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长,也有复利曲线——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

如题所述

其实这本书我还没看完,除了顺手在萝卜书摘里留书摘之外,已经开始写读后感了,这本书对我的冲击,远远超乎我的想象了,强烈推荐购买,肯定值得读。

说真的,这本书还蛮出乎我意料的,很多没想过的事情,这里面会写到,很多以前懂的道理,他会系统化,那个系统化的角度,肯定是以前没想过的。可以说是提高个人认知的一本利器了。

对,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人的成长,也有复利曲线。

以前确实没想过这个问题,大概这也是很多人的困惑,20岁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在一直学习,尽管很多是被迫,但是每天学习,就每天在成长每天在进步,但是那时候由于没有超越里程碑(拐点),所以曲线很平缓,自己难免怀疑,难免纠结,觉得自己没什么进步,看不到成果。

20岁之后,大家渐渐开始做不同的选择,少数人坚持继续学习,他们成为“终生成长者”,早晚有一天,他们会突破拐点,扬长而去,体现出复利的威力。

这本书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我体悟到了“重构”这个词,李笑来无疑是一个跨界人,他很擅长把各个领域的概念糅合起来,当然,我们有句话叫一通百通,或者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说,很多事情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尽管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确实很少,跨界的综合运用概念,像他这样,把投资的概念运用到个人成长中,可以说是首发了。

所以,这个观点也就很容易让人豁然开朗,以前很长时间的纠结,都找到了解答。

后面几个部分,还做了其他一些概念的跨界融合,效果也都很好。

下面是几段书摘:

有个词叫“自信”。 人最好能有自信,但应该是对自己的未来有自信。绝大多数人并不明白,无论是对现在的自己还是过去的自己,无论是自信、自负还是自卑,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 要“现实”才对——错了就是错了,蠢了就是蠢了,该自信的时候自信,该自卑的时候自卑,胡乱自信或者胡乱自卑都是不对的。把自己变得更好才能弥补过往的那些错误,才能承担当初的那些愚蠢造成的后果。

为什么有些人格外自信呢?不是因为他们在“装蛋”,也不是因为他们过分自负,而是因为他们一直在搜寻属于自己的“复利式增长曲线”—并且可能已经找到了—所以他们才会那么淡定,所以他们才会那么从容,所以他们才会在种种所谓“逆境”中依然善于保持乐观(其实,如果能真正理解他们,你就会知道,他们不一定觉得苦,他们不是在强作欢颜)。 他们笃信自己的未来,让他们真正自信的是那个看起来还需要经过漫长等待但其实很快就会到来的瞬间。

有些人的曲线上扬了一段时间就回落了,以致终生从未超过那条成本线—无论什么都有成本,生活有成本,习得技能有成本,获得尊重有成本,就连做坏蛋都有成本。成长这个东西,只有突破了成本线才开始真正有意义,在那之前都是在挣扎…即便是在突破成本线之后也要继续成长。很多人在到达那个“里程碑”之后,人生曲线没过多久就开始回落,再次回到成本线以下,这种现象极为普遍。

许多年前,当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就是20多年以前)就为自己画了这幅图。那条细细的横线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示,它就在那里清楚地告诉我, 我所遇到的一切逆境,所感受到的一切委屈,以及正在经历的一切不开心,其实都是我尚处在成本线之下所致。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非常盲目地笃信自己不仅早晚会突破那条成本线,而且一定能活出那样一条曲线—不知道最终刻度是多少的曲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