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级市经济排名

如题所述

第1名:合肥

安徽省省会,虽然合肥的基础较为薄弱,省内各市对合肥也有些争议,但毕竟也做了60多年的省会,而且近年来经济发展明显加速,已经超越了很多老牌省会城市,加上科教实力较强,科大、工大、安大三所重点高校的大力支持,位列安徽第一也是合乎情理。前段时间合并巢湖后,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拉大,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第2名:芜湖

皖江地区主要城市,安徽沿江发展的重要阵地,皖南区域中心城市。芜湖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加上有长江航运的天然优势,经济发展自然不慢。建国后,芜湖经济稳步增长,并有一批以奇瑞为代表的大企业支撑,县域经济也较为富裕,近年来与长三角合作加强,综合实力已然稳居安徽第二。

第3名:马鞍山

该市为新兴的钢铁工业城市,重工业发达,人均收入在安徽名列前茅。可贵的是近年来,该市积极利用邻近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加上城市建设基础较好和沿江的航运条件,又是全国文明城市,所以名列三强也是实至名归。

第4名:蚌埠

皖北地区的老工业城市,当年凭借千里淮河第一港和铁路的交汇推动了城市的迅速崛起,并一度发展成为安徽前列的重要城市。蚌埠科教实力也较为强大,高校机构较多。但是近年来实力有所衰落,GDP只能排在安徽中游,城市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上地处皖北,缺少发达地区的引领,当年的辉煌正在逐步衰退,被省内很多后起之秀超越。但是蚌埠毕竟还有当年的雄厚基础和交通发达的优势,所以再次崛起也不是难事,故眼下只列第四。

第5名:淮南

同样是皖北地区的老工业城市,煤炭工业是其主要的产业部门,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显而易见,但是交通上不如蚌埠发达,学校机构也少于蚌埠。但是淮南城市面积较大,是全国“较大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加上重工业实力还在,人均收入也不差,这座百万人口的老市居于第五也是合理的。

第6名:安庆

安徽的老省会,也是安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自古就是长江北岸的重要城市之一,军事上地位显赫,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安庆作为安徽的传统城市之一,建国后曾一度衰落,但近年来经济发展也有所起色,经济总量稳居前五位。相信安庆凭借历史文化和长江之利,在搞好县域经济的同时,综合实力还会有一个明显的跨越。

第7名:滁州

一座有着1500余年历史的淮东州府,《醉翁亭记》让人们了解了古滁州自然之美和人民之乐。由于建国后设市较晚,起步较迟,但近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逐步迈上全省上游行列。滁州凭借毗邻南京、扬州的区位优势和市区发达的家电电子实力,经济实力目前居全省第五。在安徽新一轮建设热潮中被定位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和皖江地区对接长三角的前沿。但北部辖县县域经济较为薄弱,影响了综合实力的抬升。

第8名:淮北

与淮南同样作为皖北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工业实力显而易见,人民生活水平也较高,城市建设基础不错,虽然是重工业城市,但环境总体良好。但淮北苦于区域面积较小,总人口不多,经济体量不大,发展腹地缺乏,严重制约了综合实力的提升。最近正在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相信未来淮北会成为一座虽小而精的皖北名城。

第9名:铜陵

与淮北类似,这座江南城市虽然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都不错,自然环境也十分优美,但是面积太小、人口太少,而且和隔壁的芜湖关系复杂,导致了虽然人均富裕,但综合实力不强,经济体量不大,总体来看,只能屈居第九。

第10:阜阳

阜阳是皖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大市,交通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腹地宽广,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阜阳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升,县域经济普遍乏力,周围缺少发达地区的带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城市建设有一定的基础,但大而不强,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第11名:宣城

宣城自古就是江南名郡,文化繁盛、经济繁荣,而且有临近江浙的地理优势。宣城自然环境优美,县域经济发达,但人口较少,城市建设起步较迟,所以总体经济实力不大,地区产值排名靠后。不过,虽然综合实力不强,但一点也不影响宣城人民高质量的生活条件和环境。

第12名:六安

皖西大市,六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面积和人口都不少,经济发展也有所起色。但六安县域经济较弱,只有霍山较好,人均收入不高,而且由于地处皖西,经济上联系合肥外,缺乏长三角的带动,山区较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六安城市建设提升较快,环境优美,旅游业或许可以助推经济的发展。随着六安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南北交流的便利,和县域经济的起暖回升,相信六安的综合实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皖西的明天也会更好。

第13名:池州

池州山河秀丽,拥有长江的航运和皖江的区位,经济发展潜力无穷,旅游业也很好,有名山有大川。但是设市较迟,城市建设起步晚,而且人口较少,面积不大,难以形成强大的综合实力,但是池州的人居环境绝对是一流的。

第14名:黄山

提到黄山,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黄山市,而是黄山的山。确实黄山的旅游实力之强是众所周知的,无需多言。人均收入也不差,环境更是没的说。但黄山市由于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所以工业经济并没有得到重视,工业的污染也不利于黄山旅游。加上市区不大,人口较少,所以论旅游业绝对第一,但是综合实力来比,确实不强。

第15名:宿州

宿州是京沪铁路沿线城市,交通较为便利,人口较多,最近城市建设也开始发展。但是宿州经济实力不强、人均收入较低,县域经济滞后。没有大企业和强大的支柱产业,农业经济比重大。但最近开始与徐州加强合作,希望能有助于提升宿州的综合经济水平。

第16名:亳州

提到亳州,人们就会想到中华药都。如果论中草药,亳州绝对首屈一指。但该市地处皖北北部,交通条件一般,工业实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又没有阜阳那么多的人口和宽广的腹地,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在省内实力较弱,综合实力不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23
安徽城市最新排名 第1名合肥 做为省会,今年被列入全国文明城市推荐名单。安徽的老大,你不得不承认,在安徽的城市,综合来说,算是最好的一个城市.作为安徽省省会和安徽目前唯一的特大型城市,合肥在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交通等各方面都具有超强竞争力,其综合实力在省内无城市可与之匹敌,理所当然是全省第一!
第2名芜湖 作为皖江龙头,虽然近年来发展速度有所减慢,工业、财政等经济指标相继被马鞍山赶超,但芜湖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依然是皖江和皖南地区最强的。 即使是座美丽的城市,也只是镜湖区不错,芜湖不大,但比合肥干净..空气好.经济实力比较好,能生产奇瑞汽车就足以证明,又出了个赵薇.但我个人不认为芜湖比合肥好,这只是片面的观点.毕竟安徽的资金全都投入建设在合肥身上了。
第3名马鞍山 城市总体规模不大,倒很精致。 虽然马鞍山市人均GDP高,有钱...也只能排第3,看看马鞍的火车站吧真差。但是在马鞍山消费高于安徽其他16个城市,...靠近南京,有马钢,所以也会持续快速发展.马鞍山的小资也是正常的。 第

4名淮南 全国较大市,近年经济势头持续攀升,人均工资跃居全省首位,经济工业实力皖北第一。地理位子优越,承南接北,毗邻省会。煤炭储量华东第一,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在皖北,淮南的经济排第1,但是也有些弊端,例如环境和治安.犯罪..有煤炭,豆腐节,.确实是座开放城市..但经济持续攀升.不可忽视. 第5名蚌埠 这座原先安徽排名第二的城市现在在皖北诸市中底气越来越不足,难以排上老大了,如今的蚌埠已经日渐黄花...但蚌埠人还是很拽的。不过有一定经济复苏迹象。 作为安徽老牌省辖市,蚌埠近年来的衰落让人心痛,尤其是工业实力不仅远落后于淮南,甚至连全省八大工业城市的地位也摇摇欲坠,但这并不影响蚌埠夺得皖北中心城市的宝座。相对于皖北其他五市,蚌埠在交通、商贸、科教、文化及城市影响力等领域均无出其右。
第6名铜陵 在安徽它应该是一座不被人看好的城市,但这座古铜都,人均GDP、人均收入、财政收入在安徽算还好,城市规模不小,城市规划和建设也不错,只是发展地皮有限,未来可将枞阳东部六镇划过来后,人口达100W以上,跨江发展,实现皖中南中心城市的目标..
第7名淮北 三区1县,靠苏鲁豫皖的腹心之中心,城区干净,今年和合肥一并被列入全国文明城市推荐名单,有煤炭资源. 弊端是铁路交通不方便,有机会和宿州整合,将有利于往高处发展,
第八名安庆 城市规模与铜马差不多,城区建设比巢湖黄山都差,经济也不行.但它毕竟是老省会,经济文化底子厚(特别是桐城),近两年来正在奋力崛起,或许它将重现昔日辉煌.. 作为安徽的老省会,安庆长期偏居皖西南一隅,命运与蚌埠颇为相似。
第九名滁州 靠近南京,安徽九大经济重镇之一,城市规模较小,还没有辖市天长大,城建一般,电子产业发展不错,但它完全依赖辖县市支撑,市本级发展潜力不大..
第十名阜阳 安徽第一农业大市,城区人口不少,交通也很发达,特别是铁路.但经济实力太差,主要是无资源、无重大经济产业.城市道路宽阔,卫生状况较差,文化底蕴也不照... 作为安徽人口最多的城市,阜阳伴随着王怀忠、大头娃娃、“阜阳帮”而“名声鹊起”的同时,又似乎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阜阳不崛起,皖北难崛起;皖北不崛起,安徽难崛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