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英雄李定国在历史上有什么作为,为何最终无力回天?

如题所述

李定国出生于天启年间,年仅十岁的他就参加了张献忠的起义军,还被张献忠收做养子。

崇祯十年,十七岁的李定国乔装成明军差官,率领几十个人把襄阳城搞得大乱,使得起义军占领了襄阳城,杀了襄王朱翊铭,粉碎了杨嗣昌的围剿计划。

而襄阳大捷也是张献忠势力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李自成率军攻破了北京,崇祯自杀了,大明王朝灭亡。之后,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李定国也由于战功,被封为了安西将军,实现了人生的巅峰,要知道其实这个时候的李定国才二十四岁,已经是大西军中智勇双全的战将了。

但是李自成并没有坐了天下,反而在满清的打击下,一路溃退。张献忠率大西军五十万北上抗清,却不幸于十一月二十七日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射中,不久就死了。

张献忠死后,大西军乱了阵脚,李定国和那哥仨收集了残部向南跑了几百里,才保存下部分有生力量。

不过从张献忠率兵迎击清军开始,也可以看出,抗击清朝成为了当时的主要任务。

兄弟几个也开始对以后的出路感到迷茫了,而李定国是主张归顺大明的,毕竟这个时候最大的敌人是满清。

最终经过商量,哥几个决定了与南明朝廷合作的战略,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但其实这里面是面和心不和,只不过矛盾还没有激化而已。

而这个时候的南明确实有点不争气,几乎是一路溃退。在1646年,广西巡抚拥立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年号永历,这个也是南明最后的希望了。不过一个巡抚就可以捧出一个皇帝,可见,南明皇帝已经基本上没有抵抗能力了。

而满清继续南下,打下了广州等地,永历皇帝成了光杆司令,走投无路的永历接受了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的联合抗清提议,开始又给自己找了个靠山。

这一年李定国发动反攻,以西南为大后方,率军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而投降了满清的孔有德根本不是对手,直接自杀了,随后李定国又在衡州击杀了清军统帅敬谨亲王尼堪。一年之间能够连续打败两个清朝王爷,这是南明政权此前从未取得的大胜,李定国名声大噪。

这个孔有德投降了满清后,竟然还变得有了骨气,这可真是奇耻大辱。但是孙可望和李定国矛盾爆发,反清势力受损,随后孙可望投降了满清。

李定国等人在前方辛辛苦苦建立的功劳,转瞬即逝,要知道此刻的李定国再有本事也经不起这样的内耗了。

而李定国也在多次打击下,实力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之后满清开始分三路进攻云南,李定国败退回昆明,清军会师昆明后,李定国为了保护永历帝脱离险境,命总兵靳统武领兵四千护永历帝奔腾越(云南腾冲),自己则率精兵六千留永昌(云南保山)阻击。

虽然时有胜利,但消耗太大了,再加上局势不容乐观,投降者居多。可是就在他打算继续抗清的时候,在生日这天突然发病了,与此同时,他也得到了永历皇帝被吴三桂诛杀的消失,惊问这个噩耗,李定国带着未报的国仇家恨,追随大明而去。

一代名将,历经三十余年的戎马生涯,徒留一曲壮志未酬的悲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