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归类列举:军事、政治、经济、文化)

如题所述

军事:炮轰大沽口 攻占承德 北京 天津 旅顺大屠杀,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政治: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经济,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在华设立工厂,资本输出。分割疆土100多万
经济:帝国垄断新工艺 甲午中日赔日本钱 《 南京条约 》给英国钱 等等
文化:攻占圆明园 大量珍宝 文化遗产毁于一旦
近代列强由战争一步步侵华
一、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处于清朝封建统治之下,国势衰微,危机四伏。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并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主权,并且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华商品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这种经济上的侵略进一步扩大。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二、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边疆地区出现危机。1883-1885中法战争与《中法新约》的签订,民族危机逐渐加深。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加紧侵华,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危险。

《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置于列强共同宰割的境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在加强资本输出的同时,还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同时,并走向联合,利益趋向一致。其中,以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为代表。

四、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外国列强多次胁迫清政府予以镇压,并策划直接出兵干涉。1900年,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八国侵略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残绝人寰。

1901年,英法等11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2-2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意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启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只要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由于世界。
知识点拓展
一、背景:欧美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清朝封建统治的日趋衰落。
二、原因1、P.2根本原因: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迫切要求开拓国外市场。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6.3---25 广州)3、其它原因:①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白银大量流入中国。②吸食鸦片可以使人上隐,鸦片贸易可以获取暴利。3、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6.3——25)(1)P.3原因: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财政危机;军队战斗力削弱;官吏腐败;百姓家破人亡。(2)P.3意义:1839年6月3日,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淮安人关天培虎门抗敌)三、★★P.4结果:清政府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如下(割地、赔款、开五口、协关税)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四、失败的根本原因: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五、★★P.5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转折和变化

变化的方面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社会性质

主权独立的封建社会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和农民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主要革命任务

推翻封建统治

反封建反侵略

主要经济形式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考点2:近代化的探索1、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洋务运动的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3、戊戌变法:1898年6月到9月。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影响: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资本主义改良方案,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就一步发展。 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康有为等人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4、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有些东西基本是相辅相成的,军事: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政治等等.至于你说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侵略很难归结于一起事件,总是在伴随着吗?这类侵略不是还伴随着各种新思潮吗?
第2个回答  2015-02-21
军事,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政治,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经济,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在华设立工厂,资本输出。文化方面没有太多的体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2-21
鸦片战争
三元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