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了,该不该离开事业单位,去外企

如题所述

生活,工作,职场等各方面都是自己的事,
所以权利是自己的,最终也就是自己决定的,
从一般的说,
这个年纪到外企年纪已经偏大,
事业单位的话工作,待遇等都稳定,
这个年纪一般家庭已经度过了物质贫乏阶段,生活方面比较充足,这个算比较轻松的一面,
现在主要就是考虑放弃稳定迎接挑战,风险还是安于稳定,
权利在自己手里,建议多和家人商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18
35岁去外企已经不合适了,现在的外企与20年前的外企差了很多,比10年前的在外企差了不少,现在绝大部分有实力的外企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本地化,说白了就是中国人管中国人,并且大部分国内外企的总经理岗位被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甚至部分印度人占领了,毕竟他们有先天的语言优势,各种原来的福利待遇大打折扣,这些职业经理人一般2-3年就换一家公司,没有任何忠诚度可言,他们一上来,把能砍掉的福利都砍了,能降的都降了,这样他们的经营数据会比较好看,向总部述职时也能体现自己的成绩。所以,35岁跳到外企要非常非常慎重,如果是事业单位,那就要更加慎重考虑了。以上是外企十年技术销售岗位的过来人的个人建议,最近正在看国企或者创业公司的销售管理岗位的机会。由于是销售岗位,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公司,台资、新加坡、日韩、欧美都接触过,欧美也要分层次:以瑞士、瑞典为代表的第一梯队,这些小国家的外企很多都是细分行业的绝对领导者,并且都是属于高精尖领域;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第二梯队,美国公司一般比较大,门类齐全,分子公司众多,他们玩资本出身的,所以很热衷收购并购,销售岗位工资高,但是压力也大,因为他们要数据,数据好看才能在资本市场赢得青睐。德国公司整体待遇比美资略低,但是压力相对没那么大,德国也有很多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但没有北欧那么高精尖,属于比较大众的,德国的家族企业特别多,历史非常悠久,一颗螺丝能做100多年说的就是德国,他们深耕自己的主业,不谋求快速扩张,把产品做到了极致,有些甚至到了在我们看来有些令人发指的地步,他们特别重视现金流,所以抗风险的能力超级强。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制造享誉世界的原因。以法国、奥地利、意大利、加拿大、新西兰为代表的第三梯队,这类公司现在的竞争力越来越弱,有些领域还保持一些优势,这类公司比较保守,本地化推进的速度非常慢,革新的能力也不强,所以在国内市场竞争力不是太强,待遇自然就不会太好。
第2个回答  2016-12-16
前段时间的新闻:“硕士研究生去争抢做环卫工人,号称就算死也要死在编制内”,你反其道而为之?这个还真不好说,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说不定去企业以后真的会变很好。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如果让大众去做选择,估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编制内。最主要的是:“听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