镇村两级干部同吃同劳动,积极研究脱贫摘帽中的问题,为当地群众脱贫把脉开方。

2、围绕脱贫一个重点。

严格按照相关目标要求,紧扣脱贫摘帽重点,查找致贫根源,聚焦问题,想思路、献良策、谋对策,确保脱贫摘帽任务圆满完成。

3、狠抓落实一项基础。

积极推进综治信息化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及有效运用,实现上传下达、下情上报,有力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依托综治平台解决群众办事难的实际,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让群众集中精力致富发展。

4、推动落实一批项目。

围绕村组道路硬化、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等项目实施,积极推动落实惠民惠农项目。昭通市委政法委主动协调,积极争取项目,最大限度助推当地发展。

5、引领助推一项产业。

围绕现有基础产业,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强化提升等措施,帮扶群众发展壮大“半边红”李子产业,引导群众拓宽渠道,发展规模产业,引领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二、贵南“五个一”精准扶贫模式:

1、一户培养一个明白人的扶志(智)模式:强化思想扶贫,破除“等靠要”思想和陈规陋习,引导合利理财,实现自力更生。

2、一人一牛,一人十羊的产业发展模式:以购买生产母畜为主的到户产业项目扶持,实现持续增收。

3、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带动模式:加强技能培训,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稳定就业。

4、一个经营基础的合作模式:培育以家庭农牧场为雏形的合作经济组织,实现联户经营抱团发展。

5、一对一的帮扶模式:县级干部联三户,科级干部联两户,一般干部联一户,实现全县所有贫困户全覆盖结对帮扶。

参考资料来源:青海省贵南县人民政府 -“五个一”精准扶贫模式成为贵南脱贫攻坚“主心鼓”    

参考资料来源:云南法治网-昭通:“五个一”精准扶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7

精准扶贫五个一分别为:细化一个活动方案、精编一本惠民政策、精编一本惠民政策、梳理一批问题建议、办理一批帮扶实事。

具体阐述精准扶贫五个一

一、细化一个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充分尊重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分别从参与人员、活动内容、时间安排、人员编组、具体措施、活动要求等方面作出硬性规定。

局长全程参与,副处级以上领导按照AB岗设置轮流排班带队,分5组带领53名帮扶干部分批次进村入户,与村民特别是建档立卡户同吃、同住、同劳动,自觉交纳伙食和住宿费用。

二、精编一本惠民政策。汇编了《扶贫惠民政策解答》读本,把自治区、中卫市扶贫政策和国家、自治区、中卫市有关税收、创业就业、社会救助、扶残救助、卫生计生、教育、农业等7类惠民政策问答打包集册,广泛向定点帮扶村群众发放并宣传。

三、召开一次推进会议。邀请国家统计局中卫调查队张玲老师再次就“收入台账”填写为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局机关驻冯湾村“第一书记”汇报上半年扶贫工作组工作成效的同时,强调了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分管扶贫工作局领导专项安排部署并作动员讲话,要求全体干部统一思想认识,严明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标准,活动结束后人人撰写心得体会。

四、梳理一批问题建议。市财政局主要负责人召集了由包村干部、部分党员代表、村两委班子成员等参加的座谈会,重点就冯湾村产业支撑、项目带动、资金支持、功能配套等方面征求意见建议。协调海原县扶贫办、关桥乡党委、政府及邮储银行,就冯湾村深度金融扶贫工作进行了磋商。

五、办理一批帮扶实事。摸排化解矛盾纠纷,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帮助新建3个中老年活动小型文化广场,并配备音箱设备;新增资30万元扩充村级互助担保基金规模,方便、快捷地服务群众,满足脱贫致富意愿。

扩展资料

精准扶贫施策

一是进一步被纳入国家扶贫开发大局,并重点推进。

二是贫困残疾人数量逐年减少。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扶持下,贫困残疾人家庭“两不愁、三保障”得到较好落实。

三是助推了保障贫困残疾人脱贫制度的建立。国务院制定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下称“两项补贴”)制度、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其中“两项补贴”制度已在全国所有行政区划内建立,2100万人次残疾人从中受益,“两项补贴”已成为当前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的重大制度支撑。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精准扶贫

宁夏中卫市财政局“五个一”发力精准扶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6

“五个一”精准帮扶工作机制:

1、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为筑牢精准扶贫的基础,深入一家一户开展调研摸底,以“六个精准”为标尺,摸清贫困底数,找准致贫“穷根”,明确靶向,有的放矢,不漏报一人,不错报一户,确保扶贫开发扶到点、扶到根,扶真贫、真扶贫。

2、一家一户建立台账。对所有建档立卡户建立各自的台账,切实做好一户一台账、一家一规划,真正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根据环境和需求的改变适时调整帮扶计划和措施,最大限度发挥扶贫济困的成效。

3、一家一户拟定计划。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是精准扶贫的核心所在。查实找准致贫原因,摸清底子,用说事写实的方法做实做细脱贫计划,采用“点穴式”帮扶举措,重点解决贫困群众一家一户的“个性”问题,保证“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务实、有效、管用。

4、一家一户结对帮扶。定期入户走访重点了解贫困群众近期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新的创业致富需求,做到及时掌握、及时汇报、及时解决。对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和群众提出的帮扶需求因户施策,再研究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切实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为贫困户办实事、办好事。

5、一家一户跟踪成效。跟踪了解帮扶户生产生活中还存在什么困难,认真倾听他们对自己家庭发展的打算和要求,把近期惠民、利民的相关政策再次进行宣讲,按照贫困户不同的发展意愿登记造册,做到情况清,底数明,“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贫困群众不因脱离帮扶而返贫。

扩展资料

精准扶贫的意义: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8249万人(其中四川为602万人),实际远远不止8000万,这个数据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据推算出来的。这个数据对于研究贫困居民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不是很科学。

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

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参考资料来源:舒城县人民政府-“五个一”精准施策 确保贫困户精准脱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