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赏析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赏析

可怜夜半虚前席,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

扩展资料

1、《贾生》诗词原文

《贾生》——唐代: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2、《贾生》创作背景

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公元848年(大中二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9
可怜夜半虚前席,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

喜欢的点赞⊙ω⊙⊙ω⊙⊙ω⊙
第2个回答  2018-08-02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
  1、原文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译文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3、简析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第3个回答  2018-07-01
表达出作者怀才不遇,反刺了当时执政者的昏庸无能。
第4个回答  2017-02-06
李商隐《贾生》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

苍生问鬼神。

翻译赏析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文解释】

文帝访求贤才,
诏见放逐之臣,
贾生才气高,
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的事。

贾谊贬长沙一事,
常被后来的文人用以抒写怀才不遇之悲,
李商
隐在《安定城楼》中就曾以贾谊寄怀。但是,在这首诗里,诗人独辟
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感慨。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宣室

即汉朝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这里用来指代汉文帝。

逐臣

,指
被贬斥在外的官员,这里代指刚从长沙召回的贾谊。当年,贾谊字字
恳切地上书指斥汉王朝的种种弊病,
引来的却是权贵的切齿痛恨,

被贬官至长沙。那时候,他以为自己会病死在那里。不过,汉文帝后
来还是想起了他,将其召回长安。在未央宫的宣室,君臣畅谈,夜半
方罢,汉文帝对贾谊的才华钦佩无比,甚至发出感叹:

吾久不见贾
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才调

,包括才能与风姿。

无伦

,无人能比。一个



字,突
出贾谊的卓尔不群。由



,到

访

,到赞,表现出汉文帝对贾谊的
格外器重。这不仅是写贾谊的出众不凡,也是写汉文帝的爱才,看样
子真是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啊!如果不看下文,我们会以为李商隐描
绘的是一副明主求贤、
君臣际会的美好图景,
以为贾谊终于能够得到
重用了。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叹啊,汉文帝与贾谊谈到深夜,身体还不断地往前靠,原来问
的不是天下苍生的治国大计,而是在求神问鬼。

古人席地而坐,双膝跪下,臀部靠在脚跟上。

前席

,就是说汉
文帝听得非常投入,
以至于不知不觉地向前靠。
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
就把汉文帝那殷殷垂询、认真着迷的情态描绘得活灵活现。而一个



字,又把那份急切、诚恳否定得一点不剩。



,空自、徒然的
意思。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产生了怀疑: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
然成



?诗人引而不发,
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

的情致。


可怜

二字,貌似轻描淡写,实则轻轻一带,把全诗的情绪一下
子全都打落,
隐含着冷隽的嘲讽。
诗人的技巧也藏在这一微妙的转折
中。果然,最后一句急转而下,揭开谜底。原来前面的种种渲染都是
在蓄声造势,为后两句的转折作铺垫。读到这里,怎能不对平庸的帝
王发出讽刺的一笑,又怎能不为贾谊感到悲哀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