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养老和职工养老的区别

如题所述

法律分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不缴纳养老保险的,工作人员在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时,主要是根据本人在岗时的工资待遇,按照工龄计发的比例来确定退休待遇,享受退休待遇的最低工龄是十年,也就是说只要达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最低工龄达到了十年的就可以办理退休,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由于过去的机关事业单工作人员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就能按月领取退休金,而企业职工则需要缴纳的养老保险,辛苦一辈子才能办理退休,领取基本养老金,这样同为城镇职工,不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可以领取养老金,而养老金比缴纳养老保险的人还要高,而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养老金反而比较低,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双轨制。双轨制制度的形成,既有原有经济体制的原因,也客观上的原因,毕竟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全部是由财政来负担,而企业职工如果由原企业来负担养老金,这对于企业来讲是不可能承受的巨大负担。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实行养老金的社会化管理,后与1997年出台相关政策,从此凡是企业职工都要缴纳基本养老保险。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第三条 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为重点,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要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参保缴费。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