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辍学率

如题所述

问题一: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不得低于多少 不低于100%

问题二: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为什么还有那么高的辍学率 有强制性,但是没有强制执行的人!

问题三:辍学率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指辍学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率。国家为了控制学生辍学规定了辍学率,也叫控辍率。
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盲目“撤点并校”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据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韩清林介绍,近四年来,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度回升,2008年辍学生63.3万人,辍学率千分之5.99。2009年,辍学生92.6万人,辍学率千分之8.97。2010年辍学生82.8万人,辍学率达到千分之8.22。2011年辍学生88.3万人。
为什么在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免费义务教育之后出现这样的问题呢?韩清林表示,影响最大的是小学和教学点的大幅度撤并。2010年辍学率较高的9攻省,其教学点保留率都较低。如吉林省2010年辍学率为千分之9.26,高于全国平均值。从2000年到2010年,全省小学由9435所减少到5837所,教学点由2035个减少到140个。广西、 *** 、甘肃、福建、宁夏、辽宁、内蒙古都存在类似问题。
更为严重和危险的是,辍学的主体已经由高年级迁移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2007年-2010年,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学生的辍学生分别为51.08万人、55.86万人、54.28万人、51.81万人,辍学率分别为千分之29.18、31.71、37.35、31.16,占年辍学生的60-80%。也就是说近几年来的小学辍学生主要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问题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计算方式说明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适龄儿童人口总数×100%说明:1、适龄儿童人口总数(校内外学龄人口数) 、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在校学龄人口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21)填报数据和要求为准。小学适龄儿童年龄全省除贵阳市各区县为 6-11 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 7-12 岁,逐步过渡到 6-11 岁。2、在申报适龄儿童入学率时,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可以将“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学龄人口在校生数据减去同一级全日制小学在校生的辖区外户籍学龄人口在校生加上辖区内户籍在外地同一级全日制小学上学的在校生人数加以说明。在辖区外同一级小学就学的学龄人口在校生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学龄人口在校生计入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3、适龄儿童中小学已毕业在校外或在中学上学的在校生和原已入学而现在辍学在小学校外的适龄儿童不能计入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二、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适龄少年人口总数×100%说明:1、适龄少年人口总数(校内外学龄人口数) 、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在校学龄人口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31)填报数据和要求为准。初中适龄少年全省除贵阳市各区县为 12-14 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 13-15 岁,逐步过渡到 12-14 岁。2、在申报适龄少年入学率时,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可以将“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学龄人口在校生数据减去同一级全日制初中阶段学校在校生的辖区外户籍学龄人口在校生加上辖区内户籍在外地同一级全日制初中阶段学校上学的在校生人数加以说明。在辖区外同一级初中阶段学校就学的学龄人口在校生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学龄人口在校生计入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3、适龄少年中初中已毕业在校外或在高中阶段学校上学的在校生和原已入学而现在辍学在初中校外的适龄少年不能计入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中在小学、中学读人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人口总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中失能人数×100%说明:1、适龄儿童、少年残疾人口。除贵阳市各区县为 6-14 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 7-15 岁经医学鉴定确认为视力、听力(语言)和专业测试人员测试确认为智力三类身体障碍的适龄人口。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中失能人口仅指严重智力残疾的人口。2、适龄儿童、少年残疾人口在校生包括在辖区内小学、中学随班就读和在特教班、特教学校就读的学生,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51)填报的数据为准。在辖区外小学、中学就学的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在校生。四、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当年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学校就读人数/当年小学毕业年级人数×100说明:1、当年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学校就读人数:小学毕业生实际升入初中阶段学校(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就读人数。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统计数据均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数据为准,即“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学校就读人数(基础综 3131 中的招生数)和小学毕业年级人数(上一学年度基础综 3121 中小学六年级人数) 。五、小学六年巩固率=小学毕业年级学生总数/该年级入小学时一年级学生数×100% 初中三年巩固率=初中毕业年级学生总数/该年级入初中时一年级学生数×100说明:1、巩固率指小学(初中)毕业年级在校学生中,能够从一年级连续学习六(三)年......>>

问题五:教育扶贫政策对义务教育教育辍学率有何规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问题六:义务教育阶段四率指什么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各地区的教育事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注),各级各类教育都比改革开放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仅以学龄儿童入学率为例,1997年底,我国学龄儿童的纯入学率达到98.92%,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达到99.66%,99.36%和94.65%,不仅比改革开放前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而且也超过了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即使是办学条件非常特殊和困难的 *** 自治区,学龄儿童入学率也已接近80%,比改革开放前翻了一番多。
1997学年度,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年辍学率为:小学阶段男女生合计为1.01%,初中阶段男女生合计为3.14%。从性别比较看,女生的辍学率低于男生。小学阶段女生的辍学率为0.92%,初中阶段女生的辍学率为2.81%。从绝对数看,1997学年度,中、小学生辍学的人数分别为137万人和156万人。其中女生分别为59万和64万人。
从辍学率的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异很大。小学阶段,东部、中部地区的辍学率分别只有0.73%和0.68%;而西部地区高达2.45%。初中阶段,东部、中部地区分别为2.72%和3.10%;西部地区则达到4.48%。女生辍学率的地区差别更为显著。在小学阶段,东部、中部地区的女生辍学率分别为0.67%和0.59%,西部地区为2.38%;初中阶段,东部、中部地区的女生辍学率分别为2.25%和2.91%,西部地区为3.9%。从各省市区的情况看,1997年度中小学生辍学率出现负增长的三省份(上海、福建、浙江)均属东部地区,而辍学率高于1%的省份几乎全部在西部地区。其中 *** 、云南、贵州、青海四省区的中小学生辍学率甚至高于3%。

问题七:人工智能怎么解决在线教育的辍学率 1)2016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是120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是19%。
2)通过三维坐标的形式分析在线教育:
X轴为人群(年龄)轴:母婴,学前,少儿外语,中小学,大学研究生,,职业考试,职业技能,成人外语,兴趣,综合和其它。
Y轴为业务形态轴:工具类、内容类和服务类三大块。
Z轴为商业模式轴:B2B、B2C、B2B2C、C2C、C2B以及O2O。
3)由以上三个维度延申的到在线教育“人人为师,人人自学”的P2P生态讨论。
4)在线教育创业项目模式上以B2C为主,集中在中小学教育、职业技能内容+服务的创业趋势明显。
5)资本的角度看,中小学技能和成人外语是备受者青睐,从近半年抽取的项目调查结果来看,28%是中小学,21%职业技能,11%是成人外语。
6)对在线教育市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人才结构失衡、就业压力、教育改革、低龄化、二胎政策带来的人口红利、城市化持续加深。
7)最后也得考虑技术对未来在线教育的影响:新的人机交互模式,人工智能,和游戏设计正在重构学习的过程和体验。

问题八:学生大量辍学有怎样的影响 中学生辍学是制约“普九”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目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认真中学生辍学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依法制止辍学,是各级党政和全社会的“重中之重”,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中学生辍学原因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不少中学尤其是不少农村中学的年辍学率都超过了国家规定2%的标准,有的高达4%以上。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中学生辍学不仅发生在贫困地区,那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也十分严重。可以说,中学生辍学现象,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严峻挑战,而且是对创建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严峻挑战。如果不采取重大措施加以制止,不仅影响“普九”和“普高”的顺利实施,丧失经过几十年努力取得的“两基”成果,而且将对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综合性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1、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环境,家庭主要成员(家长或监护人)是孩子觉悟、提高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劣和家庭主要成员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辍学有36.25%的因素是因家庭原因造成的。一是家庭确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孩子就学的基本费用。家庭主要成员终日为生计而奔波,既没有精力照顾孩子,更没有足够的财力供孩子就学。更有甚者,孩子被认为是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强迫其中途退学,帮家庭劳动或经商。二是家长文化底蕴不足,就学意识差。他们以自己的经历对待孩子的成长,因而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一看到孩子升学无望或成不了什么“家”,就强迫孩子弃学从农、从工、从商,“早工作、早赚钱、早积累”。三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孩子每天放学后回到空荡荡的家中,缺乏双向的生活保护和教育扶助,性格孤僻,很少体观念,稍有疏忽,便流落到社会上。四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农村初中尤其是山区初中辍学的男女生比例高达1:1.5以上。多子女家庭中,绝大多数在条件不很充足的情况下,优先保男孩就读。五是拼搏型家庭。个别家庭的男女家长正值事业中期,忙于工作,没有拿出应有的精力教育孩子,没有很好的履行和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笔者从家庭原因的单项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学生的请假理由和没有完成作业的解释理由,令人啼笑皆非,又深感心酸。如,“爸爸妈妈晚上加班休息晚,早上没有提醒我,我还以为是周末,耽误了上学”。“爸爸妈妈又加班,有两道题不会做,没有人指导”等等。
2、社会原因。一是受社会用人制度的影响,使“读书无用论”再次抬头。以来,“学而优则仕”、“升学就业跳龙门”的思想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随着改革的深入,打破了“升学就业,国家安排工作”的观念。再加上近几年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暂时出现的企业破产、工人下岗、个别文化层次较低者发财致富等因素,致使新的“读书无用论”再次抬头,造成大量学生辍学。二是社会招用童工的影响。不少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违法廉价招用童工,加剧了学生的流失。三是受邻里子女辍学的影响,形成了学生辍学的自然体。
3、行政原因。一是法制宣传不力。尽管国家先后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但是由于宣传不深入,不持久,不少众的教育法制观念和“普九”强制观念依然十分淡薄。二是执法措施不力。个别地方没有把制止学生辍学当作重要的行为,对辍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缺乏强制措施。学校对辍学生多次动员无效后,无可奈何。三是配套建设不力。只重视教学用建设,没有把生活用尤其是学生宿舍建设列入重要位置。一些学生走读半径过长,走读环境较差,安全得不到保障,因而造成辍学。
4、学校原因。几乎是在所有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